耳内镜下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78耳分析论文_魏世军

耳内镜下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78耳分析论文_魏世军

魏世军

安达市医院 151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行耳内镜下置管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0年12月-2013年2月入住我院接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行耳内镜下置管治疗47例(78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1次置管成功,手术时间(8.0±2.5)min,平均8.5 min;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45耳(57.7%),好转31耳(39.7%),无效2耳(2.6%)。结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行耳内镜下置管治疗创伤小,视野清晰,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巧的前提下施行手术,安全有效。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 耳内镜; 鼓膜置管术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鼓室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常因感染、免疫反应或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1]。若治疗不当,可以引起听力障碍甚至语言发育不良。鼓膜置管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传统手术需在额镜或头灯下进行,具有光线弱、视野狭小、鼓膜暴露差、操作难度高等缺点。而耳内镜下行鼓膜置管术为直视手术,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疗效好的特点[2]。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及操作经验的丰富,耳内镜下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逐步在基层医院开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2月-2013年2月因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行耳内镜下置管治疗47例(78耳)的临床资料,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2月-2013年2月因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行耳内镜下置管治疗47例(78耳)患者,其中男21例,女26例,年龄6~71岁,平均32.5岁,其中14岁以下32例(62耳),14岁以上15例(16耳);双耳发病例31例,单耳发病例16例;病程3~24个月,平均6.5个月,听力下降、耳鸣、耳阻塞感为主要临床症状;耳内镜检查示鼓膜内陷、活动减弱或消失、光锥消失、鼓室腔气泡或液平;电测听提示气骨导差<30 dBHL,传导性或混合型耳聋,鼓室图呈B型曲线,鼓室负压。所有病例经排除鼻咽部恶性肿瘤及因上呼吸道感染而首次发病者。所有47例患者予药物、理疗、鼓膜穿刺抽液+地塞米松和α-糜蛋白酶冲洗4次以上仍未治愈。

1.2 手术方法

除<14岁儿童使用全麻外,其余患者用1%丁卡因进行外耳道及鼓膜表面麻醉。取平卧位,患耳向上,常规消毒、铺巾。耳内窥镜下鼓膜及中耳积液情况,一般在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弧形切开长约1.0~1.5 mm,注意保护听骨链等中耳重要结构,避免切开过深损伤鼓室黏膜致出血。耳科吸引器充分吸除鼓室内慢性分泌物,如遇黏稠或胶冻状积液可注入地塞米松和α-糜蛋白酶溶液冲洗后吸尽。将哑铃型硅胶通气管置入鼓膜切口,在中耳手术器械辅助下,观察中耳通气管是否精确开在鼓膜切口边缘,确保通气管两端膨大部分分别位于鼓膜内外,否则需适当调整至合适位置。术毕用消毒棉球暂时封闭外耳道,防治外源性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所有病例置管均1次完成,未发生鼓岬损伤、外耳道血肿等并发症,鼓膜反应轻微。手术时间(8.0±2.5)min,平均8.5 min。术后1周随访通气管引流通畅,有24耳仍有少许引流。术后3月随访,除2耳出现通气管堵塞外,余病例均已无中耳渗液,2例堵塞病例均予耳内镜下换管处理。术后6~12个月复查,44耳通气管自行脱落,鼓膜愈合良好,34耳未自行脱落,检查无中耳渗液,听阈恢复正常后拔除,2耳复发后再次行鼓膜切开置管术。所有病例治疗后听阈明显提高,纯音侧听0.5、1.0、2.0 kHz平均值21.6 dB,气骨导差0~10 dB,听阈平均提高27 dB。

3 讨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而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病因[3]。由咽鼓管堵塞引起的鼓室内负压可导致中耳静脉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形成中耳积液,从而启动一系列病理变化。虽然慢性中耳炎可以导致听力障碍及语言发育不良,但在发病的3个月内并非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因有研究资料表明,本病部分病例可存在自限性。循证医学资料表明,3个月的等待观察对非高位患者无害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4]。对于超过3个月病程的病例,长期使用抗组胺药物和减充血剂,或使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不被推荐[5]。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鼓膜切开术、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置管术3种。而鼓膜切开置管可保持鼓室与大气压平衡,可防治鼻咽部分泌物吸入中耳,减少中耳渗液,有利于纤毛运动和咽鼓管功能恢复,是对于鼓膜穿刺冲洗、引流术后效果不佳病例的最佳选择。

传统的鼓膜切开置管术常需额镜或头灯照视进行手术,光线弱、视野小,操作困难,鼓膜暴露差,容易损伤中耳结构,术后并发症多。耳显微镜可提供较好的照明和放大图像,但仍需调整头部或显微镜位置,暴露困难,常因器械遮挡术野而影响手术造作。耳内窥镜手术则很好的解决了手术暴露的问题,有利于准确定位鼓膜切口,确保哑铃通气管安放位置准确,而确保通气管两端膨大部分分别位于鼓膜内外是本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病例无明显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8.0±2.5)min,平均8.5 min,较传统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操作时间短且创伤小。术后长期随访结果表明,本组手术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行耳内镜下置管治疗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疗效确切的优点,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技巧的前提下施行手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贺广湘,刘火旺,陈玉,等.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4):362-364.

[2]吴晓霏,练状.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98耳[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8,22(6):504-507.

[3]Takahshi H,Minra M,Honjo I,et al.Cause of eustachian tube constriction during swallowing in patients with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Ann Otol Rinol Laryngol,2001,110(6):724-728.

[4]韩德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29.

[5]Neff M J,AAP,AAFP,et al.Practice Guidelines APP,AAFP,AAO-HNS release guideline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Am Fam Physician,2004,69(12):2929-2931.

论文作者:魏世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  ;  ;  ;  ;  ;  ;  ;  

耳内镜下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78耳分析论文_魏世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