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党国际重建以来的发展历程及政策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历程论文,政策论文,社会党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党国际是各国主张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 政治力量之一。该国际自1951年重建以来,努力适应时代和形势变化的需要,不断对其 理论政策进行革新和调整,实现了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目前,社会党国际已发展成 为世界上力量和影响最大的国际性政党组织,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中有着 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重要的政治影响。
社会党国际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欧洲中心主义”时期
20世纪50—70年代中期,社会党国际的组织成员、活动和影响范围主要局限于欧洲, 基本上是一个地区性政党组织。1951年重建时,该国际有34个成员党,其中只有6个来 自欧洲以外。直到1976年十三大时,社会党国际仍只有40个成员党,扩员很少。这一时 期社会党国际主要关注欧洲的安全问题和西欧联合问题,赞成西欧联合,认为在安全上 应依托北约的保护,对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等重大国际问题几乎没有给予关注和影 响。因缺乏生机和活力,影响小,致使一些成员党认为社会党国际不过是“西欧各国名 流的俱乐部”,继续留在国际内已没有多大意义。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第一,社会党国际起源于西欧,主要由英、西德 、法等西欧国家的社会党发起重建,领导核心均由西欧成员党的领导人组成。第二,这 一时期社会党国际突出强调不存在“没有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社会变革只能 通过政治民主的手段来实现,因此它只接纳在纲领中赞同议会民主和多党制的政党。第 三,社会党国际反对资本主义,也反对殖民主义,但由于受冷战的影响,它的重点是反 共,禁止成员党与共产党交往。
第二阶段:努力实现“国际化”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是社会党国际突破“欧洲中心主义”向其他地区扩展 成员,努力实现自身真正“国际化”,力量和影响上升的时期,该国际将这一时期视为 其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振兴”和“新生”。
1976年召开的十三大是社会党国际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本次大会上,德 国社民党主席勃兰特当选为社会党国际新主席,在他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社会党国际 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对其内外政策进行改革和调整:
第一,使内部生活民主化,让所有成员党参与决策。把执行局变成所有成员党都有代 表参加讨论的论坛;建立一年一次的各党领导人聚会制度,及时交换意见;每个成员党 不论大小和影响如何,都只有一票投票权。
第二,超越欧洲范围“向全世界进步政党开放”。勃兰特提出,“要从当今世界的全 球观点解释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党国际应当断然地离开它的“欧洲居住区”。社会党 国际的代表大会甚至执行局会议都邀请其他组织和个人作为观察员和客人参加。
第三,勃兰特提出并大力推行著名的“新东方政策”,对苏联和东欧国家搞“缓和” 政策。社会党国际执行局就同共产党的合作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决议,改变了过去不允 许其成员党同共产党发展关系的规定,决定“成员党有权自由地决定同任何政党建立双 边关系”。
第四,加大对国际重大问题的参与力度,“把社会党国际的活动结合于国际关系重大 进程中”。(1)大力推动美苏通过谈判停止军备竞赛,“维护世界和平”。多次召开会 议讨论裁军问题并通过决议,加强舆论影响,并于1978年成立裁军咨询委员会,多次同 美、苏、不结盟运动和联合国领导人就裁军交换意见,提出具体建议。(2)积极提倡南 北对话,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主张改革国际经济制度,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呼吁发达 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勃兰特还发起成立了“国际援助问题独立委员会”。(3) 积极支持和推动拉美、南部非洲和中东的民族解放运动。前后十多次通过关于反对殖民 主义、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决议,多次派代表团访问上述地区。
经过政策调整和积极活动,社会党国际的组织力量和世界影响都得到很大提升。组织 上,吸收了拉美、非洲和亚太地区的一些政党,至1989年十八大时其成员总数已增至88 个,初步发展成为成员遍布五大洲的世界性政党组织。在国际上,社会党国际反对美苏 军备竞赛、推动世界缓和、促进南北对话与合作等政策主张以及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对 当时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舆论甚至将社会党国际称作裁军和安全 问题的“第三股力量”。
第三阶段:力量和影响全面提升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党国际因应苏东剧变,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美国单边主义倾向上升的新形势,将反对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和单边主义作为主要 任务,对其理论政策进行调整创新,大力倡导全球治理,使其组织力量和世界影响均得 到大幅扩展。
1.在世界各地大力发展组织成员。特别是在苏东剧变后,社会党国际加快向中东欧扩 展。到2003年10月召开二十二大时,该国际成员已遍布世界五大洲的122个国家和地区 ,达168个,其中有53个成员党在约50个国家执政或参政。经过十多年的经营,社会党 国际进一步扩大了在中东欧、拉美和非洲等地区的影响。
2.在坚持基本价值的同时提出社民主义的新三原则。自由、公正和团结是社会党国际 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基本价值。该国际认为,虽然“冷战结束使民主和开放社会的思想得 以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但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造成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环境恶化、 文化冲突、跨国移民激增等全球性问题,对社会党造成严重冲击。因此,社会党国际在 坚持其基本价值的同时,在二十二大上通过的《全球社会的治理》报告中又提出了社民 主义的新三原则:“全球社会民主主义已经形成了三个新的原则,这就是可持续发展、 人权和民主。其中,每个原则又包括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包括良好的环境、经济进步 和社会公正;人权包括个人安全、文化特性和社会一体化;民主包括良政、透明和参与 。这就是新的社民主义目标的核心内容。”
