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总承包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创新管理应用研究论文_张烁刚,马立鹏,郭佳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创新管理应用研究论文_张烁刚,马立鹏,郭佳

中建八局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创新。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粗放式的建筑生产方式正在变革,装配式建筑顺应当下建筑背景应运而生,得到了国家以及业界的高度重视。现阶段对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和成本层面,对于管理模式的探讨比较少,多数装配式建设项目直接沿用了传统的设计-招标-施工模式,各阶段之间衔接程度低,难以实现设计-施工协调管理,更不利于装配式建筑“五化一体”,即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和信息管理化的目标,所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不仅仅要关注装配式建筑技术和成本这两方面问题,而是要深化管理模式,寻求适合装配式建筑的管理方法以解决管理模式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窘境。2014年7月住建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就已指出要加大工程总承包推行力度,倡导工程建设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并鼓励有实力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企业开展总承包业务,虽然并未取得显著成效,却为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推行装配式建筑实施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是双赢手段。一些国内学者对装配式建筑管理模式方面也有研究.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模式;装配式建筑;创新管理;应用研究

引言

装配式建筑因其自身建造速度快、施工质量高、环境污染小等特点,成为未来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然而,直接沿用传统管理模式的管理方法已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本文在分析装配式建筑与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将二者进行了深度融合,构建了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应推进建议,从管理角度助力装配式建筑健康可持续发展。

1装配式建筑与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分析

1.1装配式建筑发展分析

装配式建筑是对粗放式建筑生产方式的变革,它是将已经制作完成的预制构件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施工的一种新型生产模式。随着居民对住宅品质和数量需求的提高,传统的住宅建造方式已不能满足其多方面的要求,发展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未来新趋势,现阶段我国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装配式建筑建设中,个别地区也开展了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模式与传统建筑区别较大,其主要体现在施工阶段。通过对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施工内容的对比分析,发现装配式建筑在生产效率、技术集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优势明显,有利于建筑业长足可持续发展,应积极推广。

1.2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分析

工程总承包,即EPC(engineerprocurementconstruction),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辅助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并对工程的成本、质量、工期、安全等问题全面负责的管理模式。工程总承包是国际上通行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在国际工程中应用时间较长,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认可,代表了现代西方工程项目管理的主流,但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比较缓慢,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还未普及,实质性效果还未显现。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以业主需求为出发点,统筹协调各阶段工作,有利于实现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管理,建立系统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串联建筑产业链关键环节,确保建设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构建

2.1装配式总承包模式建立思路

本文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原则,从装配式建筑和工程总承包模式基本概念入手,对比了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的差异,传统管理模式与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区别,突出装配式建筑和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特点,阐述当前装配式建筑管理现状,分析装配式建筑应用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必要性,提出建立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创新管理模式。

2.2装配式总承包管理模式内容

装配式建筑和工程总承包模式核心都是一体化管理,管理的主线为业主委托的工程总承包商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各阶段进行协调和监督,其包括全产业链上的各参与方及不同建设阶段工作的组织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内容。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涉及的各参与方、参与阶段和核心信息技术,建立了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使得设计、生产和施工三个阶段相互联系,紧密融合,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综合管理能力。

2.3装配式总承包管理阶段分析

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各阶段之间的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是该模式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创新之处,通过工程总承包商对设计阶段、生产阶段、施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统筹管理实现预期目标。(1)设计阶段。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是装配式项目正式实施的标志,也是后续阶段开展的重要环节,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倡导在设计阶段以设计为主导,生产和施工为辅的形式来开展设计阶段的工作。在设计阶段中业主和工程总承包商是主要的管理者,业主负责确定设计的关键工作,提出设计构想,工程总承包商负责调动设计、生产和施工各单位的参与积极性,既要确保设计单位有发挥自身能力的空间,又要使其能够综合生产和施工阶段人员提出的合理性建议,以避免构件拆分不合理等问题带来的设计变更。同时,工程总承包可以通过建立的BIM信息平台对工程设计情况进行跟踪,针对各专业人员分享至BIM信息平台的资料,对工程设计的成果进行审核,如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可以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进行修改,直至达到业主的要求。(2)生产阶段。装配式建筑生产阶段主要指预制构件厂生产预制构件,构件生产阶段在管理流程中处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之间,是连接设计和施工的关键环节。构件厂家按照设计采用的构件型号和规格制作预制构件,业主和工程总承包商对生产的预制构件进行质量把控,构件生产时,应有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辅助工作,实时查看构件拆分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及构件生产进度是否满足施工进度。通过BIM技术与RFID技术的融合,工程总承包商可以实现单构件的信息化管理,即在预制构件中植入RFID芯片,此芯片相当于构件的名片,里面记录了构件编码、尺寸、材质、型号、安装位置等信息并传至BIM信息平台,各参与方都能获取共享的构件信息,便于构件的运输跟踪和吊装编排,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速度。(3)施工阶段。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主要是进行预制构件的吊装和固定以及在预制构件的拼装部位进行混凝土现场浇筑加固等工作[4],施工现场的湿作业量特别少,节约了大量水、电等资源,施工现场粉尘少,对环境污染小。装配施工方式的机械化程度高,且吊装的构件一般都是大型的梁、板、柱和墙板等,施工方案比较复杂,机械操作难度和构件定位难度大,施工现场需要配备专业性很强的机械操作人员,同时,工程总承包商应指派构件生产企业技术人员辅助完成吊装任务,以应对吊装和安 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施工单位可以通过构件植入的标签信息,在BIM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已安装的构件情况,自检构件安装是否合格。

结语

装配式建筑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有效途径,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势在必行,然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本文从解决装配式建筑管理模式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分析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提出将装配式建筑与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进行融合的思想,建立了全寿命周期内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于龙飞,张家春.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5,37(09):40-42.

[2]叶浩文,周冲,王兵.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思考[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02):17-22.

论文作者:张烁刚,马立鹏,郭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  ;  ;  ;  ;  ;  ;  ;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创新管理应用研究论文_张烁刚,马立鹏,郭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