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研究中的品格研究_外交活动论文

外交研究中的品格研究_外交活动论文

外交调研中的人物调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交论文,人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物调研是外交调研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外交调研中的一项基础内容。

外交调研中的人物调研是针对外国有关人物进行调查研究,为本国制定外交政策、双边访问和一般外交活动做基础性的准备工作。它一般针对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议会及政党等领导人、以及著名人物、某一组织、部门或某一事件中的关键人物,有针对性地搜集情况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形成关于这个人物的调研报告,为外交决策和活动提供背景参考。

一、人物调研的重要性

(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最活跃的基本因素,是生产力的主体和第一要素,而国家及政党等领导人在制定国家内外政策时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不能忽视对人——对方国家一些重要人物的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它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两段话揭示了人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也表现出了人作为主体创造历史的活动。

研究一个国家,首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普通民众,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进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关注其具有民族特性的东西。这样才有助于了解在一般民众生产、生活及其民族性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国家政策等。

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承认,在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基础过程中,杰出人物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在了解一个国家普通民众的基础上,对外国领导人、著名人物、某一组织、部门或某一事件中的关键人物的文化、宗教背景、政治理念及政策主张进行调查研究也是了解研究外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综合情况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助于我们了解对象国家的全貌。

列宁曾经说过:“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因为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为构成的。”[3]这反映人物对历史形成的重要性,也说明进行人物调研有助于了解构成历史的重要因素,了解社会事件的内部因素。

(二)有些人物对本国的内政、外交等政策有一定的影响力,研究该人物有助于把握该国家或政府的政策走向。1991年海湾战争前关于美国对伊拉克的战法众说纷纭,但是,如果了解当时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的战略战术思想,对美国的战法就不难做出大体的估计。因为美国当时的国防部长切尼是文官出身,不懂军事,因此,无论是总统老布什,还是国防部长在军事上都非常倚重于鲍威尔,这就更增添了鲍威尔有机会贯彻自己军事思想的条件。鲍威尔的军事思想大体来说就是“绝对优势兵力”理论。在对美国越战后的一系列军事行动进行反思后,鲍威尔提出美国不应随意在海外进行军事介入,如果介入,就必须有充分和明确的政治目标,并出动绝对优势兵力,全力以赴争取胜利,而不能再像越南战争那样三心二意。在具体进行战争时,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敌人进行决定性的打击,实行陆、海、空、电子等一体战。在实现明确而有限的目标后,通过所谓的“退出战略”尽快脱离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基本上是的威尔这种战略思想的实践。现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军事上信奉“绝对优势打击力量”理论,拉姆斯菲尔德所代表的军方的作用不可忽视。战役实施,即战争初始时克制使用武力,根据需要使轰炸升级。战争结束后,对别国进行不确定时间的占领。由文职官员统筹战争计划和指挥,由战地将领制定具体的打击目标。具体战略是:运用高精尖科技技术,突出使用特种部队和精确的空中打击,尽可能减少重装部队的使用,各种兵种进行前所未有的合作。强调灵活、速度与机动,大胆放弃次要目标,直捣核心目标。2003年春季,美国在不掌握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就是拉姆斯菲尔德新战争理论的实践。

从鲍威尔和拉姆斯菲尔德这两个人物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关键人物对国家的对外政策、军事战略等有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调研中如果把握住了某些关键人物的思想、政策主张等,对了解和把握某一国家的政策十分有益。

