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工业主要行业比较优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龙江省论文,比较优势论文,工业论文,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05)03-0116-05
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注重体 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建设六大基地。所以我们有必要按照比较 优势原理,对全省工业主要行业进行客观分析,认清在全国的地位,努力将比较优势转 变为竞争优势,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协调发展和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一、黑龙江省工业主要行业在全国的排名
1.地区专业化指数分析方法介绍
根据产业集聚原理,我们通过构造地方专业化指数(区位熵)β,来寻找各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则
因此,β指数的分子是地区j的产业i占该地区工业的份额,分母是产业i占全国工业的 份额。它能够测度该地区的生产结构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借此可以评价一 个地区的专业化水平。若将产值用销售收入代替,则β指数的分子是地区j的产业i在全 国的市场占有率,分母是地区j的制造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
具有地方化比较优势的产业还必须满足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某地区某产业的β指数必须大于1。β指数越大,名次越高,说明地方性比较优势越强;第二个标准:该地区该产业的总销售收入必须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2.黑龙江省工业主要行业排名
据黑龙江省统计局认定,六大基地中装备工业包括:金属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件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 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能源工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 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食品工业包 括: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造业;医药工业包括医药制造 业;石化工业包括:石油加工业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 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森林工业包括:木材加工及木竹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造纸业。
我们按照上面的口径,分别用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两项指标对全国各地区的六 大行业进行了测算,并排出了黑龙江省在全国的位次,结果见表1。
二、黑龙江省工业主要行业优势分析
(一)能源工业
1.能源工业的比较优势
一是具有资源禀赋优势。黑龙江省的原煤、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一次性能源资源十 分丰富。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储量丰富,截至2001年底,保有储 量为236.9亿吨,位于全国第九位。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庆及外围油田,截至2002年 底,剩余可采储量为6.4亿吨,仍位居全国首位。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约为2834亿立方米 ,可采储量1266.4亿立方米。水资源,分布在牡丹江、黑河、伊春等地,为全省经济发 展提供了成本低廉的再生能源。
二是能源生产具有规模效益优势。黑龙江省一次性能源生产规模大、贡献大,其中石 油和煤炭占生产总量的97%。石油已经开发了42年,累计生产原油17.3亿吨,占全国同 期原油产量的45.3%,产量居全国首位。煤炭采选业一直是黑龙江省支柱产业,建国以 来共生产煤炭21.6亿吨,位居全国第5位。天然气自开发以来已有42年历史,累计生产 量为855.2亿立方米,占全国7.9%。水电在近几年发展较快,装机容量增大,发电量逐 年上升。年发电量为15.1亿千瓦时,为地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电力保障。
三是在二次能源生产中有综合利用效率优势。2002年,二次能源生产总量为4369.9亿 吨标准煤,比1996年增长33.3%;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加工转换效率由1996年 的65.2%上升为2002年的68.5;重点耗能工业企业能源的深加工能力增强,能源使用效 率进一步提高。据对全省353户重点耗能工业企业统计,2002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3 .3吨,节能率为5.2%。1996年以来,共节约能源940万吨标准煤。
2.能源工业的地位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能源工业按照产值和销售收入计算,其地方专业化指数 分别为4.68和3.75,远大于1的平均水平,均列全国第一位,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主 要表现在能源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2003年全省能源工业四大行业实现增加 值1033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75.8%,实现利税76.07亿元,占全省的89.6%,居 于重要位置。同时能源产量约占全国的1/7,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7.7%,居全国第二 位,上缴增值税145.46亿元,占全国的11.2%。
我们认为,黑龙江省的能源工业在全国比较优势明显,虽然面临着资源衰竭、产量递 减、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但只要我们依托黑龙江省的比较优势,加大原油勘探力度和采油新技术推广力度,延缓原油产量递减速度;提高原煤产量,加大煤炭转换力度,加强电网建设,提高煤炭和电力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黑龙江省仍将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
(二)石化工业
1.石化工业的比较优势
一是明显的资源优势。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整装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 特大型砂岩油田之一,自1976年达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大庆油田已连续27年实现 高产稳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虽然2002年以来石油产量开始下降,但仍然可以维持一段 时间。丰富的石油资源为黑龙江省石化工业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是行业集中优势。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了石油化工、合成材料、有机化工、农用化工 、精细化工、塑料加工等门类齐全具有黑龙江特色的石化工业体系;形成了大庆油田公 司、大庆石油管理局、黑龙江石化公司等重点企业;建成投产了一大批重点项目,逐步 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竞争力较强、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的主导产品; 初步形成了以大庆为龙头,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为轴心的石化产业带。
