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休闲形态的空间分异研究_饮食文化论文

城市闲暇业态的空间分异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闲暇论文,业态论文,城市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59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104(2008)05-0090-06

城市是大量闲暇业集中的空间区域,是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重要的闲暇空间。通过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对城市闲暇空间的共同参与,如购物、旅游、特色餐饮、娱乐等活动,一方面城市居民在这种闲暇体验的过程中,展示着其城市独特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外地游客通过这种城市闲暇的参与,切实接触到当地居民,真正体验到该城市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氛围、历史积淀与民风民俗等。因此城市闲暇空间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Jansen-Verbeke描绘城市内部的环境为一个总体上是闲暇功能的,由大量各式各样闲暇设施集中的空间区域,是一个具有独特性质的环境。(城市)吸引物不仅是一个活动的空间,也是一种闲暇的设施[1]。在已有文献中涉及到的有关城市闲暇空间方面的概念有游憩商业区(RBD)、旅游商业区(TBD)、中央商务区(CBD)等。

游憩商业区(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以下简称RBD),这一概念于1970年由Stansfield和Rickert在研究旅游区的购物问题时,为描述这类旅游地的结构和功能特性首次提出的,他认为RBD就是为满足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2]。Smith在其《游憩地理学》中提出RBD是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的一个特定的零售商业区[3]。保继刚认为RBD是城市中以游憩与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集聚的特定区域,是城市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4]。吴必虎认为根据美国的情况,商业游憩区是城市内自然形成的空间,它本身不是旅游点,只是为增加目前商业区的吸引力而设计的空间[5]。俞晟、何善波提出城市RBD的空间表现形式有步行街、游憩中心、自然风景游憩区、游憩型城镇、环城游憩带[6]。黄震方、侯国林则认为游憩区是城市中心最吸引人的地点,是以城市商业中心区为基础,把多种游憩活动内容融合进去,使它形成的具有宜人的环境、良好的精神风貌、融洽的人际关系的休憩、购物、游玩的场所,其主要特点是与商业设施和商业活动有着高度的产业、空间共生性[7]。

中央商务区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最初由城市空间结构的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伯吉斯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是包括百货商店和其它商店、办公机构、娱乐场所、公共建筑等设施,是城市最核心的部分[8]。Burten shaw等(1991)在对欧洲城市的旅游业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央旅游区CTD(Central Tourism District),表示此区集中了城市大部分旅游者的活动[9]。Getz(1993)在Stansfield和Rickert(1970)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个旅游商务区(TBD)的概念性模型,认为其本质是CBD(中央商务区)、旅游吸引物与必需的服务之间的相互作用。但Getz认为自己的这个模型只强调了功能而没有描述TBD的空间类型和空间结构[10]。保继刚认为在区位选择上,CBD通常由商业的重要性、土地价格、可进入性和经济地租的相互作用决定,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段,而RBD的区位则常常决定于自然的或历史的景点,或一个历史区域里[4]。

1 城市闲暇业分类

闲暇业是为人们提供娱乐消费产品、服务及设施的所有政府部门和产业机构或组织,它兼具经营性和公益福利性,可以包括旅游、餐饮、食品、娱乐经营、服装、运动器材、出版印刷、戏剧影视、工艺美术及博物馆等产业或事业部门[11]。发达国家休闲产业的构成包括盈利性组织、非盈利性组织和公益事业三类部门体系[12]。李江、颜波在《中国经济问题报告》中指出闲暇产业的重点包括休闲旅游业、休闲体育业、休闲教育业和休闲参与业。毛冬宝将休闲产业划分为休闲主体产业(包括休闲旅游业、休闲体育业、休闲娱乐业、休闲教育业、休闲农业、休闲咨询业)和休闲载体产业(包括休闲物品制造业、休闲设施服务业、休闲媒体广告业、休闲交通食宿业等)[13]。员疆将游憩产品按消费特征区分为商贸休闲、娱乐休闲、康体休闲、文化休闲四种类型,并提出随该区域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范围不断扩大,该区域内各类产品有按商贸休闲→娱乐休闲→康体休闲→文化休闲依序出现的演进特征[14]。侯国林等将城市商业游憩产品体系划分为观光类、购物类、康体健身类、娱乐休闲类、儿童少年活动类、餐饮类、文化资讯类、科普类、工艺类共9类[15]。

