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探析_比较优势论文

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群论文,竞争优势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2)05-0051-06

一、企业集群现象

集群(cluster)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产业中, 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1]。

集群具有两个重要特性:产业特性和区域特性。根据产业特性,集群分两类:一类是高科技企业集群,如美国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硅谷、波士顿128公路、德州的奥斯汀;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 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英国的剑桥工业园;法国的索非亚等。另一类是传统产业集群,如意大利艾米列亚-罗马格纳地区、浙江的一些地区:嵊州的领带、诸暨市大唐镇的袜业、海宁的皮装、柳市的低压电器等。

区域特性方面,集群除了企业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一种经济现象外,政府、金融部门、相关中介机构如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如大学和职业培训等形成支撑机构为企业集群配套服务,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区域复合体。企业群内的企业由于地理接近性和业务联系,如垂直(前向、后向)联系、水平联系而相互合作与竞争:制造商和垂直联系的上下游企业间形成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关系;水平联系的企业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合作关系。支撑机构中政府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形成一种制度环境;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创建、扩大生产和销售、研究开发等进行信贷和风险投资;行业协会等相关中介机构促进企业间网络联系、成为官、产、学、研联系的纽带;大学、研究所和职业培训机构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知识和技术,为企业输送各类人才,形成产、学、研间的合作网络。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彼此相关的企业集群[1]。

图1 集群竞争优势四要素结构图

本文认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生产成本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四个要素(如图1)。 生产成本优势是价格竞争的前提,是传统国际贸易中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石;随着技术和需求的变化,“柔性”生产和“及时”生产的倡导,营销对企业的发展作用非常重要,不仅要降低营销成本,如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还要创建品牌效应如“区位品牌”以及获取一体化价值链环节中的高附加值环节,营销优势是总成本优势的一部分;对于像中国这样市场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竞争市场中,产品的行业特性、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以及市场结构类型,如能否获取垄断利润,对竞争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竞争,还要参与国际竞争,对于像日本、以色列之类的小国,国外市场对于集群的发展甚至是决定性的,如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格纳地区和以色列的特拉维夫等主要依赖出口生存与发展,因此产品不仅需要有比较优势,还必须从那种仅仅依赖比较优势转变到依赖竞争优势上来。

二、生产成本优势

假定技术条件不变,生产成本的优势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劳动分工、交易成本、范围经济和劳动力供给来解释。

1.城市集聚经济

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并利用地理接近性而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2.外部规模经济

同行业的企业间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价值活动,如大批量购买原材料等,不仅使原材料价格降低,也节约了单位运输成本;建立共同销售中心,如浙江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中,“领带城”是中国最大的领带零售、批发市场,降低了集群内企业成品的运输、库存成本,使平均成本明显降低,从而有利于价格竞争。

3.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生产率

马歇尔早在1920年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一书中,就强调大量专业化中小企业地域集中和发展的重要性。在企业集群内部,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地,使区域实现了规模生产,相应地,企业集群创造了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对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同时随着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后福特制(Post-Fordism)生产方式的盛行,工艺过程日益高度专业化,这不仅为专业化生产商提供了很大的生存机会,还使它们实现规模生产,两者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企业集群整体生产效率。

4.交易成本降低,形成外部范围经济

通过专业化分工,不仅满足了市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而且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通过建立网络关系进行交易,利用空间接近大大降低了每次交易的费用,同时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有利于企业间建立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使双方容易达成交易并履行合约,还节省了企业搜索市场信息的时间和费用,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这种网络结构形成外部范围经济,克服了单个大企业等级制组织的弊病。假设区域1和2、专门化产品生产企业M和N,C[,1](M )表示企业M在区域1组织生产所耗费的成本,C[,2](N)表示企业N在区域2 组织生产所耗费的成本。外部范围经济表现为:C[,1](M,N)<C[,1](M)+C[,2](N)或C[,2](M,N)<C[,1](M)+C[,2](N)。[5]

5.劳动力市场的有效供给

一方面,集群的区域性能形成劳动力供给充足的市场,企业在长期雇佣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同时,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作的数量,减少工资成本和工人劳动保障方面的费用。另一方面,劳动力在区域内企业间自由流动,企业内部劳动力变换率也高,劳动力快速流动对其自身素质要求加大,也促进了信息、思想的扩散和传播。所以集群内劳动力在数量和质量上真正实现有效供给。

三、区域营销优势

集群内企业通过建立“区位品牌”、依靠“区位品牌”从事电子商务和改善销售方式,获得纵向一体化利润,通过区域整体营销,营造市场优势。

1.树立“区位品牌”