(三)人物调研是外交调研的基本工作,它可以使外交工作做到准备充分,有的放矢,增强外交活动的主动性、灵活性,获得良好的效果。人是外交活动的主体,外交活动的对象也是人。因此,了解和研究外交活动的主体、对象,对安排外交活动十分重要。例如,国外领导人来我国访问,应事先了解来访领导人的基本情况和特别的要求、随行人员的情况,有助于我们安排好饮食起居、行程等。同时,能够有助于了解对方的详细情况,可以报给我国领导人,在与之交往、会晤、会谈中能更有针对性,有较多的背景资料,便于把握会谈局势,对症下药。同样,我国领导人出访也要了解即将会见的外国领导人或知名人士等,在出访之前,只有比较深入地了解要接触人物的背景资料,针对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因人而异地进行接触,才有利于宣传我国的外交政策,达成我们的外交目的。而这些,都要依赖于比较基础性的人物调研工作。做好人物调研的基础性工作,才能使外交获得良好的工作成效。1972年日本田中角荣首相来中国访问,在欢迎宴会上乐队演奏田中家乡的乐曲,令田中首相十分感动。这反映出进行详细、深入的人物调研对外交活动的意义。相反,没有详细、深入的人物调研,就难以使外交工作做得如此细致、深入,甚至无法达到预期的外交成果。有时需要把外国政治人物作为外交活动的直接对象,这时,通过调研详细深入了解该人物并提出对策建议则显得十分必要,此项工作做得好可以使外交效果事半功倍。

(四)人物调研有助于推动双边关系改善和发展。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的主体是人,是一国执政的领导人或具有权势和影响的政治家。因此,一般来讲,双边关系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两国关系客观的历史渊源、现实状态和现实利益需要,另一方面取决于双方国家领导人和具有权势的政治家对双边关系的主观政治判断和主观政策的价值取向。所以,人物调研对于了解对方国家领导人和具有权势的政治家他们在双边关系上的主观政治判断和主观政策的价值取向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只有掌握了他们这方面的政治取向和政策主张,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外交活动,促进双边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例如,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竞选总统时和执政初期,最著名的言论之一即“中国是美国潜在的‘战略对手’,而不是‘战略伙伴’。”“美国的亚洲政策不会以中国为中心”等。这表明小布什总统执政初期对中国抱有深刻的戒备和敌对心态。但同时,小布什政府仍具有现实的一面,继承了克林顿政府时期对中国的基本政策,保持同中国的接触。同时,在执政以后,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对华政策。

特别是在“9·11”事件以后,美国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在反恐问题上需要大国的支持。为改善美俄关系、美中关系提供了契机。中方在了解这种情况以后,积极同美国领导人保持高层接触,在反恐、防止大规模武器扩散、以及阿富汗等国际问题上保持经常性的磋商与积极合作,重视在多边国际领域的协调、配合。再加上美国现实政治利益对中国的需要,促使布什政府对中国的态度逐渐趋于软化、好转。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的总体和平。美国国务卿鲍威尔2003年7月22日向《华盛顿时报》记者发表谈话时肯定了中国在美国同朝鲜对话中发挥的作用。他说:中国支持朝鲜半岛无核化,致力于使朝核问题得到公正解决,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外交工作。中美之间已克服了曾一度出现的不顺利局面,现在的中美关系是“数十年来美国同中国最好的关系”。2003年9月5日,鲍威尔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就美国外交政策发表演讲,他着重谈及美中关系。声称美中关系正处于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以来的最好时期,同时他还高度评价了中国在努力解决朝核问题上所起的“领导作用”。

当然,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行单边主义战略,在某种意义和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国磋商协调的伙伴关系进程。

没有对小布什总统及其所领导的美国政府政策的透彻了解,很难有恰当的对美政策,也难以搞好中美双边关系。中美双边关系在曲折中发展,正说明把握对方国家政治领导人的政策和个性特点,才有利于我们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采取恰当政策和做法,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

二、关于人物调研的方法

人物调研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但重要的方面是搜集材料,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以调研报告、人物介绍等书面形式反映出来。关于调研人物的材料要从多个方面和角度进行搜集,尽可能做到准确、全面,反映这个人物的真实主张、个性特点和背景资料等。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并借鉴以下几种方法:

(一)搜集调研对象人物自己的文章、著作、言论。这是反映一个政治人物最可靠、最具有说服力的材料。但有些政治人物未必都有自己的文章和著作,如果是一些不太著名的政治人物,由于媒体报道得不多,对于其言论的搜集也有一定难度。对于这些材料,应该分门别类加以归纳和整理,以便用于分析、判断与综合。

