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安族妇女经济参与和教育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安族论文,妇女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保安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亦是甘肃省三个特有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在积石山县境内,又以大墩、甘河滩和梅坡三村为保安族的聚居区,也就是人们俗称的“保安三庄”。
积石山县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与黄河河床成一倾斜面,靠近黄河有小面积的平川。西南部为高寒阴湿山区,东北部为高寒干旱山区,全县的地质地貌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山区。
保安族地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长期以来保安族地区的农业经济十分落后,农业耕作技术基本上处于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状态,农作物的产量极低,直到解放前夕,粮食作物亩产仅百斤左右。解放后,随着保安族和邻近地区的汉、回等民族间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密切,农业生产技术不断革新发展,较解放前有显著的提高,但与全国、本省及省内其他民族地区相比,农业经济的总体水平依然十分落后,至今还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的农业贫困县之一。
虽说保安族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差,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受到制约,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保安族地区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极大地调动了积石山县广大保安族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开发现有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据1990年统计,全县粮食平均产量比1981年净增81斤。农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保安族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使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脱离农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这部分人主要是男劳动力,绝大多数的保安族妇女仍然滞留在家庭和农业大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即使是有一部分保安族妇女从事农业之外的其他经济活动,但都是离乡不离土,和农业生产、家庭经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根据我们对大河家乡的大墩、甘河滩两村和刘集乡高李村部分保安族家庭的入户调查,对保安族妇女的经济参与和教育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
1.保安族妇女的从业结构及经济参与领域仍然以农业为主,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妇女所占比例极小。
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看,全省保安族农业人口为9923人,非农业人口611人,就是说保安族94.2%的是农业人口。保安族在业总人口6355人,其中女性3087人,占在业总人口的94.46%,而保安族妇女从业分布状况如下表:行业
人数
占在业总人数之百分比在业女性人口总数
3087
94.46%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39
1.26%国家党政群企事业人员
16
0.52%商业人员
17
0.55%服务工作人员
11
0.36%农林牧渔业
2987
96.76%生产工人、运输等业
17
0.55%
从上表可以看出,保安族妇女从业人员中96.76%的人员从事农业生产。
另据积石山县工商局1993年的统计,在县乡乡镇企业中女性从业人员比例不足20%,主要分布在地毯、皮革等加工行业;女性在个体经济中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为12.7%,按保安族妇女在全县妇女中所占10%的比例推算,保安族妇女分别只占2%;1.27%。
调查中,我们走访了积石山县最大最繁华的大河家乡集贸市场。该市场共有个体经营户176户,其中以妇女为户主的有30户,占总经营户的17%;以保安族妇女为户主的有2户,占总经营户数的1.4%,占以妇女为户主总数的6.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保安族的妇女正在逐步摆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围着娃娃锅台转”等传统的束缚,走出家门,投身于经济改革的洪流之中,参与商品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登临社会经济大舞台。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着保安族传统的从业观念和从业结构,正在创建中国改革开放时代保安族妇女的新形象,然而,由于自然地理经济环境的束缚,和农业经济所固有的特征,占绝对多数的保安族妇女仍然滞留在农业生产上,经济参与领域依然以家庭和农业经济为主,涉足其他经济领域的人数极少。
2.在保安族聚居区农业劳动力呈女性化趋势,妇女已接替男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保安族早期以务农经商为主,也从事畜牧业生产,还有制作土枪、弓箭、小农具、腰刀等小手工业。保安族的男子几乎都从商经营小商品的贩运生意,历史上把这些保安族商人称为“藏客。”改革开放以后,在保安族地区,一部分保安族的男子继承了经商的传统,依旧从事小商小贩的生意,另一部分的保安族男子则大量外流,加入劳务输出的行业。男劳力的过量输出和盲目输出,在增加了家庭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负面影响,不但增强了保安族妇女的劳动强度,而且由于保安族妇女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使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广缓慢,保安族经济的主业——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据本次调查统计,1992年大墩、甘河滩和高李三村保安族男劳力的走向情况是36%的外出淘金;13%的从商、办厂;48%的从事腰刀等手工业加工。淘金者一般在每年三、四月份外出,十、十一月份返乡,基本上不参加农业生产;加工业者一般在农忙时务农,年务农时间仅为六、七十天;从商办厂者也基本上脱离了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重担落在了妇女的肩上,她们承担了农业生产中70~80%的劳动任务,年均农业劳动时间约240天,在农业生产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由过去的40%左右,提高到70%以上。据对17户保安族农村户家庭的调查统计,保安族妇女在家庭农业收入中所占比例为50~100%,平均值为68.9%;男性在家庭农业收入中所占比例在50%以下,平均值为31.1%,有80%以上的保安族妇女长年从事农业生产,足见保安族妇女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
