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对比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例数9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分为三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实验组,将三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显效患者27例、有效患者1例、无效患者2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取栓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机械取栓;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
Clinical effect of arterial thrombolysis combined with arteriovenous thrombolysis and mechanical thrombo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rterial thrombolysis and arteriovenous thrombolysis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hrombo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tudie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y computer, namely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0% (27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effect, 1 patient with effective effect and 2 patients with ineffective effect),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is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 key words 】 : arterial thrombolysis; Arteriovenous combined thrombolysis; Mechanical bolt removal;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effect
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为临床神经内科急症,一般对于该类患者均实施溶栓治疗,而溶栓途径具有多种,例如静脉联合溶栓、动脉溶栓、静脉溶栓或者机械取栓等,而不同的治疗方式具有不同的效果[1]。因此,本院研究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三种治疗,见本文研究详细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对象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例数9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9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
观察组30例:年龄在20岁直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45.21±1.15)岁,急性脑梗死患者性别:15例为女性、15例为男性。
对照组30例:年龄在21岁直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46.11±1.26)岁,急性脑梗死患者性别:16例为女性、14例为男性。
实验组30例:年龄在20岁直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47.15±1.26)岁,急性脑梗死患者性别:14例为女性、16例为男性。
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以及实验组30例患者平均年龄、性别等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采用P>0.05代表。
1.2方法
试验组30例均使用动脉溶栓。
使用利多卡因(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1148)进行局部麻醉,采取改良技术穿刺患者的右侧股动脉,对患者进行动脉溶栓。
对照组30例均使用动静脉联合溶栓。
采用静脉溶栓药物为阿替普酶,其所用剂量为0.9mg/kg,首次剂量以总剂量10%给予患者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为1分钟,剩余90%在1小时内遵医嘱给予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滴注完毕后实施动脉溶栓。
观察组30例均使用机械取栓治疗。
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后,采用改良技术穿刺患者右侧股动脉,在导丝下引导将6F CUiding送入,造影显示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和部位,对患者实施机械取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
总有效率包括三个指标,例如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等。
显效: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24小时内NIHSS评分减少。
有效: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
无效: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
显效率加有效率等于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数据处理采取SPSS25.0软件,本次研究指标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显效患者27例、有效患者1例、无效患者2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不断增加,该疾病具有致残率高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易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2],不仅能改善患者预后,还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溶栓治疗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治疗方式,动脉溶栓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部分患者易发生颅内出血转化,导致治疗效果不显著。而通过应用机械取栓治疗后,取得显著的效果,能在短时间内开通患者血管,从而缩小患者梗死体积,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且患者闭塞血管再通率也不断增加,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现如今,机械取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取得显著优势,受到临床多数患者的青睐[3-4]。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总有效率(显效患者27例、有效患者1例、无效患者2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取栓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赵溶冰, 宋来军, 邹广玲,等. 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 2016, 22(19):152-153.
[2]董琨, 李明达. 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与长期预后观察[J]. 山东医药, 2017, 57(46):89-91.
[3]张萍, 张永巍, 吴涛, 等. 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对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3(7):343-347.
[4]朱青峰, 孙奇, 王国芳, 等. 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效果观察[J]. 中国综合临床, 2016, 32(2):100-104.
论文作者:梁勇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死论文; 溶栓论文; 动脉论文; 实验组论文; 机械论文; 有效率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