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据城市发展更新条件下,菜场日渐衰落背景,结合成都子云菜市场改造设计为例,从剖析菜场空间自身现状挑战,从人们的日常消费习惯和模式出发探讨在互联网技术盛行的当下菜场如何促进空间规划更新升级,实现空间最优化利用,使之紧跟城市发展步伐。提出改造设计策略:保留场所记忆和人情味、因地制宜空间最优化利用、与时俱进建立互联网支付与订单大数据菜场。
关键词:菜场改造;空间最优化利用;互联网;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引言:
菜场空间作为人们交往交流的重要公共场所,不仅具有购物的功能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场所记忆。目前传统菜场空间由于自身缺陷正与现代城市发展逐步脱轨,菜场空间应该在互联网e时代走向何方。
一、菜场设计总体原则
(一)与时俱进的原则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共享时代的来临,催生了众多产业的升级,特别在交通运输行业,滴滴汽车、共享单车、无人超市等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化应用,提高效率和效益,为避免资源浪费,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路。菜市场作为公众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之一,应当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同步。智慧菜场、互联网+菜场、大数据菜场平台的建立势在必行。
(二)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于各处菜场情况不同,如在材料的选择、交通的疏导情况、空间的使用面积,菜场辐射人口,菜场本身所存在的城市不同,菜场的设计也应有所不同,如菜场在北方城市,那么菜场的保暖功能就需考虑,如果菜场是在潮湿且盛产海鲜的沿海城市,那么菜场设计之初通风去味功能应该纳入重点考虑的范畴。
(三)人性化、审美性原则
菜场的受众广泛,层次多样,菜场设施的尺度,设施的功能安排应当给不同年龄段的人以舒适,对于弱势群体,应当给与适当关怀,特别是对于使用菜场频率比较高的老年人群。
菜场是最具生活味的场所,整体形象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影响着大众的审美情况,增加菜场的艺术生活情趣,可提升大众精神境界。
二、子云菜场项目背景分析
项目地点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长兰路与长庆西一路交叉口西南100米,位于金牛区市政北改规划四轴八片的核心区域,政策条件良好。以菜场周边1kmm为半径,菜场将提供10个社区,约400家商户及职工的菜品供应,约6万人左右,中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特别是在将近菜场300m的区域有一处老人活动中心。菜场周边交通便利,周边散布公交站点10多处,未来3年将有地铁6号线,7号线经过,地铁站距此不过500m。周边业态较为丰富,包含教育、衣、食、住、行、医、“网”几个方面。子云菜市与邻近的郎家农贸市场,澳林农贸市场相聚2公里左右,呈三角向辐射,惠及范围内的居民。
菜场设计目标人群为各年龄段,有着各消费习惯的全体居民。设计愿景为构筑一种传统与当代发展形势相结合的菜场空间,此空间不仅可以服务于业态较为单一的买卖菜模式,留住菜场的记忆与互动的人情来往;还可加入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促进商品的售卖,促进整个空间的多元,跨界,以及随时间的流动实现菜场可持续升级;受众们在菜场享受美的体验,也可以享受时代发展的果实。
三、基于总体设计原则下的菜场设计
(一)与时俱进原则下的子云菜场设计