本文从供给的角度,按照闲暇活动的性质可以将城市闲暇业分为以下六大类(见表1):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强调一般城市闲暇业态的分布,而不局限于RBD,提出城市闲暇商业区(Leisure Business District)是城市中以商贸、旅游、餐饮、娱乐、康体、文化等闲暇业相对集聚而形成的特定区域,一般拥有良好的环境和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是当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共同进行闲暇游憩的场所空间。

2 研究方法

Pearce(2001)认为到目前为止的城市旅游主要局限于对单一空间尺度的分析,通常是将一个城市的旅游作为一个整体,但对于微观尺度的分析却很少[16],旅游空间结构的地理研究一直忽略了在特定地方尺度上的过程和现象(Pearce,1999)[17];过多的是地方案例研究,主要是关注需求的类型、发展的过程和不同的影响,而不是旅游在空间上是以怎样的方式来组织的(Pearce,1999)[17]。基于以往的文献中都是以定性的概念描述为主,缺少具体的定量研究手段。城市闲暇空间的研究以宏观尺度、定性的概念描述为主,对城市内部闲暇空间的微观尺度、微观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少。本文通过构建四种指数模型,探索一种定量研究方法,从微观尺度来分析城市不同街区闲暇业的类型与空间分异规律和不同闲暇业类型在城市街区上的空间布局规律。

2.1 闲暇指数(Leisure Index,以L表示)

闲暇指数是反映街区总体闲暇业所占比例的多少,用于说明街区闲暇功能的指标。

闲暇指数L越高,说明街区的闲暇业的数量越多,闲暇功能越突出;当L=1时为最大值,意味着该街区为完全的旅游闲暇社区。

2.2 多样性指数(Diversity Index,以H表示)

多样性指数是反映闲暇街区中所拥有的闲暇业种类的多少及其所占比例变化的指标。本研究采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其计算公式是:

多样性指数H越大,说明街区拥有的闲暇业类型越丰富,闲暇功能相对越完善;相反,H值越小,说明街区拥有的闲暇业类型越单一,闲暇功能越相对集中于某一类型,形成特色闲暇街区。在Jansen-Verbeke和Ashworth的研究中主张旅游发展依赖于集中而不是分散,功能上联合而不是分离,多功能而不是单一功能的环境[18]。目前大城市中心街区的闲暇功能有越来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2.3 优势度指数(Dominance Index,以D表示)

优势度指数是反映街区构成中一种或几种闲暇业类型占主导支配程度的指标,借鉴区位商专业化程度的计算方法,公式是:

式中m为12条街区。当优势度指数D>1,说明j街区在i种闲暇资源具有相对主导优势。优势度指数可以清晰反映特定街区在哪些闲暇业类型上占据优势,是反映街区占主导地位的闲暇业类型。

2.4 均匀度指数(Evenness Index,以E表示)

均匀度指数是反映不同闲暇业在空间分布上均匀程度的指标,是用来描述不同闲暇业在城市街区上的空间布局规律。其计算公式为:

均匀度指数E是专门描述具体闲暇业空间分布规律的指标,E值越大,说明该闲暇业类型的空间分布越具有普遍性,其布局受空间的制约小,空间布局比较均匀,在各街区都有分布;E值越小,则说明该闲暇业的空间布局制约性强,分布相对不普遍,主要集中于某些特定街区。

3 城市闲暇业态的空间分异研究

3.1 样本选择与实地调查

Pearce(1999)提出对游客参与的多用途的空间进行管理非常重要,并应特别重视街区等微观的细节,以使游客的体验得到满足,同时对游客与其他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应该予以重视,因为这些空间同时也是城市居民每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7]。Judd(1995)强调组成一个游客空间的要素具有集中的特性,在研究美国城市旅游时,他主张“集聚经济应用于旅游街区,不仅是因为集中可以减低成本,或增加商业交易效率,而且因为服务和商业的集中对空间最大可能成为吸引消费者的游客空间是必要的”[19]。

