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铁佛塘九年一贯制学校 鲜远琼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农村学校,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小学仍存在许多弊端。教师 “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机械化的背记。没有学生畅所欲言的余地,只有教师“满堂灌”的说“理”。学生失去了乐趣,无法考出好成绩。家长就怪孩子不争气。 这种教师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做法显然与《新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如何让农村的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让教师“活”起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而让教师“活”起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需要美丽的外表,但性格要开朗,要充满活力。其次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既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要有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规律。再次还应有更高的育人技能。如果你在课堂上能博古通今,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能画流畅的简笔画;那么你的语文课怎能不游刃有余,活力四射?你的学生怎会不“听”你的课?假如你的语言诙谐幽默、出口成章,你的课堂怎会是“一潭死水”呢? 高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的两重标准。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小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对精彩描述进行理解品味;以研读之。比如教师在讲授诗歌时,可以通过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既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让学生“活”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而让学生“活”起来,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1.教学氛围,“活”起来
教师要尊重课堂,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一副微笑的面孔,比一副冷酷无情的面孔美得多。在课堂上,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亲近学生、感化学生,少给学生一些压抑感,学生从内心就“活”起来了。
2.教学活动,“活”起来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有了独立活动的空间,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就能充分展现自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角色扮演,“活”起来
在教学中,对于写人的课文加强角色扮演,先让同学们分组、分角色朗读,然后再扮演角色,再现课文情境,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2)畅所欲言,“活”起来
允许不同意见存在,对于课堂“活”起来说非常重要。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持不同的观点是很正常的,我们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教学中我还打破了以往“一问到底”的提问形式,经常让学生讲讲“你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你喜欢这篇课文中的哪一段,或哪一句话,谈谈你的看法”等等。这样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既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朗读感悟,“活”起来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课堂教学中,应相机进行朗读训练。读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齐读、可分组读、也可自由朗读。如教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的丰富,从而说明西沙群岛的富饶。让读书声在课堂里荡漾,让课堂“活”起来,学生的语感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3.鼓励性评价“活”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激励少批评。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让他们有自信心。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尽可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
三、让教材“活”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让教材“活“起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的大课堂,熔多学科知识为一炉,结合农村现有的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受到人生启迪以及美的熏陶。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评价的科学性对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参与评价过程,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在交流反馈时,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应关注学生找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感兴趣的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可表示赞赏或委婉的批评给与评价。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情倾向,即使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要压制,应该耐心地问一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想?然后给与疏导。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设计,评价方式应多样、多元。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鲜远琼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评价论文; 西沙群岛论文; 课堂论文; 能力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