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今图书集成》及其索引的应用价值

论《古今图书集成》及其索引的应用价值

滕黎君[1]2003年在《论《古今图书集成》及其索引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古今图书集成》是一部我国现存最大的、内容广泛、材料丰富的古代巨型类书,但对其的研究,尤其是应用性的研究,是有待开发的垦地。本文从《古今图书集成》及其索引两个角度,探讨了《古今图书集成》的应用价值,从而反驳了《古今图书集成》的“无价值论”的说法。正文共分叁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古今图书集成》的作者及其成书。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对《古今图书集成》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论述,说明其价值所在。首先,从创立了经纬交织分类体系、丰富了收书内容、拓宽收书渠道,大量从集部和子部中取材这叁个方面揭示其创新性。其次,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探讨《古今图书集成》的实用性。宏观上,从原书收录内容、编排体系及编纂思想论述其实用原因,指明《古今图书集成》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一次实践。微观上,则结合实例进一步说明其实用性。第叁部分论述说明《古今图书集成》索引的应用价值。围绕在当代生活中如何利用《古今图书集成》,论述了为其编制索引的必要性及以林编索引的学术性、便检性和普及性的叁大特点,说明林编索引如何为充分利用《古今图书集成》以及编制精密、便检的古典文献索引起着示范性能。

钱亚新[2]1989年在《论《古今图书集成》及其新编索引》文中认为类书的编纂和刊行,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相传曹丕首创其事。《叁国志·魏志·文帝纪》载:“帝好文字,以着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曰《皇览》。”这可视为我国类书的先

测海[3]2011年在《最大类书与杰出索引的合璧——《古今图书集成》及其索引简介》文中研究表明《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百科性巨型类书,全书1.6亿字,是《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5倍多。它收罗了上古到明末清初的古代文献资料,重新按类排列。举凡天文地理、经书史册、人伦世事、典章制度乃至禽虫草木、琴棋书画、医论药方、百工技艺,囊括尽至,被誉为"康熙百科全书"。用编者陈梦雷的话说:"凡在六合之内,巨细毕举;其在十叁经二十史者,只字不漏;其在稗史子集者,十亦只删一二。"它还注重从方志、笔记中搜寻前人所忽略的文献资料,如科技史料、地方文献、少数民族和外国的信息。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问世近叁百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

田甜[4]2010年在《《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的编纂研究》文中指出《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古代类书的集大成者,其《乐律典》中保存了丰富的音乐文献。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的编纂体例、引书来源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归纳,并总结了中国古代类书音乐分类对《乐律典》分类的影响。本文的主体结构分为叁章:第一章是对《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的编纂体例研究。《乐律典》分类体例逻辑分明,经纬交织。经目总体包括七大部分(乐律总部、律吕、声音、啸、歌、舞、乐器)46个类目。各部下又分汇考、总论、纪事、外编等纬目。第二章是对《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引书进行的史源学研究。主要统计了各纬目的引书,重点分析了《乐律典》对正史、政书、类书和音乐专着的引用情况,并发现《乐律典》的引用书目约有一半以上和《说郛》的引用书目相同。第叁章论述了中国古代类书中音乐文献的分类特点及其对《乐律典》编纂的影响。通过考察26部类书中音乐文献的分类特点,指出《乐律典》承继了我国古代类书音乐文献分类中相对稳定的“乐总”、“歌”、“舞”和“乐器”四大类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其完整的分类体系。

