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重庆 404000)
【摘要】目的:探究微创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60例口腔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2例采用微创不翻瓣技术进行口腔种植,对照组采用常规翻瓣技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预后情况、种植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肿痛、术后抗生素、术后激素应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种植成功率为93.8%,对照组为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6.9%,对照组为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应用有显著疗效,手术时间短、种植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高,值得采用。
【关键词】微创不翻瓣技术;口腔种植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206-01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日趋显现,引起医疗领域的高度关注。种植义齿凭借良好的固位、简单的操作及美观不损伤原有牙齿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微创不翻瓣种植技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后不需拆线,较常规不翻瓣技术更加安全,且不会影响美观,受到患者青睐与认可。本研究将对本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60例口腔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微创不翻瓣技术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60例口腔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2例,对照组28例。实验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1~58岁,平均年龄(44.5±2.5)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2.3±1.5)年;对照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45.5±2.1)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8±1.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1周清理牙齿,包括牙垢、牙菌斑、牙结石等,嘱咐患者饮食后应用0.2%氯已定溶液漱口,术前3d应用抗生素,并应用0.2%氯已定溶液漱口消毒。实验组采用微创不翻瓣技术进行口腔种植。对患者口腔进行局部麻醉,口腔定位应用引导模块,选择适合的环行黏膜切开器彻底去除黏膜[1]。将患者种植骨脊面充分暴露,平整骨脊,同时进行球钻定位,后应用扩孔钻逐级预备。钻孔后检查孔壁,确定孔壁内存在无骨缺损后,植入种植体。封闭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愈合帽,不对形成的创口缝合[2]。对照组采用常规翻瓣技术进行口腔种植,将种植部位切口一直到骨膜下,将骨膜剥离后定位后,按照常规方法植入种植体。创口使用愈合帽封闭,最后缝合创口。
1.3 观察指标
口腔种植后,牙龈未出血、松动,骨吸收量少,未对邻牙造成损伤,视为显效;种植义齿修复后牙齿功能正常,未出现感染、麻木情况,视为有效;修复后口腔功能未改善,不符合种植成功标准,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5.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标准差(x-±s)与(%)计量与计数,两组数据间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为0.05,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肿痛、术后抗生素、术后激素应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对牙齿健康日趋重视,对牙齿美观也有了更高需求。传统口腔种植术需切开全层黏骨膜,并进行剥离,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影响对病症部位的观察,手术风险较高[3-4]。还有可能出现邻近牙敏感的情况,使术后肿痛时间延长,需长时间依赖抗生素与激素治疗,影响种植效果。随着微创技术进步,采用微创不翻瓣技术“打孔”的切口方式创伤小、出血少,不需要缝合修复[5],可使口腔维持美观,术后肿痛时间短,不需要长期依赖抗生素治疗,种植成功率较高,达到了患者对修复及美观的双重要求,获得了更高满意度。
综上所述,微创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应用安全、有效,种植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高,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应于康,朱为海钱,吴伟力,刘佳,陶丹,罗军.探讨微创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02:128-129.
[2]秦向阳,乔辉,何训生.口腔种植术采用微创不翻瓣技术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42-144.
[3]赵坤祥,徐翠蓉,余勤,李淑琴.微创术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30:57-58.
[4]王超.不翻瓣技术在上颌窦底内提升种植术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
[5]魏丹.外科不翻瓣牙种植术特点及CBCT下骨吸收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1.
论文作者:张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口腔论文; 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微创论文; 术后论文; 技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