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正在转型 治理方法应当改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后期以来,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重大问题。而90年代以来,过去主要是需求扩张为主的通货膨胀正在向低效益型通货膨胀转型,随之治理通货膨胀的办法也需要改变。
一、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和未来的变动趋势
1996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怎样判断呢?我认为物价1996年之所以这样低,其重要的原因:一是中央从1993年开始的宏观调控到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二是农业连续两年取得了丰收,稳住了消费中的大头,减轻了由于生活费用提高对产品成本的压力,粮价稳定左右整个物价较稳;三是这一年停工、半停工企业较多,下岗职工增加,职工少发欠发停发工资,消费购买力下降;四是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贷款更加慎重,有效益的贷款项目较少,相对与急剧增加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一些银行出现存差,使投资和生产性需求相对减少;五是出口相对减少,而合法进口和走私进口的商品太多,减少了需求,增加了供给,并导致国内产品积压;六是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三角债缠身,利息和社会保险负担加重,虽然利息率下调两次,但仍然没有积累和投资的能力,企业投资能力下降,需求减少。
防止“九五”期间投资和信贷规模再度膨胀、各地大干快上、盲目重复建设,特别是各级计委严格防止上一些无效益的项目,对于抑制通货膨胀显然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我国通货膨胀80年代后期以来是混合性原因造成的。许多年来,国内占主流地位的经济学观点认为,我国的通货膨胀是由于短缺和需求过旺造成的(这是凯恩斯的学说),而我国控制总需求的主要手段是投资规模和贷款规模。一提起控制通货膨胀,就是控制投资和贷款规模。当然,80年代中期以前,地方和部门的经济扩张无疑是导致经济过热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投资和企业的低效率,一方面生产相同水平的供给,需要相对多的投入,形成需求过多;另一方面,产出水平相对于投入水平而较低,使有效供给过少。这是我国通货膨胀的最根本性的一个原因。
我国的经济学界没有研究,或者很多人不愿意提及银行不良资产性通货膨胀,但是这毕竟是存在的一种现实。前面说过,投资和企业的低效率给银行货币体系转嫁着大量的不良资产,成为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一是储蓄存款进入银行,银行再贷给投资者和企业,又变成投资者、企业和职工的购买力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由于低效率,没有生产出来相应的有效供给,表现为不能正常地还本付息;但是,存款者的存款本息仍然在银行帐面上积累着,一部分帐面的货币成为没有供给对应的潜在的需求购买力。二是许多国有企业资不抵债,或者负债超过自有资产很多,实际的经济意义是储户的相当一部分储蓄存款贷给企业后,已经化为乌有了。当一个企业贷款4亿,而目前负债率高达200%,意味实际资产只有2亿元,储户的2亿存款已经化为乌有了,存款贬值50%。如果破产,银行清偿率只有10%,则储户的存款贬值95%。三是由于银行不良资产占压了贷款资金的很大一部分,目前,产出100元国民生产总值需要的贷款货币量比1980年时多一倍。相对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产出而贷款货币供应量的增多,也是通货膨胀压力的一个成因。因此,低效率积累的通货膨胀压力时时刻刻存在,并在经济扩张时显化为通货膨胀,这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一快,物价就上升的内在的原因。
二、怎样抑制通货膨胀?
运用控制总投资和贷款总规模的办法来控制总需求,不失为抑制通货膨胀的一种有力的措施。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短缺主导型的通货膨胀已经逐步地变成了低效率主导型的通货膨胀;以控制总需求为主的抑制通货膨胀的办法虽然也能够在一定时期平衡供给和需求,然而总需求控制改善不了生产的效率,从而对低效率,包括银行不良资产造成的深层次的通货膨胀压力毫无治疗作用。因此,应当采取以下对策:
1.投资规模需要控制,但是在控制方式上,应当控制在建总规模,控制新开工的项目,但放宽年度建设规模。因为,控制在建总规模和放宽年度建设规模,可以缩短每个建设项目的工期;从总体上讲,由于缩小了建设摊子,集中了资金,加快了每个开工项目的建设,缩短了整个建设的周期。年度投资规模较大,而在建规模较小,说明投资与产出的周期缩短,投资造成需求和投产增加供给的时滞缩短,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2.加大对投资的事先和事后监审,对在投资建设各个阶段上的瞎指挥、乱决策、受贿、玩忽职守等造成的项目投产后效益极低甚至重大损失,不论职位高低,都应当按照渎职和受贿罪从重惩处,至少应当撤销其党政等一切职位。就此建立人民群众举报制度,并加大新闻界的舆论监督力度。从而从制度上真正形成一个制约随意投资、投资规模过大、投资效率低下的有效机制。因为没有约束和风险,只有权力,并且投资为国有,各地、部门和国有企业一些领导当然无所顾忌,可骗性投资研究报告太多,要争投资,使投资规模过大;而近年来投资方面的人为损失巨大,投入巨额的资金后产出水平很低(相当多的国有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由于瞎指挥和谋取私利,达不到设计要求甚至报废,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但有些投资决策者、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却国也出了,高级小轿车也坐了,住房也改善了,家里也富了,子女甚至亲属也安排了,本人甚至升官了,最后只是害了国家,坑了人民),怎么能不是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呢?国有制下,非上述办法而没有良策。