徐丽娟[5]2011年在《《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歌部》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类书,其《乐律典》中保存了丰富的音乐文献,本文主要是对《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歌部》的研究。本文使用了文献学与音乐史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歌部》为研究对象,揭示出《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歌部》中歌唱文献的分类特点以及中国古代类书的编纂特点对歌部文献分类的影响。并试图发掘出编纂者的音乐观念。本文对《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歌部》的研究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歌部》的文献结构的研究。主要是从《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歌部》的文献内容的特点来探寻其在编排体例上的特点。第二部分是对《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歌部》文献的研读。主要针对笔者所统计的歌部各部分的文献内容来呈现出歌文化的面貌。第叁部分是对《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歌部》中所包含的思想的解读。主要是在对歌部文献的研读以后,对歌部所包含的音乐思想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陈开林[6]2015年在《《全元文》编纂考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元代立国不足百年,文化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文学成就颇为突出。然而,囿于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总体而言,元代文学研究较为薄弱。其中,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元曲的探讨。相比之下,元代文章、诗歌的研究关注力度不够,研究相对滞后。就文献而言,隋树森编《全元散曲》(1964)、唐圭璋编《全金元词》(1979)、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1990),均早已刊布。而李修生主编《全元文》自1999年出版第一辑,至2005年全部刊行。杨镰主编《全元诗》直至2013年方才出版。从这几部元代总集的编纂,略可窥见一斑。当然,《全元文》、《全元诗》的内容庞大,编纂难度较之其他几部总集更为复杂,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有元一代的文章、诗歌总集,《全元文》(60册)、《全元诗》(68册)的出版,为元代诗文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对于推动元代诗文研究的发展和繁荣有着巨大的意义。然而,断代总集的编纂要求“巨细兼收,义取全备”,这一目标往往难以达到。就已经发行的《全元文》、《全元诗》而言,爬梳典籍,网罗繁富,在文献整理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是两部元代诗文总集的标志性成果,其价值值得肯定;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二书在编纂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毋庸讳言的事实。其成就和问题,学界已有相关的评述和补正。本文选取《全元文》作为研究对象,拟对该书存在的问题作一梳理,补充其阙失,订正其讹误。《绪论》指出了元代文学研究的现状,凸显了《全元文》编纂的必要性,并对其成就予以肯定。同时,总结了《全元文》存在的诸方面的问题,从“文”的范围界定不清、作家收录标准不统一、文本问题、小传不够精审、大量的佚文有待发掘、对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重视不够六个方面予以阐述。针对这些问题,学界时有匡正,故略作述评,以呈现学界的研究现状。并揭橥本文的研究范围及方法。第一章《<全元文>作家重收误收考》,针对《全元文》作家收录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予以考辨。一方面,由于《全元文》分期出版,且成于众手,难免失之照应,以致有作家重收现象。另一方面,元代与宋、金、明代相接,作家朝代归属较为复杂,因而误收其他朝代作家时有发生。经考察,《全元文》重收作家64人、误收作家34人,另有一文分属两人的现象,共计四篇。第二章《<全元文>人物小传补正》,针对《全元文》所写定的作家小传予以补正,共计256人。同时,本文所辑佚文,有部分作家为《全元文》未收之作家。就其生平略作考证,以补《全元文》之阙,共计91人。第叁章《<全元文>作品校证》,针对《全元文》所收文章进行校勘,对文本中的错讹、脱文、倒文、衍文等情况予以纠正,并结合相关典籍,对部分异文进行考实。共校勘《全元文》649篇。其中,有多篇文字,《全元文》所收文本不全,均可据以补全。第四章《<全元文>作品系年》,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的信息、《全元文》未采用的其他版本而遗漏的文本信息,以考订相关作品的写作时间,共计197篇。第五章《<全元文>佚文辑校》,针对《全元文》失收之文予以辑录。目前,学界对于《全元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辑佚方面,成果颇为丰富。本文剔除与学界的重复之外,另辑录《全元文》佚文508篇。其中,《全元文》已收作家247篇,未收作家261篇。小结部分对文章的不足略作说明。

曲静涛[7]2004年在《索引研究文献之索引(1978.1-2004.3)》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说明]本索引资料来源于《全国报刊索引》[1978(1)-2004(3)、2003增刊]、《全国总书目》 (1981-2001)、葛永庆主编,中国索引学会出版《索引研究论丛》(第1辑:索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第2辑:论索引和索引法;第3辑:索引工作自动化;第4辑:报纸索引和新闻数据库)、侯汉清主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索引研究论丛》(第5辑:索引技术和索引标准)、《中国索引》[2003(1)-2004(1)]等之中有关索引研究的文献。索引款目按九个类别编排,每类中又按篇名音序排列。以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开始的篇名,按其顺序排在汉字篇名的前面。