产业区位是品牌的象征,如法国香水、意大利的时装、瑞士的手表、西湖的龙井茶叶等。产品广告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因其性质不同而不同,少的如蔬菜业不足0.1%,多的如化妆品及洗涤用品高达20 %—60%,因此广告费用对企业往往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通过“区位品牌”效应,一方面,使每个企业都受益,消除经济外部性,改变了单个企业广告费用过大,而不愿积极参与和投入的状况。另一方面,“区位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相对于企业集群,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是相对短暂的,品牌效应难以持续,而集群中的企业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只要不是由于技术或自然条件等外部原因使集群衰退或转轨,区位品牌的效应更易持久,因此“区位品牌”对集群企业具有一种无形的品牌价值。

2.利用网络,开展电子商务

集群利用互联网(Internet),既提供了某一产品系列的详细信息(产业特性),又使集群内的每个企业都有均等的机会(区域特性),同时又方便客户获取信息,使买卖双方信息完备。电子商务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通过成本低但信息量丰富的网络信息,把集群的产业优势和特点向国内外推广,加强了企业集群的整体形象;客户利用网络提供的关于产品价格、性能等信息,方便、快捷地网上采购,节省了双方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有利于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利用客户的具体需求,对客户网上定单分类,满足不同客户群的需求,使产品开发更接近市场需求,提高产销率,实现多元化客户服务;集群内部分中小企业很难有能力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但网络提供了与国外客户沟通的重要渠道,不仅大企业,而且中小企业也有机会拓展国际市场。通过B2B和B2C业务减少中间环节,大大降低营销费用;还可以利用客户提供的定单、交货时间等,实施“柔性”和“及时”生产,减少库存,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率。如浙江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中通过和阿里巴巴网站(alibaba.com)的合作建立中国领带在线(chinatie.com),通过电子商务活动,使每个企业受益,提高营销效率。[6]

3.完善销售方式,获取纵向一体化利润

对于消费类产品,生产厂商一般通过批发商零售或专卖店直销的形式销售。集群形成“区位品牌”后,可以利用这个巨大的品牌价值,以专卖的形式垄断销售,获取纵向一体化垄断利润。

假定纵向一体数量q[m]和零售价格p[m]由q[m]=D(p[m])决定,p[m]使(p-c)D(P)最大化,其中c表示制造商成本,D(p)是需求函数。制造商按线性批发价格T(q)=p[,w]q向零售商供货,而零售商以零售价格p向消费者出售。假设最终需求函数D(p)=1-p且c<1,(见图2)。令Ⅱ[,m]和Ⅱ[,r]为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那么:

图2 双重加价

(1)通过零售商代理, 也就是纵向一体化解值过程的利润情况:对制造商利润最大化求解:max[(Pw-c)(1-Pw)/2],得到:

①P[,w]=(1+c)/2

②Ⅱ[,m]=(1-c)[2]/8

对零售商利润最大化求解max[(p-p[,w])(1-p)], 得到:

①p=(1+p[,w])/2,即p=(3+c)/4

②批发数量的需求q=(1-p[,w])/2

③零售商的利润为:Ⅱ[,r]=(1-p[,w])[2]/4=(1-c)[2] /16

(2)通过专卖店追求一体化利润为:通过对max[(p-c)(1 -p)]求解,得到:

①p=(1+c)/2

②利润Ⅱ=(1-c)[2]/4

对比这两种方式,可知通过专卖销售,可以使价格由零售价的p =(3+c)/4降低到p=(1+c)[2]/2;但利润却增加了Ⅱ-Ⅱ[,r]-Ⅱ[,m]=(1-c)[2]/16。如嵊州中、高档领带企业形成一个“区位品牌”系列,到国内外城市设立专卖店,以专卖的形式销售,获取纵向一体化垄断利润[6]。

四、国内市场竞争

集群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产业的吸引力、市场竞争地位和市场结构类型三个方面。

1.产业的吸引力

决定企业盈利能力首要的、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1]。 产业吸引力的定性分析可以用产业在生命周期(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期)中所处的阶段解释和分析;产业吸引力的定量分析指标通常有: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市场竞争的地理区域、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基本技术的变革速度、规模经济和经验效应曲线以及行业整体的盈利水平情况。通过对集群主导产业吸引力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断出集群在产业吸引力方面所具有的竞争能力。对于高科技产业集群,像美国的硅谷、中国的高科技园区等,由于产业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等各项定量分析指标都显示良好的态势,企业集群在产业竞争中处于明显有利的地位;对于传统产业,虽然产品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熟,甚至衰退期,各项定量分析指标并不具备优势,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企业在一个没有吸引力的行业中占有独特的位置,那么它仍然可以获得非常不错的利润[2]。这类集群内企业正是凭借着生产成本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克服了由于产业结构带来的不利竞争限制,而依赖市场竞争地位和垄断利润获得竞争优势。