3.根据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提出新安全观。“9·11”以来非传统安全的威胁上升,社 会党国际对安全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指出,和平不仅仅意味着没有战争;传统安全观 只关注军事平衡、禁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已远远不够。因此,必须更加关注“反 恐”和个人安全。认为必须无条件地谴责恐怖主义,即使是当前许多人正在遭受贫穷和 不公正也不能成为采取恐怖主义行动的理由;对世界大多数人来说,安全带有更多的个 人特征,更多的人把安全看作自身不受到伤害;安全意味着健康的环境、政治和社会参 与以及个人的发展前景。
4.提倡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维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观。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满足人们当前 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它包括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和社会平等三 个基本要素。强调,要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个人和政府必须改变其目前的生 活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发展中国家要从经济、科技和 教育等方面着手提高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增加 发展援助,采取可持续性的消费和生产模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全球协调,成 立一个新的联合国经济、社会和环境事务安全理事会。
5.积极主张对现行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改革,建立以多边主义为基础的世界新秩序。认 为当前国际局势正处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时刻,当今世界已被新自由主义意 识形态、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以及国际关系中的单边主义三股潮流所主导。因此,必须 对现行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改革:一要建立有效的多边体系。这一体系应建立在拥有法律 规范、更加平衡和公正的国际关系框架基础上,以一个革新了的现代化的联合国作为其 支柱。二要建立多层面的治理机制。仅靠国际机构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靠国家和地方 政府的努力,把全球机构和战略同那些在地区、国家、次区域和地方层面的治理结合起 来。三是全球进步力量要加强合作。近年来,社会党国际正试图超越社民主义的界限, 就改革全球治理体系问题加强同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大国以及美国民主党 的合作。社会党国际称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多边主义、民主、尊重人权和可持续 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世界秩序”。
综观社会党国际50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发展历程,其组织力量和世 界影响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其自身而言,有两个因素值得重视和 研究:
一方面,社会党国际在组织原则和思想理论上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从组织原 则上看,社会党国际是各国社会党的松散的、自愿的联合组织,它不是各国社会党的总 指挥机关或“国际中心”,而只是一个各成员党就相关问题交流看法、协调立场的论坛 。社会党国际否强求各成员党执行它的决议,各成员党可充分进行讨论,不受社会党国 际决议的约束。这给了各成员党较为宽松、民主的环境。从思想理论上看,社会党国际 不要求其成员“对待事物的态度严格一律”。它一直公开声称在意识形态上主张多元主 义,容许各国社会党有多种思想基础,只是原则上申明各党的共同目标是为实现社会公 正、生活美好、自由与世界和平而奋斗。
另一方面,社会党国际具有宽广的眼界,始终密切关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并有较 强的理论创新能力。社会党国际一直放眼全球,注意把事关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 题纳入自己的视野,并不断根据时代和形势的变化及时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20世纪七 八十年代,社会党国际反对美苏军备竞赛,主张全球裁军和世界缓和,提倡保护全球环 境,要求改变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促进南北对话与合作。冷战结束后,社会党国际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国际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换的新形势,较早对全球化进行 深入研究,主张对全球化进行调控;呼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援助,加强国 际合作,缩小南北差距;主张走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反对美建 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和单边主义,主张增强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管理全球政治、经济、安全 和环境事务的职能,建立民主、平等、高效的新的全球治理体系等。这些政策主张虽然 是从其自身立场和利益出发的,带有一定局限性,但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和世界形 势的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其中不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民主化以及 人类历史进步的合理因素,因此赢得了许多国家、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同和支持, 从而提升了其世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