(二)通过报刊、因特网、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报道、评论披露的信息,搜集有关人物的传记、报道等资料,根据内容判断该人物的政治观点和倾向性。有时,媒体披露的东西很有价值。但也有说法不一,自相矛盾的问题。需要反复核实,力争准确。这是进行人物调研最基本、主要的方法。因为调研的人物一般是国外领导人或知名人士,因此,一般情况下,国外都有关于他们的文字资料,如查找关于介绍该人物的书籍、新闻报道等资料。材料丰富,重要的是要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

(三)通过正式的外交渠道,向对方国家外交部门索要有关人员的资料简介。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在安排对方国家代表团来访时,做准备工作中进行。对方所给的资料一般也不会很详细,只是包括性别、年龄、职务等一些简单的内容,需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加以丰富,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从执政的政治人物实际推行的政策中,分析得出其政策倾向。这种实际政策的推行和贯彻,有时无法完全由其本人决断,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必要时要分析这些政策中有多少是其本人的因素造成的,有多少是其他因素造成的。例如,鲍威尔在小布什政府内任国务卿,主抓外交工作。但在他任内出现国防部超越权限,干涉本属于美国国务院事务的情况,美国外交政策并不能完全由他决定。一方面,他要按照总统确定的外交政策大方向来行事,另一方面,他还要受到比较强势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等人的牵制。这种情况说明,搞人物调研不仅要重视其个人的政策主张,还要看他的周边环境以及在决策中的地位。这样才有助于对国家政策的总体判断。

(五)搜集知情者和内部人士透露的非公开信息。有时仅仅依据公开的言论和报道很难全面反映一个政治人物准确的政治主张。因此,与了解该人物的知情者和内部人士进行直接接触,向他们了解该人物在非公开场合的一些言论和看法也很必要,有时,这种材料可以作为公开材料的重要补充,甚至,能够对公开材料做出某种修正。

可以对调研人物对象进行侧面采访,如找一些对调研人物对象比较了解、或比较接近的人,通过这些人士对调研对象进行侧面了解。这种情况一般可用于驻外使馆工作人员的调研。对外国某些重要的领导人物,可以采取这样的调研手段,以便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个人物。外交官可以通过半官方、半私人社交的形式,广泛接触对方国家的政治人物、知名人士,如与对方国家国会议员、政党人物、学者等进行广泛接触,结交朋友,有助于了解情况。

(六)与调研对象进行直接交谈。一般来说,外交官很难有机会像新闻记者那样,对外国某国家或政府领导人进行正式采访。但在外交活动中,外交官也有机会接触或会见要进行调研的对象。外交官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与情况,有分寸地就想了解的问题与调研对象进行直接交谈。这是确认自己对调研对象判断,深入了解调研对象的极好形式。但是,这种面对面地了解调研对象的机会在人物的外交调研中并非普遍,因此,只能把这种方法当作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加以利用的方法。

三、关于人物调研的重点

人物调研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思想和政策主张。恩格斯曾经深刻地论述过:“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来的。”[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往往都是一定阶级和社会阶层的代表,我们在人物调研中不必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某个政治人物琐碎的个人欲望或私生活方面,重点应该放在研究其政治思想、政策主张和该人物对其国家、政府的政策、社会生活的影响方面。

一个政治人物,如果他是某国在位的最高领导人,那么,他的政治思想和政策主张很可能就是这个国家或其政府的政策,如果他暂时还是一位在野、或非权力核心的政治人物,虽然他眼前还无法实现自己的主张,一旦他有机会掌权,那么,他很有可能将利用手中的权力,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政策主张付诸实施。因此,研究被调研人物的政治思想和政策主张,是进行人物调研的关键和重点。是了解该人物与国家、政府政策的结合点。

如果对外国政要政治思想和政策主张进行分类,包括内政、外交两大方面。内政中包括政治、经济、国防、文化、社会、民生等方面;外交中包括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的基本主张,对大国的政策主张,对周边国家的政策主张,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态度,对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对重大国际事件、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等。