三是产品优势。黑龙江省的一大批石化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部分产品产量居全 国前列,2002年生产乙烯50.4万吨,居全国第五位;丙烯51.3万吨,居全国第四位;原 油加工量1433万吨,居全国第四位;聚丙烯树脂38.5万吨,居全国第五位;合成纤维单 体12.8万吨,居全国第六位;塑料树脂及共聚物75.8万吨,居全国第七位。
2.石化工业的地位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石化工业按照产值和销售收入计算,其地方专业化指数 分别为1.29和1.28,大于1的平均水平,均列全国第五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002 年全省石化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194亿元,工业增加值821亿元,利税598亿元,其中利润 439亿元。销售收入占全国石化的8%,居全国第五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石化工业基 地。
我们认为,黑龙江省的石化工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与黑龙江省丰富的 石油资源相比,黑龙江省石油的深度加工不够,附加值较低。今后充分利用黑龙江省的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原料优势,积极开发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 ;加强与中石油公司的合作,实施“以化补油”战略,加速构建以大庆石化工业为龙头 的哈大齐石化产业带,将大庆建成国内一流、在国际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型石化基地。
(三)医药工业
一是具有北药品牌优势。黑龙江省的医药工业现已建立起包括生产抗生素原料及化学 药品、中药制剂、生物技术药品、医疗器械和药用包装材料等六大系列、20多种剂型、 药用淀粉、保健品的主要药品生产基地。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北药近几年发展迅速,其 产值占全省医药行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10%上升到2002年的21%。特别涌现出一批 以地产资源为特色的多种系列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产品超过20种,销售收 入超过亿元的达到10种左右。这些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
二是规模化、集团化优势。黑龙江省医药工业企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速度加快,哈 药集团、黑龙江葵花药业、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完达山制药、哈尔滨圣泰制药等为龙 头的一批骨干集团(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哈药集团已成为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综合性 大型制药企业,在规模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2003年其主导产 品头孢噻肟钠、头孢唑啉钠、氨苄西林钠等原料药产销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其销售收入 连续三年居全国100家大中型医药企业之首。
三是产业聚集优势。哈尔滨开发区医药工业园、哈尔滨市利民医药科技园两个省级医 药科技园利用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批医药企业入住, 形成了民营医药企业的集群化发展势头。哈尔滨开发区医药工业园现已入住企业44家, 生产20多个剂型、200多个品种,开发一类新药三种,二类新药六种,三类新药10种, 四类新药21种,哈尔滨市利民医药科技园入住医药企业26户,生产八个剂型、230个品 种。
2.医药工业的地位分析
从表1中看出,黑龙江省的医药工业按照产值和销售收入计算,其地方专业化指数分别 为1.67和1.89,大于1,分别列全国第八位和第九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2003年, 全省医药行业实现产值99.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4%,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06.8亿元,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为3.9%,居东北三省之首,列全国第八位;实现利润7.45 亿元,列全国第12位。
我们认为,黑龙江省的医药行业在全国品牌知名度高,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今后要 依托高新技术和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加大北药开发力度,发展特色医药,打 响北药品牌,加快发展现代中药,增强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力,努力把黑龙江省建成医药 强省。
(四)食品工业
1.食品工业的比较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黑龙江省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省和商品粮基地,2004年全省粮豆薯实 播面积为12314.5万亩,其中高产粮食作物面积达到5820万亩,预计全年粮豆薯总产可 达313.5亿公斤。通过实施“主辅换位”的发展战略,黑龙江省的畜牧业发展迅速,预 计2004年底全省奶牛存栏达到139万头、生猪1530万头、羊1235万只、家禽16800万只, 鲜奶、肉类、禽蛋产量分别达到369万吨、251万吨和96.5万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质 的农副产品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具有绿色品牌优势。近年来,黑龙江省以构造“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农业竞 争新优势和“一个提升、三个延伸”的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为主题,大力发展绿色食 品产业。到2002年末,全省绿色食品认证数达470个,占全国认证总数的17%,居全国首 位。2002年,全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1452万亩,占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0.3%,绿 色食品种植业和养殖业共实现产值92.9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2%,实现增加值6 3亿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14.1%。由此,为大力发展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工业提供了充 足的高质量的原料来源。
三是产业集中优势。黑龙江省食品工业以资本为纽带,以品牌为核心,积极推进战略 性重组,一大批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北大荒集团、鹤鸣米业、绿 都集团、金秋集团的大米加工量占全省大米总产量的一半,实现销售收入占全省谷物磨 制业的73.2%;九三油脂公司销售收入占全省植物油加工业的66.8%,雀巢公司、完达山 乳业、龙丹乳业及内蒙古伊利在黑龙江省投资建设的七个分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占全省乳 制品业的68.4%。