3.作为农业生产主力军的保安族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在家庭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抽样调查统计,在决定“从事何种经济活动”和“家庭内部劳动分工”上,夫妻共同商量和以妻子意见为主的家庭占60%以上,说明妇女在家庭农业生产管理上有了一定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在“决定家庭经济支配”方面,夫妻共同商量的占50%,以妻子意见为主的占11%,比以男性为主的低22个百分点。但在“决定购买高档商品和大型生产工具、盖房及贷款”等大的家庭消费方面,绝大多数的保安族家庭以男性意见为主,夫妻共同商量的家庭分别只占28%、22%和17%。就是说,保安族的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不但在家庭中与男人享有一定程度的平等权利和地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家庭经济的管理。保安族妇女用她们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主力军作用,使保安族的男性逐步改变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保安族妇女以其勤劳、善良与忠诚,挑起了家庭和农业双重重担。她们不仅是家庭的“守护者”,也是农业的耕耘者,她们参与经济活动,以勤劳的双手改变着家乡的面貌,同时改变着自身的形象。今天的保安族妇女已不再是昔日只会生儿育女、缝逢补补,吃饭穿衣靠丈夫的家庭主妇,她们中有摆脱传统束缚而成为颇有经验的生意人,更多的则挑起农业重担,致力于发展农业经济。
4.保安族地区农业结构单一,以文化素质偏低的妇女劳动力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使得农业经济发展缓慢,限制或影响着其他经济的发展。
在保安族地区,由于农业生产主体——妇女的文化素质低,农业科技推广困难,加之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水平低,商品率低。据统计,大墩、甘河滩、高李三村粮作物的商品率分别为8.98%、9.15%、10%,其中国家合同收购的分别占商品量的97.37%、97.44%、61.88%。上市交易的商品量仅占0.24%、6.23%、2.7%。近两年,县政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推广科学种田,发展多种经营。但是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分配不合理,相对文化素质较高的男劳力或从商,或劳务输出,农业生产完全依靠“三八”部队和老人,阻碍着保安族发展经济计划的实施。从中不难看出农业经济领域的发展,也需要文化素质较高的劳动力。
三
从上述的调查情况看,文化教育落后,文盲率高,是制约保安族妇女经济参与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说农业生产领域也需要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文化教育是保安族妇女参与社会经济的基本条件。
长期以来,保安族妇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没有能接受应有的基础文化教育。解放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经过保安族地区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保安族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其他民族相比较,仍然十分落后,尤其是女性的文盲率更是偏高。据《中国妇女统计资料》,1982年保安族12岁以上人口文盲率为75.5%,其中女性文盲率为91.8%;又据1990年县妇联配合教育部门对全县18个乡的妇女进行摸底调查统计,妇女文盲占文盲总数的80%。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保安族妇女文盲、半文盲人口15—59岁的有2819人,占同龄保安族妇女的87.8%,而同龄男性文盲、半文盲人口比为54.21%,女性比男性高出33.6个百分点。据本次调查分析,大墩、甘河滩、高李三村保安族妇女劳力文盲率为84%。保安族妇女劳力文化程度的低下,不仅影响了她们经济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而且严重制约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据当地农技推广站反映,现在农田操作主要靠妇女,所以农技推广对象大多是妇女,但是由于她们的文化程度很低,许多新观念、新技术、新机具,她们都接受不了,就连一些简单的农技说明书都看不懂,因而,导致了保安族地区的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农业经济不振的局面。
然而,更为令人担忧的是保安族的儿童教育,儿童的入学率仅为81%,其中女童入学率仅为65%。据本次调查,大墩、甘河滩、高李三村男童入学率分别为90%、75%、96%,而女童入学率仅分别为20%、25%、77%,三村男童平均入学率为87%,女童平均入学率仅为41%。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保安族女的辍学率很高。大部分的入学儿童,在三、四年级便辍学回家,或帮助料理家务,或从事力所能及的农田劳动,能升入初、高中的保安族女童很少。
从保安族妇女经济参与现状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参与的增强激发了保安族妇女求知的欲望,促进她们接受新事物的迫切要求,迫使她们学习自己所涉足的经济领域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而随着她们文化素质的提高,经济参与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经济参与能力也会日益提高,涉足的经济领域更加广阔。就农业生产而言,她们已不满足“春撒一把籽,秋收一捆麦”的传统耕作制度,逐步学习科学种田,地膜覆盖栽培等新技术,而且也不会紧紧围绕着耕田种地这一单一的农业结构,她们会向牧业、林果业、加工贩运等行业逐步渗透,向多种经营、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的。就是说近年来,保安族妇女最大的变化就在于她们有了综合经营农业的意识,开发农业的意识和多业并举综合经营的意识。同时,保安族妇女接受教育的意识增强了,她们积极参加各种文化补习班、实用技术培训班,通过学习,她们开阔了眼界,吸收了新的信息。
因此,从调查中我们总结出,少数民族妇女的经济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是与她们所接受的教育程度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各级部门只有正确引导妇女的经济参与,努力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才能真正发挥少数民族妇女半边天的作用,才能使保安族妇女更快地从封闭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在汹涌的商品经济大潮中大展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