基于互联网和订单大数据平台,增设菜品自取区,以互联网构筑网上对线下,线下对线下支付交易,弥补年轻人群的购菜时间冲突。充分利用目前新兴发展的滴滴打车闲置后备箱进行远距离配送、共享单车平台资源安全出行绿色消费,减少驾车购物造成的停车不便,交通堵塞。在实现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订单大数据建立个人,家庭日常食物购买信息,建立专属个人的电子健康档案,辅助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的医疗养护计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增设一体化运污空间,分布于子云菜场建筑东面与临近小区的隔墙之间,宽度为1.5m,是一个正常传输带顺利运行的距离,传送带高度300mm长50m。可满足东侧面2家食品精加工,及10家熟食加工的垃圾运输。由于建筑北面的小道为菜场后勤道路,少于维修已破碎,在重整道路的基础上,由于垃圾车常用后底座高度不超过1200。将这条长道深挖1500mm,形成一个路面坡度,在菜场垃圾收集点后门,正好形成传送带直接将垃圾输送到垃圾车上的场景。
(二)因地制宜原则下的子云菜场设计
1、材料选择上的因地制宜
项目场地为一个整体为钢结构搭建,由于临近金府钢材批发市场有充足且更为廉价的原材料,由于距离不过1km,交通运输较为便利。钢材料质地坚硬,强度高自重轻,适合用来建造跨度较大,比较高的单体建筑物。而且钢结构在工程造价方面比传统建筑要节约50%费用,施工速度快且材料可回收再利用。一定程度上对前期资金投资不足问题有所帮助。
2、因地制宜解决户内空间有效使用率低的问题
合理拆除围合在四周的一些商铺,用通透的玻璃材料和轻钢材料代替原有的实体砖墙,打通内外空间,有效引导通风引流和自然光照,加大菜场气味扩散。可通过钢结构来减少柱的截面面积,使用轻质的墙板,提高户内面积使用率,降低空间资源浪费。
3、模数化售卖铺,实现空间的秩序化,改善“脏乱差”
以800*800*800为模数,使用钢架搭建模数化售卖铺,以鱼售卖铺为例,每一组售卖模数组分两家经营,每店可获3个立方的鱼储存空间。模数摊位高3米,最上层的500mm高为商铺特色招贴画,导视系统。下方300mm为芳香性植物放置区,缓解鱼肉腥味。下方300mm放置鱼干杂配料储物柜(售鱼和售鱼杂经常同步进行)。可移动可收纳菜板与专门设置的800*800*800的接水缸可防止污水横流,实现空间最优化利用。
(三)人性化、审美性原则下的子云菜场设计
1、构筑菜场社交场所,增添多样化设施,满足社交,实现空间功能多样化
菜场是社区社交核心。在不影响交通的区域设置合理的停留设施,提供给购买者遇见友人闲聊家庭琐事和乘凉的区域。由于日常只有买菜高峰期的时候,人们才有可能将自行车或者电动车停留在停车棚,所以在菜场东南角设置多功能停车棚,在日常买菜高峰,它可以是停车点,在日闲时它可以是一条条座椅,供周边社区居民,老人纳凉闲聊。设施由停车架和翻折椅组合而成,上有遮阳遮雨棚,每条座椅长900mm,高550mm,宽500mm,可满足较为亲密的2人使用,或者单人使用。
2、导视系统一体化,宣传产品和审美教化同步进行
室内建筑顶部和铺装宣传利用菜场商品本身的图像、图形、缤纷的色彩,结合菜场本身热闹,活力十足的场景形象进行市场VI设计。菜场的彩布条帆布作为大众对菜场固有印象,将其运用于设计之中,与大众心中潜在的菜场形象不谋而合,进而产生对场所的认同感,使用舒适感。
四、结语
菜场空间是一种社交的共享公共空间,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市井情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段时间人们的生活现状、生活水平,代表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形象。菜场改造应紧跟城市发展潮流和社会需要:首先是要在空间设置上能积极促进商业业态和商业模式上的更新升级;其次是应该体现场所精神,留住场所记忆,留住人情味,增加使用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最后应该提供更好的审美体验和文化传播提升大众菜场美学精神境界,有利于增加大众对菜场的重视,促进菜场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诺伯舒兹. 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郑娴, 杨一丁. 互联网+智慧菜场初探——广州细岗菜场的双平台改造[J]. 住区, 2016(3):141-150
作者简介:任娱肄(1995-),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在读,四川大学,研究方向:设计学。
论文作者:任娱肄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菜场论文; 空间论文; 互联网论文; 因地制宜论文; 大众论文; 场所论文; 原则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8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