四是龙头企业效益优势。黑龙江省食品工业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效益良好。在全国工 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中,双城雀巢公司名列液体乳制品行业第一名,齐齐哈尔金秋 企业集团公司列谷物磨制行业第四名,哈尔滨绿色实业公司列速冻食品行业第四名,哈 尔滨啤酒有限公司名列啤酒制造行业第六名,九三油脂公司列植物油加工行业第八名, 富华集团公司列饲料加工行业第九名。
2.食品工业的地位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食品工业按照产值和销售收入计算,其地方专业化指数 分别为1.28和1.29,大于1的平均水平,均列全国第11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2003 年,全省食品行业实现产值340.84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1.7%;全国的市场占有 率为2.7%,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28.75亿元,仅为全国第一位的山东省的17.8%,列全 国第14位。
应当看到,黑龙江省的食品工业在全国仍处于中游水平,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开发能 力弱,在国内同行业中影响力不强,与黑龙江省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今后要发挥黑 龙江省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快食品工业产业升级步 伐,提高农副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健全以绿色特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 业体系,重点发展乳制品、大豆制品、粮食深加工、啤酒饮料、山特产品,把黑龙江省 建设成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有机食品、绿色、特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五)森林工业
1.森林工业的比较优势
一是具有资源优势。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全省林业经营总面积3145万公顷,约占全 省面积的2/3,名列全国第一,其中:国有林地面积1919万公顷,名列全国第一,全省 森林覆盖率41.9%,名列全国第六,森林总蓄积量15亿立方米,名列全国第二。虽然经 过长期的开采,黑龙江省森林资源总量和林木质量下降,但在一定时期内黑龙江省林业 木材产量还将维持在440万立方米左右,依然是全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具有进 行木材精深加工的资源优势。
二是具有人力资源优势。黑龙江省两大国有林区现有在岗职工42.5万,富余人员47.6 万,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造就和锻炼了一大批生产骨干和技术 中坚。同时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及世界林产品主要出口国相比,黑龙江省的森工企业还 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
三是具有对俄的地缘优势。黑龙江省林区与世界森林资源大国俄罗斯的远东地区隔江 相望,地理位置、树种构造、气候条件等极其相似,有着绝对的地缘优势。俄罗斯远东 地区木材蓄积量超过223亿立方米,占全俄木材蓄积量的1/4以上。近几年来,黑龙江省 林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经贸合作,中俄签订的森林资源开发合作协定 又为黑龙江省林区开展对俄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森林工业的地位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的地方专业化指数为0.93,在全国排名第14,处 于全国的中等水平,但是由于β小于1,理论上讲在全国不具有比较优势,说明黑龙江省在林木加工方面对本省经济的拉动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但由于森林工业对资源的特殊依赖性,所以我们要搞好林木产品的精深加工,发展和壮大林区接续产业。重点发展板材、纸制品、家具和林下产品;加快推进林区绿色特色食品和林药深加工等新兴产业,把黑龙江省建成国内最大的林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六)装备工业
1.装备工业的比较优势
一是龙头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黑龙江省重大装备龙头企业哈电集团公司已成为 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生产制造企业,发电设备生产能力已达到1200万千瓦,国内第一台 25.5万千瓦燃气轮机在黑龙江省总装试车,70万千瓦水电机组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百 万千瓦级超临界机组及百万千瓦级核电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已经形成,均已达到国家先进 水平。一重集团大重型设备生产能力已达五万吨,大型热壁加氢反应器设计制造能力已 达到千吨级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大型连铸连轧设备、大型铸锻件、大型矿山设备生 产制造能力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齐一、二机床公司重型立车、重型铣镗床等数控机床已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替代进口。
二是初步具备产业集聚效应。哈航集团通过重组,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飞机和汽车生产 制造基地,汽车生产能力已达30万辆。近年来,通过推进配套协作体系建设,装备工业 企业省内配套率大幅度提高,目前已达到50%以上;汽车零部件园区配套比重已占省内 配套额的62.8%。一批国内知名的企业集团已在黑龙江省建立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
2.装备工业的地位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装备工业的地方专业化指数分别为0.39和0.37,分列在全 国的第22位和第24位,而且β远小于1,说明黑龙江省装备工业的发展水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03年全省装备工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全行业实现产值400.54亿 元,列全国第19位。但是装备工业在黑龙江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又是不容忽视的,2003 年装备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3.7%,产值贡献率仅次于能源工业和石化工业, 是黑龙江省地方的支柱产业。所以今后我们要抓住国际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历史机遇,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引进关键技术,增强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以数字技术改造装备工业,将黑龙江省的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国家振兴老工业基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把黑龙江省建成全国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
收稿日期:200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