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 重症医学科 412000
【摘 要】目的:探讨100例脑外伤患者在lCU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肺部感染患者42例,将其作为观察组,余下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激素应用、气管切开、格拉斯哥评分、置尿管等8重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100例患者出现42例脑外伤患者在lCU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发病率为42%;观察组激素应用、气管切开、置胃管、格拉斯哥评分、抗生素应用及机械通气与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置尿管、手术治疗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在对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注意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肺部感染;脑外伤;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ICU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严重,在救治过程中侵入性操作非常多,因此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也高于其他疾病,所以分析掌握脑外伤患者在ICU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对于控制和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有重要意义[1]。本次研究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符合脑外伤及肺部感染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者及家属不签署研究同意书者。将42例脑外伤患者在lCU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作为观察组,剩余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37.2±2.6)岁。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30例;年龄(33-62岁)、平均年龄(36.2±3.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密切监测两组患者激素应用、气管切开、置胃管、置尿管、格拉斯哥评分、抗生素应用、手术治疗、机械通气8中危险因素,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1.3诊断标准[2]
脑外伤: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GCS评分值、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肺部感染: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加快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体温升高;肺内有湿罗音;白细胞计数增多;检测患者痰培养阳性;肺部X片检查出现点状阴影。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数据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来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脑外伤病人出现肺部感染率
100例患者出现42例脑外伤患者在lCU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发病率为42%。
2.2两组患者院内肺部感染8种危险因素对比
观察组激素应用、气管切开、置胃管、格拉斯哥评分、抗生素应用及机械通气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尿管、手术治疗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临床上流行疾病正在发生强烈的变化,医源性肺部感染等已经成为现在人类患肺部感染的重大原因,应该给予相对重视[3]。近年由于社会工业、交通等发展,脑外伤患者的数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而肺部感染是脑外伤患者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脑外伤患者由于多数存在神志障碍,咳嗽等反应降低,患者不能够及时排除自身体内分泌代谢物,因此患者易出现肺部感染。
3.1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4]
脑外伤患者在lCU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激素应用、气管切开、置胃管、格拉斯哥评分、抗生素应用、机械通气六个方面。①激素、抗生素应用:患者在运用过程中不合理,易导致自身机体菌群失衡,耐药菌株逐渐增多,导致产生了较大的耐药性,致使人机体免疫力大幅度降低。②气管切开:患者在气管切开后,失去了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滤过功能,并消弱了自主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的能力,增加院内肺部感染几率。③置胃管:置胃管非常容易导致患者人体食道等部位粘膜出现溃疡,同时还会刺激咽部引起的重度恶心等不良反应,从而导致胃肠道致病菌定于口咽位置,之后再转移到呼吸道,最终诱发肺部感染。④格拉斯哥评分:此评分较低说明患者脑外伤病情严重,患者气道自洁能力降低,导致呼吸道的异物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引发呼吸道继发感染,最终导致肺部感染。⑤机械通气:此感染的来源主要是由于呼吸治疗器件及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导致感染,由于呼吸治疗器属于湿热的,细菌在这样的条件下容易繁殖,同时医疗人员未实施无菌操作原则,导致患者肺部感染。
3.2肺部感染预防措施[5-6]
针对脑外伤患者在lCU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有一下几点:①加强患者的营养摄取,提高患者免疫力,患者由于长时间出现应激反应及高温,使自身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所以患者在平时的饮食中需多摄取高热量、纤维、蛋白食物。②促进患者排痰,护理人员需要定时为患者翻身排痰,对于痰液状态,采取相应排痰措施。③在激素、抗生素的应用上,应合理对患者应用抗生素、并减少激素的应用。④预防医源性感染,医疗人员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要采用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并且对患者使用的医疗设备进行消毒。⑤强化病房的卫生管理制度,为创造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对已出现肺部感染患者进行隔离,避免造成交叉感染。⑥防止患者返流误吸,对患者进行鼻饲时,需将患者床头升高45度以上,预防返流误吸。
综上所述,在对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注意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耳思远.脑外伤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88-89.
[2]孙东升,吕静.96例脑外伤患者在ICU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24-125.
[3]张晓军,王丹,王忠等.272例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32(1):62-64.
[4]郭春燕,李东峰.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探讨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099-2101.
[5]蔡俊丹.探讨ICU收治的脑外伤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4(17):1-2.
[6]程国玲,孙爱华,占利等.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65(7):1745-1746,1749.
论文作者:罗政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患者论文; 肺部论文; 脑外伤论文; 院内论文; 危险论文; 因素论文; 发生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