3.贷款结构要调整。再也不能用贷款去济贫,去普遍地维持低效益的企业,不能在贷款上体现所谓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因为低效率企业所欠的本息越多,呆帐和坏帐积累的通货膨胀压力将会越大,银行货币体系的风险也将越大。贷款应当贷给有市场前景、资产盈利率高、经营管理好、资产负债率低、具有规模经济、新技术和新产业、还本付息信誉高的企业。贷款的效益高,实际意味着用相对少的贷款(需求)创造相对多的产出(供给),从积极的角度抑制通货膨胀。投资项目的贷款,银行不能以目前所谓的可行性研究、政府的立项计划为准放贷,应当摆脱政府和部门的干扰,认真地对项目予以评估,要切实做到专家论证,最后贷给效益前景好的企业。而因项目评估粗糙、不负责任,甚至贪图私利而导致贷款重大损失的,银行投资贷款的评估和决策者,要负连带刑事、党纪和政纪责任,并从重从快惩处。
4.继续实行稳定和发展农业的政策。人民生活消费结构中食品消费比重还很大,粮食蔬菜肉禽供给充足,就稳住了相当比重的物价,就稳住了生活费用为主的工资水平,也就减小了工资成本推动物价的压力。并且也减小了农业产品物价上升而引起的连带性物价波动。因此,减轻农民的负担,加速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转移农业剩余的劳动力,在稳定承包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股份合作化,在降低农业消耗、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的同时,增加农业产品的供给,对稳定国民经济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5.运用利率手段调节要慎重。一些经济学家提出,治理通货膨胀要用提高利率的手段,一是吸引收敛消费需求,二是抑制贷款,减少投资和生产性需求(这只是一些经济学家的一厢情愿),三是消除金融腐败。他们还认为,市场经济是商品货币经济,利率是货币经济的价格机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首先要放开资金市场,核心是放开利率。但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以来,多次提高利率,给国民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并积累了大量的通货膨胀压力。在中国,由于投资和企业的机制没有得到转换,加上投资者、企业和地方将银行视为国家的银行,利率提得多高,资金需求还是很旺,它只能收敛由于储户收入形成的消费需求,但不能抑制投资和生产需求及其关联发生的消费需求。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利息是产业利润(实实在在创造出来的财富)的一种再分配,利息水平只能确定于产业资金利润的水平上。多年来,企业的资产盈利率从80年代末的9%左右往下滑到1996年的5%左右,而贷款利息率却从6%左右不断上升到最高时的12%,而企业的贷款负债率在不断地升高。形成以下恶果:企业本没有生产出来那样多的剩余财富,但是银行和储户要求有高的回报,企业的负担加重,特别是近两年整体根本无法给银行还本付息,而国家银行还要给老百姓付很高的利息,甚至保值利息;利息提高,银行也虚收,财政多从银行中收税。当然,通货膨胀率较高,如果不提高利率,不进行保值,老百姓损失较大。然而,冷静下来,仔细想一下,城乡储户、银行和财政由于提高利率而增加的收入,在企业资产盈利率很低的情况下,只不过是一种货币数量在银行货币体系中的游戏,因为这种游戏是给储户在银行帐面上许诺增加存款的回报(如果加上保值,储户的存款利率可能达到30%,存款就会在三年中增加一倍,产业利润给储户的实际回报要小得多,结果是在银行中积累虚假的储户收入),但是企业利润可供信贷资金再分配的蛋糕(利润)却相对越来越小,恶果是在银行货币体系中积累更多的不良资产(因为利率提得越高,企业越还不上本息,不良资产就越多)和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银行货币体系挤兑窛面的风险。
如果上述对投资决策者和银行的法制约束和商业化改革有所进展,在国有企业机制得不到转变、贷款需求虚假的格局下,银行自己可以根据产业利润水平模拟资金的实际需要,在产业利润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贷款资金的需求不会过旺。1996年银行贷款慎重后,一些城市银行出现大量的存差就与此有关。对人为投资浪费和低效率的事先和事后监审及严厉惩处,将大大降低贷款资金的需求水平。实际上按照产业利润水平,我国的资金按照目前的利息率水平,不是求过于供,而是供过于求,还需要逐步降低存贷款的利率。这样才能摆脱目前银行亏损、城乡居民得到虚假利息收入、产业利润低而企业还不起本息、最后给银行积累通货膨胀压力和崩溃风险的恶性循环。因此,每当经济过热,一些经济学家提出要提高利率时,务必要看一下企业的资产盈利状况,要进行计算,要慎之又慎,以免在银行货币体系中积累更多的通货膨胀压力。如果法制和改革到位,还需要逐步地再降低利率水平,以使其与产业利润水平相适应。
6.苦于化解银行高风险,要容忍一定水平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今后一个时期能乐观吗?我认为不容乐观,一是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没有一定的繁荣,无法解决我国城镇的就业问题,也无法转移农业剩余的劳动力;二是需要指出的是,银行中目前已经积累的不良资产或早或迟总是要化解的,这个化解过程本身就是通货膨胀的过程。解决银行呆帐坏帐问题的办法有四种:一是国家强制进行币制改革,用旧币换新币,将币值夯实,实际是一种特殊的通货膨胀;二是在经济扩张时,通过物价的上升,增加国家银行的非经济发行货币利润,用这部分利润来核销呆帐和坏帐;三是投资和企业尽快提高效率,来还上以前积累的本金和利息,化解不良资产;四是国家财政拿出钱来核销呆帐和坏帐。从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情况来看,用第三和第四种办法解决银行呆帐和坏帐问题的可能性很小,而第一种办法党和政府的风险极大。因此,只能第二种办法和第三种办法共用,以第二种办法为主。关键的是,国家在经济扩张、银行非经济发行货币利润(银行与财政之间按照38∶62分成)较多时,国家财政不要急于将其列入预算,而是特殊地将其用于银行呆帐和坏帐的核销。否则,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将永远也得不到化解。
标签:银行论文;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论文; 通货膨胀论文; 经济转型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贷款论文; 经济利润论文; 企业利润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 利率论文; 货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