(二)关注政策的实行、效果和未来动向。在进行人物调研时,如果调研对象是一个执政的政治人物,要对它的政策推行情况、落实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因为政治人物其政治和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他所推行的政策上,它不仅关系到其国家的稳定、发展和对外关系,而且,关系到该人物的政治命运、地位。因此,对其政策实施的情况进行评估,是全面衡量一个政治人物的重要因素。

对于政治人物政策动向的预测,也是人物调研的重要方面。能够及时地预测到在野政治人物将来当政时可能采取什么政策,执政的政治人物将要如何调整和改变既有政策,推行什么样的新政策,对我们制定双边政策十分重要。当然,有些国家内政和外交政策的变化对我国未必会造成很大影响,但有些与我国关系密切的大国、邻国,其内政未来的变动就可能对我国产生某种影响;有些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将影响有关国家外交政策也要相应调整。因此,预测政治人物的政策动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关注对中国的态度。进行人物调研,目的是为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活动做准备,涉及到我国领导人、外交部门官员与之打交道等诸多外交实践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该人物对中国的态度进行全面了解,以便在外交工作中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四)关注人物的政治命运及其预测。政治人物的政治命运走向,是人物调研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外国执政的和在野的政治人物的政治命运、领导人的任期更替等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对于外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日本佐藤荣作内阁一贯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他为了迎合日本选民要求与中国友好的心态,多次表面上打着改善中日关系的旗帜,而实际上在当选首相以后却干着破坏中日友好的事情。在他打算最后一次连任首相时,仍然采用这种惯用的伎俩。如果中国与之呼应,向其示好,那么,很可能会给日本政治家和选民造成他有能力改善中日关系的印象,促进其当选,其结果仍将继续损害中日关系。因此,就在佐藤准备最后一次连任而到处宣传自己将改善中日关系时,中国方面对佐藤的两面派手法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日本政界人士因此认识到佐藤已经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能力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转向支持准备真诚改善中日关系的田中角荣。田中角荣首相的执政,对中日关系的改善的确起到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这反映出对政治人物政治命运走向的预测,对外交工作的重要性。

没能正确地预测政治人物的政治命运,也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教训,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四、人物调研应包含的内容

在人物调研中,除了上述的政策主张等重点以外,调研对象人物的其他方面也不可忽视。如人物的出身背景、个性风格等方面,也要给予普遍关注。但在写调研报告中,这些方面未必都写进其中,而要根据外交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该人物的具体情况,适当选材,适度取舍,不要面面俱到。

(一)人物的基本情况

人物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

1.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性别、年龄作为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之一,应该掌握,但未必都反映在调研报告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对某些从名字上难以判断出性别,在我国知名度又不高的政治人物最好写明性别。一些特别年老或年轻的人物最好要写明年龄,因为这种年龄往往对政治有影响,具有特殊的意义。如1961年1月,约翰·肯尼迪44岁就任美国第35届总统,肯尼迪以他年青的朝气,一扫年迈的艾森豪威尔总统对白宫死气沉沉的统治,给美国政治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2.民族。民族在调研中经常也可以忽略,但对像阿富汗临时政府总统卡尔扎伊这样的领导人就不能不提到他的民族出身——普什图族,这个民族是占阿富汗大多数人口的民族。因为在阿富汗国内,推翻塔利班政权的重要力量是以少数民族为背景的北方联盟,他们与普什图族人存在着权力斗争。因此,点出卡尔扎伊的民族出身能够衬托出阿富汗内政的某种权力平衡、失衡或制约关系,有助于了解阿富汗临时政府的民族政策,判断阿富汗的政局发展。

3.党派。党派对政治的影响则更加明显。如美国的民主党总统上台,往往意味着有可能采取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更多地强调保护劳工的利益,防止外国商品进口对劳工的就业造成冲击等。1995年社会党出身的村山富市当选为日本首相,其执政期间的政策和自民党的首相有别,因此,党派背景有特殊的意义。

4.政治信仰。政治信仰能给政治人物带来很大的影响,是其政治倾向的坐标。因此,对判断其政策走向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如埃及第一任总统纳赛尔,他是一个坚定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的斗士,既是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但同时他也是一个顽固的反共人物。因此,他既在国际舞台反对英美,在国内也严厉镇压共产党人的活动。如果当年中国在与之打交道时不了解这种情况,就会比较被动。

