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换乘车站抗震非线性时程分析论文_郑凯晨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 510030

摘要:本文以广州市轨道交通11号线某换乘站为例,通过MIDAS GTX NX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地下车站结构三维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的方法对车站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研究地下车站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结论表明,该车站结构满足抗震要求,提出对抗震薄弱部位有必要进行加强设计。

关键词:地铁车站;换乘站;抗震设计;有限元时程分析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兴未艾,地铁业已步入大规模线网建设与运营的新时期。地铁车站因受到周围土体的约束,地震发生时受到的破坏程度较轻,但多线换乘车站越来越多,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发生地震时若地下结构出现损坏,将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地下结构进行抗震分析,验证车站是否满足抗震性能要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广州市轨道交通11号线某换乘站为例,通过MIDAS GTX NX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车站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1 工程概况

1.1车站概述

本站为11号线与12号线换乘车站,地下二层双岛站台平行换乘,车站总长约441米。本站11、12号线车站标准段宽为45.3米,车站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8.5米;11号线两线两层明挖段,宽度13.35米 ~18.2米,深度约21.0米。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本工程车站抗震设防分类为重点设防类,抗震等级为三级,按7度抗震设防烈度要求进行抗震验算。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该站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711g(特征周期为0.45s)。

1.2地质简介

根据勘察成果揭露,本站场地发育的地层有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和白垩第上统地层。

根据本场地所揭露地层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特征、风化程度等工程特性,本次计算所用到的勘察钻孔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详见表1。

2 计算模型及参数

2.1计算边界及网格划分

三维建模时,保证计算结果可靠性,对模型、参数、材料及边界进行合理假定,减少计算时间。

因车站两端结构形式相似,建模仅考虑一半主体结构,不考虑开洞影响,对整体计算结果影响很小。岩土层采用实体单元进行模拟,单元的尺寸约为1m×1m。土体内部阻尼采用Rayleigh阻尼,土体阻尼比按常量0.05考虑。板、墙采用壳单元,梁、柱采用梁单元进行模拟。

计算模型底边界取至<8-1>中风化岩层,顶面取至地表面,侧面边界到结构的距离取结构水平宽度的3倍。模型底面采用竖向固定、水平自由边界,侧面采用粘性人工边界,顶面采用自由边界。

表1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表

图1 车站横剖面示意图

图2 时程分析法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

2.2材料+本构关系

模型涉及多种岩土体及混凝土材料模型,其中岩土体采用摩尔-库伦理想弹塑性模型,各向同性;混凝土结构采用线弹性模型。车站与土体之间不考虑脱开、滑移。

2.3地震波选取

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输入3组人工合成地震波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峰值加速度为0.147g,记录时间间隔为0.02s。

为节约计算时间,每组地震波均截取0~25秒这一段的加速度时程曲线进行计算。

图3 第一组地震波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图4 第二组地震波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图5 第三组地震波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3 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

提取11、12号线车站主体断面、东端明挖段断面的结构变形,提取各层楼板的层间相对位移时程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6 11、12号线车站主体断面变形

图7 东端明挖段断面变形

图8 车站主体负一层层间相对位移时程曲线

图9 车站主体负二层层间相对位移时程曲线

图10 东端明挖段负一层层间相对位移时程曲线

图11 东端明挖段负二层层间相对位移时程曲线

表2 层间相对位移最大值汇总表

表3 层间位移角最大值汇总表

由表2、表3可见,三组地震波作用下11、12号线车站主体断面、东端明挖段断面的层间位移角均小于《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2014)的限值4×10-3,在E3地震作用下车站结构整体变形满足性能等级为II的要求,该换乘车站满足抗震性能要求。

4 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车站换乘段、东端明挖段各层均满足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要求,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良好。抗震计算结果应与静力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结构受力不利的地方应进行设计加强,确保设计安全。同时,在不同地质条件下,车站位移及位移角应有差别。因此,抗震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利地层的影响,对结构薄弱位置进行加强设计,提高结构横向刚度,确保结构安全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双线换乘、前后结构形式存在变化的车站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彬.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清华大学,2005.

[2] 刘晶波,杜义欣,闫秋实.粘弹性人工边界及地震动输入在通用有限元软件中的实现.防震减灾工程学报,2007,27(增刊):37-42.

[3] 施正诚.地铁车站与区间隧道过渡段的抗震设计分析.北京交通大学,2010.

[4] 高峰,关宝树.深圳地铁地震反应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36(4):355-359.

[5]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2014).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6]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抗震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7]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郑凯晨,男(1992~),广东省广州市,硕士研究生,现从事轨道交通工程及地下工程设计及建设工作;简历:2016~至今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结构设计

论文作者:郑凯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地铁换乘车站抗震非线性时程分析论文_郑凯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