镇江是一个典型的、正在发展中的中等城市,大市口既是其最重要的中心商业区,同时也是其主要闲暇中心。中心闲暇商业区往往与城市中央商务区相结合,知名度高,对城市居民与外地游客吸引力大,一般为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共同使用,其闲暇资源结构更趋于完善,空间集中密度更大,闲暇业的发展水平更高,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与良好的环境,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区域和最集中展示其城市魅力的区域。对镇江大市口中心闲暇商业区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普遍意义上的城市闲暇业态空间布局的一般规律。调查组于2005年7月15-21日对镇江市中心大市口13条街区进行了详细的沿街业态调查,涉及1192家沿街店面,着重对闲暇业态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由于万古路大部分正处于基本建设中,调查的业态不完整,所以不对其数据进行处理计算。

3.2 研究结果与分析

图1反映出商贸闲暇不仅构成了城市街区闲暇的主体,而且也构成了整体业态的主体,大约占城市街区所有调查业态的20%~60%,并具有集中布局的特点,往往占据城市中心的区位,尤其是城市中心和主干道,如在中山东路、解放路等,商贸闲暇占所有业态的比重高达60%左右。购物是对游客最具有说服力的闲暇活动之一,并被学者看作是度假者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心理和社会追求,有关研究揭示购物花费占度假者总花费将近1/3[20]。如在游客对新西兰旅游地奥克兰的旅游印象中,为首的旅游吸引设施和活动就是购物,占84.7%[7]。实际上,购物不仅是旅游的重要活动之一,同时也是闲暇的重要方式之一。据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对南京市青年的业余时间主要活动调查中也发现,逛商店在南京市青年的户外活动中占首位,达21.48%[21]。商贸闲暇业已经成为城市吸引当地居民和周围郊县、外地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到周末,城市居民与周围郊县居民或携家带口、或与亲朋好友一道进城购物,购物已经使城市成为最重要的闲暇目的地。

图1 镇江中心街区分布与闲暇指数结构

Fig.1 Distribution of central districts and leisure index structure in Zhenjiang city

其次是餐饮闲暇,约占街区整个调查业态的1/10~1/5,在有些专门的饮食一条街,所占比重更高一些,如镇江市的剪子巷和双井巷,比重接近一半。调查也发现一般餐饮闲暇相对集中布局在最接近中心街区的次干道上。

娱乐、康体、旅游、文化闲暇业在镇江中心闲暇商业区内集中布局的趋势不明显,这与镇江城市发展水平有关。根据Snepenger(1998)的零售空间生命周期理论,随着城市经济与闲暇旅游的发展和人们闲暇娱乐需求的改变,文化、康体、娱乐设施的比重将不断提高[22]。国外一些步行街,如德国Mariemplatz市政厅,英国Covent Garden步行街,都将购物与娱乐、观光结合起来,其纯粹的商业功能通常只占20%以下,主要为多种多样的休闲娱乐功能[14]。调研发现娱乐和康体闲暇设施的布局特点:一是在靠近市中心的次干道呈相对集中布局,如图1中的演军巷、剪子巷和南门大街;二是布局在主干道的高层或地下,这与城市中心较高的经济地租有关。观光旅游闲暇相对要求有独特的景点资源,调研中发现在高效集约的市中心主要以商贸闲暇业、金融业为主,专门的旅游吸引物较少;而文化闲暇的消费群体相对有限,目前镇江市文化闲暇业的数量较少且布局分散,相对集中在健康路和运河路。

图2 镇江市中心闲暇街区的闲暇指数与多样化指数

Fig.2 Leisure index and diversity index of central districts in zhenjiang city

从图2可以看出闲暇构成中心商业区业态的主体,除正东路闲暇指数最低,仅0.54外,一般都在80%左右。正东路闲暇指数低的原因是其为镇江市政府和其它政府办公用地最集中布局的街区,使得其各种闲暇业态的比重偏低。闲暇指数的变化相对平缓,说明各街区闲暇业态的比重都比较高,反映闲暇是城市中心商业街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多样化指数线相对比较曲折,说明不同街区所拥有的闲暇业类型区别较大。拥有闲暇业类型比较多的分别是双井路、演军巷、健康路、正东路、剪子巷和运河路,其中双井路、演军巷、剪子巷是最靠近市中心的闲暇街区,除各种闲暇业的类型比较齐全外,双井路、剪子巷的餐饮与演军巷的康体闲暇业态更为突出;健康路是电子产品和体育健身用品专营一条街,闲暇指数与多样化指数都高,各种闲暇业基本都有分布,是镇江市闲暇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街区;运河路为镇江市主要的市民闲暇街区,沿运河的河滨公园是一个年游客接待量百万人以上的大型开放式旅游景点,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闲暇游憩地。