谢欢[8]2012年在《学术创新源于浓烈的兴趣与执着的追求——钱亚新先生索引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钱亚新先生为我国现代索引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走上索引研究这条路除了受知友王君提问的启发以外,与早年的学习兴趣、社会环境的感染以及恩师杜定友先生的影响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钱亚新先生将自己的索引思想贯穿于相应的索引基本理论、索引史研究、索引实践、索引人才与索引教育之中。

付天松[9]2013年在《中国叁代图书馆学家论着及其被引研究》文中提出图书馆学理论和图书馆工作,是学术性和实践性都很突出的一个领域。而图书馆学则既要有深厚的专业学术造诣,还要有勇于实践、善于探索的精神。图书馆学家的思想将会带动着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对于图书馆的学科发展和事业发展,更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推动性。本文依据《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关于图书馆学家年代的划分情况,通过了解中国叁代图书馆学家的生平,基于中国知网、国家数字图书馆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平台检索出每位图书馆学家的论着及其被引情况,进而梳理出叁代图书馆学家对学科理论和实践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高程熙[10]2013年在《宋明时期《黄帝内经》古籍传本整理及数据库建设》文中提出目的:系统整理宋明时期的《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古籍传本,确立《内经》相关古籍传本书目和撰写着录,并建设宋明时期《黄帝内经》古籍传本数据库。方法:本研究的通过史志考证法、丛书类书考证法、相关医学文献考证法和国外典藏文献考证法等四种研究方法,对宋明时期《内经》传本书目进行收集整理。通过TPI平台,定义数据库结构及数据库字段,将现存着作转换为PDF格式,录入数据库。结果:①较为完整的收集到《内经》相关传本共计宋明时期《内经》古籍传本共计121部。宋代《内经》古籍传本共计28部分,现存13部,亡佚15部;金代《内经》古籍传本着作,共计9部,存5部,亡佚4部;元代《内经》古籍传本共计11部,存5部,亡佚6部;明代《内经》古籍传本共计73部,现存27部,亡佚46部。②对收集到的121部着作按照,书名、作者、朝代、版本、卷数、自序、出处、沿革、摘要、全文、后记以及备注,共计十二个项目编写了着录。③对现存的并已经整理出版的21部《内经》古籍传本进行数字化,转换成PDF格式。并且按照数据库定义的结构分别上传至注释本、别传本中。其中宋明时期注释本中,《素问》有11部着作、《灵枢》3部着作,宋明时期《内经》别传本有7部着作录入数据库。并根据数据库定义的字段篇名、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精神、经络、体质、病因、病机、病症、治法治则、养生、运气以及来源等十叁个项目对这21部着作进行标引。④完成《黄帝内经》古籍传本及专题知识数据库(宋明部分)的《内经》传本古籍全文和着录建设。结论:宋明时期医家对《内经》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由保存《内经》原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转向对《内经》的理论深刻阐发。首先,重视训诂校勘,才出现通行本和善本;其次,凸显分类研究方法;第叁,运用专题研究方法对《内经》理论进行研究。第四,构建了宋明时期数据库结构。

参考文献:

[1]. 论《古今图书集成》及其索引的应用价值[D]. 滕黎君. 广西大学. 2003

[2]. 论《古今图书集成》及其新编索引[J]. 钱亚新. 图书馆界. 1989

[3]. 最大类书与杰出索引的合璧——《古今图书集成》及其索引简介[J]. 测海. 阅读与写作. 2011

[4].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的编纂研究[D]. 田甜. 武汉音乐学院. 2010

[5].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歌部》初探[D]. 徐丽娟. 天津音乐学院. 2011

[6]. 《全元文》编纂考索[D]. 陈开林.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7]. 索引研究文献之索引(1978.1-2004.3)[J]. 曲静涛. 中国索引. 2004

[8]. 学术创新源于浓烈的兴趣与执着的追求——钱亚新先生索引思想研究[J]. 谢欢.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2

[9]. 中国叁代图书馆学家论着及其被引研究[D]. 付天松. 黑龙江大学. 2013

[10]. 宋明时期《黄帝内经》古籍传本整理及数据库建设[D]. 高程熙. 贵阳中医学院. 2013

标签:;  ;  ;  ;  

论《古今图书集成》及其索引的应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