2.市场竞争地位

产业结构的功能在于解释获利的可持续性,而获利的差别则取决于企业的相对市场位置。市场竞争是企业成败的核心所在,竞争决定了一个企业对其行为效益有所贡献的各项活动[1]。 在任何结构化的产业中,产品或服务的内涵十分明确,竞争的要点就是在产品的功能、成本、价格、营销服务上,通过规模经济来维持市场占有率,体现企业的竞争力。集群通过企业集聚的形式出现,对内通过前向、后向的垂直联系,形成类似于大企业的垂直一体化生产过程,而通过水平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有利于提高整体效率和竞争力。不仅在成本、价格、营销上有一定的优势,而且类似产品系列的企业集聚,在产品差异化和功能多样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集群对外形成产业壁垒,维持了市场竞争地位,如浙江嵊州的领带产业集群中,其生产量占国内生产总量的80%、国际生产总量的30%,产业的集中度非常高,市场竞争地位居国内外第一位[2]。

3.市场结构类型

对于生产厂商,获取利润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如何获取垄断利润,而垄断利润的获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从产业的角度看,主要来自于技术水平引发的新产品或新工艺创新而获得超额垄断利润;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形成规模经济,利用成本领先、产品差异化或集中市场细分战略,获取垄断利润。对于高科技产业集群如硅谷、台湾的新竹等主要通过创建新产业和推出新产品获取来源于技术上的超额垄断利润;对于传统产业集群如“第三意大利”通过产品差别化和集中化战略、浙江嵊州的领带产业通过成本领先战略的市场竞争获取垄断利润。

五、国际市场竞争

集群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首先遵循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原则,特别是在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像浙江的一些企业集群和我国的部分高科技园区。然后从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发展到竞争优势,对于处于发展或成熟阶段的集群,一般通过竞争优势获得国际市场上长期的竞争力,如美国的硅谷、“第三意大利”、台湾的新竹科学园区。

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亚当·斯密(Adam Smith)认为劳动分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需要按绝对成本优势的原则生产和出口产品,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优势。后来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用比较优势补充绝对优势,认为国家或地区按照拥有比较优势的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进行专业化生产和出口产品。同时,赫克歇尔(Heckscher)和俄林(Ohlin)提出“资源禀赋学说”,强调由于产品在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的组合上存在着差异,从而形成国家或地区不同的比较优势,再进行国际贸易。弗能(Vernon)将技术因素加入到比较优势理论,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包括新生期、标准化期、成熟期),认为国家或地区可以根据其生产产品在生命不同周期中的阶段,通过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国际贸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取消管制,国家或区域利用现代交通、通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最有效地利用包括自然资源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所谓的“新福特制”生产,实现生产成本最低,在全球范围内按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国际竞争。集群在生产成本和市场营销方面具有成本优势,为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价格竞争优势。如浙江嵊州的领带产业集群中,领带的单位生产成本仅3元人民币,而在美国则需要15元人民币, 在中等发达国家的韩国也需10元人民币左右,嵊州领带产品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

2.从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发展到竞争优势

随着知识、技术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加大,需求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生产过程由过去的“新福特制”发展到现在的“后福特制”。竞争不仅仅包括价格和成本因素,而且包括市场分割、产品多样化、技术差异和规模经济等。集群不仅需要绝对和相对优势,更需要基于创新能力的动态竞争优势。

波特关于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适合解释集群的动态竞争优势。“钻石”模型由四个基本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和两个附加要素(机会和政府)组成。波特强调只有在每一个要素都积极参与的条件下,国家发展才能有机地组成一个“钻石模型”构架,创造出企业发展的环境,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而国内竞争压力和地理集中是使整个“钻石”构架成一个系统的必要条件。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可以提高国内其它竞争者的创新能力;地理集中将使四个基本因素整合为一个整体,从而更容易相互作用和协调提高。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包含了集群竞争优势的内容,企业集群在三个方面产生竞争优势:首先提高该领域企业的生产率;其次是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率;第三是促进新企业建立,从而加强和扩大集群本身。随着集群优势的形成,利润可以在垂直联系(前向、后向)及水平联系企业之间流动。同时,集群有助于实现内部多样化,并通过诞生企业、分工协作、分包或转包等形式,使知识、信息、技术、价值等在集群内转移和扩散,及时适应多变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企业集群竞争优势表现在产品质量、特征和新产品的创新上。

本文结论:企业集群表现出来的强劲竞争力引起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无论在中心的还是外围的区域,公共政策制定者为了模仿有高度竞争力的企业集聚区,纷纷实施企业集群战略,企业集群的发展已经成为工业政策的一种新形式。

标签:;  ;  ;  ;  ;  ;  ;  ;  ;  ;  ;  ;  

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探析_比较优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