5.健康状况。政治领导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往往可能对政策发生微妙的影响。如1984年2月,年老多病的契尔年科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预示着苏联体制不会有大的改变。因此,人物调研时要对某些政要人物的健康状况给予特别的关注。

(二)人物的出身背景

人物的出身背景包括:

1.学历(专业等)。学历有时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如2002年7月,阿布杜勒·卡拉姆当选印度总统,对这样的政治人物就要介绍他的学历。因为他是以科学、学术上的成就当选为总统的政治人物。在调研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这样的人物时,也要介绍他的学历和专业。因为他的学历和专业为他当政时的政策奠定了基础。他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拿破仑帝国失败时维也纳会议时期欧洲大国的均势外交的。而他从政以后,“均势外交”对他和尼克松政府的对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美国同中国拉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联合中国,建立针对苏联的世界力量均势。

2.家族出身、家庭成员的情况。家族出身、家庭成员的情况有时可能对政治人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出身于工业家、富商、普通农民,还是强烈的民族主义者家族等情况,都可能对政治人物产生影响。本·拉登的父亲就是一位沙特的富商,他给拉登留下几亿美元的财产,这些财产成为拉登从事反对苏军入侵阿富汗和后来反美、恐怖活动的重要经济来源。

如阿富汗卡尔扎伊总统的夫人、子女等长期居住在美国,这种情况难保不对其外交政策发生影响。因此,政要人物的家庭关系有时会影响到他们的施政,应该给予适度的关注。

3.宗教信仰情况。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曾经长期担任基督教会的执事,他这种在宗教领域长期工作的背景,在他当总统以后,是否对他的内外政策产生影响?卡特为何在御任以后仍致力于调节世界各地的冲突,从事缔造世界和平的活动?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受他宗教信仰的影响。伊斯兰教信仰的政治人物到中国访问,决不能安排去参观养猪场。信仰印度教的政治人物,不能安排他们去参观养牛场等等。

4.其他特殊的背景。有些政治人物具有特殊的背景,对他的政治生涯及其政策也会产生特殊的影响,要适当关注。这对透彻理解这类人物当政的政策十分有益。

(三)人物的主要经历、个性风格

人物的主要经历包括主要经历的学业、行业和职务等。对经历比较复杂的人物必要时可以对其经历进行详细的列表。没有必要太详尽时可以不写,或一笔代过,或少写一些。要因情况而定,没有一个统一固定的模式。

政要人物的个性风格包括其个人的爱好、特殊的习惯等。1963年底,法国为了缓和与美国因拒绝其多边核力量计划所造成的僵局,了解到美国总统肯尼迪夫妇对法国国宝世界名画“蒙娜丽莎”钟爱的心理,把“蒙娜丽莎”送到美国国家画廊巡展。肯尼迪总统夫妇亲自前往参观,一时成为法美改善关系的象征性举动。作为从事调研工作的相关同志,为了增进外交工作的成效,应该对调研人物的个性风格给予充分的关注,以便把工作做到细致入微的程度,增进外交工作的效果。

五、针对人物调研对象的工作建议

对该调研人物的工作建议,一般属于人物调研报告的结论部分。其重要程度有时不亚于对人物政策主张分析和介绍的部分,是人物调研报告中的关键。但不是说在所有的人物调研报告中都要有工作建议,有些人物调研报告仅仅起到一个外情上达的作用,目的让国内了解外国相关人物的情况,未必就安排访问、接待来访或要开展其他外交活动。因此,可以不必提出工作建议。但是,对一些外交工作中要接触、面对、甚至需要与其直接进行外交会谈、会晤的人物,要在调研报告中提出工作建议,如对方感兴趣的问题有哪些,我国领导人需要谈哪些问题,从哪个角度来谈,着重阐述中国哪方面的政策等。就此应该提出条理清晰、明确的政策建议。

标签:;  ;  ;  ;  ;  

外交研究中的品格研究_外交活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