图3 镇江市闲暇业态均匀度指数

Fig.3 Evenness index of leisure industries in Zhenjiang city

表2反映不同街区拥有的优势闲暇业态,此指数模型可以用来确定各街区的基本闲暇功能。如中山东路以商贸、娱乐和文化闲暇占优势;演军巷的优势是康体、娱乐和文化闲暇业,尤其是康体闲暇业在各街区是分布最为集中的;运河路观光旅游与文化闲暇是12条街区中最突出的。

从图3可以得出结论:六种类型中商贸闲暇业的均匀度指数最高,空间分布最为普遍,在各街区都有布局;其次餐饮闲暇业也是在各街区中分布最为普遍的;接下来是康体、娱乐和文化闲暇业,数量相对不多,空间布局也不像商贸和餐饮闲暇那样普遍;观光旅游业的均匀度最低,说明旅游观光在空间布局上是资源指向的,仍然要依赖于特定的吸引物,既包括人造吸引物,如文化或历史背景,或现代娱乐公园,也包括因自然资源而闻名的吸引物,如海滩、湖泊、森林、山体以及通常的景色[23],即“传统意义上的具体化的资源依然是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基本载体”[24],由此造成观光旅游具有空间布局上的不均匀性。

4 结论

按照闲暇活动的性质,本文将城市闲暇业态分为商贸、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康体、文化六大类。强调一般城市闲暇业态的分布,而不局限于RBD,提出城市闲暇商业区(LBD)是城市中以商贸、旅游、餐饮、娱乐、康体、文化等闲暇业相对集聚而形成的特定区域,一般拥有良好的环境,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是当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共同进行闲暇游憩的场所空间。

基于以往对城市闲暇空间的研究多以定性的描述为主,缺少具体的定量研究手段,本文构建了闲暇指数、多样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四种数理模型,研究城市不同街区微观尺度上所具有的闲暇功能、优势闲暇类型及空间分异规律和不同闲暇业类型在城市街区上的空间布局规律。研究发现:①闲暇构成城市中心街区业态的主体,一般占到80%左右,闲暇指数反映了闲暇已经成为城市空间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其中商贸闲暇不仅构成了城市街区闲暇业的主体,而且也构成了整体业态的主体,并具有集中布局的特点;其次是餐饮闲暇,相对集中布局在最接近中心街区的次干道上;娱乐、康体、旅游、文化闲暇业在目前镇江中心闲暇商业区内集中布局的趋势不明显,这与城市发展水平有关。②多样化指数表明不同街区拥有的闲暇业类型区别较大,而优势度指数进一步反映出不同街区所拥有的优势闲暇业,由此可以确定各街区的基本闲暇功能。③六种类型中商贸闲暇业的均匀度指数最高,空间分布最为普遍,在各街区都有布局;其次是餐饮闲暇业;观光旅游业的均匀度指数最低,说明观光旅游在空间上仍然要依赖于特定的旅游吸引物,具有空间布局的不均匀性。

研究突破了以往局限于概念描述和集中在RBD的研究方式,将闲暇研究拓展到定量化手段和一般的城市空间。定量化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城市街区的闲暇业态空间分异规律和闲暇业类型在城市街区的空间布局规律,对城市闲暇空间的规划者、管理者与政策制定者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致谢:陈友军、孙青、王艳、王童、曹靖同学利用暑期,与笔者一起顶着炎炎烈日,为本研究做街区业态调查工作,在此深表感谢!

收稿日期:2008-05-20

标签:;  ;  ;  

城市休闲形态的空间分异研究_饮食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