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福建论文,物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福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实施步骤
(一)基本思路
大力提高全社会对现代物流理念的认识,营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和提高社会综合服务质量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整合资源,加快福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切实增强福建经济的整体素质和产业竞争力。
(二)总体目标
通过制度建设,政策支持,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物流机制,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扶持一批综合性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全社会综合服务质量,建立起适应福建省情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物流网络体系。
(三)发展阶段
从现在到2005年,建设好福州、厦门两个物流枢纽和泉州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若干个重要物流基地,初步形成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2005-2010年,形成全省现代化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建成现代化物流网络,基本建成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初步形成四个物流配送经济圈。
2010-2020年,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物流机制,建成覆盖全省包括物流枢纽城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相配套的现代化物流服务网络,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建成四个物流配送经济圈,培育若干条贯通全国并使之开展国际配送业务的联运干线。
二、构建福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构架
以“一个体系、两个平台、三大中心、四个物流圈”为重点,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轨,与商贸、仓储相配套,建成联结全省,覆盖全国,通达世界各地的快速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
一个体系: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服务体系。
整合并集成区域内交通运输资源和信息资源,在福州、厦门建设物流枢纽,形成海峡西岸南北区域的物流中心城市,在泉州建立区域性物流重点城市,同时,在各设区市建立地区性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在各县城区建立当地物流结点,以城带县、以县带镇、以镇带村、覆盖全省,形成以批发配送、仓储中转、公路快速运输、铁路大宗运输、航空高速运输、江海中转运输和信息即时服务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综合服务体系。
两个平台:综合运输网络平台,综合通信网络平台。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沿海南北交通走廊、山区南北交通走廊、沿闽江东西交通走廊和沿九龙江东西交通走廊构成的立体交通骨架网,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多式联运,构筑铁、公、空、水相结合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平台。一是铁路运输网络:在敛上形成温福、横南、鹰厦、赣龙、梅坎五条出省通道,建成福厦、龙厦铁路干线并若干支线,建成福、厦现代化客运站,发展公铁联运、港铁联运。二是公路运输网络:完成福宁、罗长、漳诏、漳龙、长龙、京福福建段的高速公路干线建设,形成若干个进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实现省城至各市四小时交通圈,各设区市间五小时交通圈,建成“一纵两横”高速公路主骨架,构成连接全省各县、市、区和大型空、海港的高等级公路网;逐步完善省级干线功能布局,抓好进出省公路、干线迂回线、通港、濒海道路建设,强化港口的货物集散功能,形成“九纵八横”的省级干线网。三是港口运输网络:以厦门湾港、福州外港、湄州湾港为重点,建设适应国际海运发展趋势、功能比较齐全的大型深水港区及配套设施,推进泉州、漳州、莆田、宁德港口建设。进一步做好闽江、九龙江、汀江流域的开发。四是航空运输网络:以福州、厦门两个大型机场为主,晋江、武夷山、连城等中小型机场为辅的干、支线机场相结合的空港体系。扩大民航服务区域,增加货运航班。
进一步发展综合通信网络,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专业化的物流信息网为支撑,构建物流信息平台。推进“数字福建”,加快“118”工程的建设,建立包括数据交换中心、 电子商务认证中心、金融结算中心等在内的公共增值网络服务平台。加大物流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发布力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信息服务,缩短物流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增加操作透明度和可信度,实现交互式适时性数据交换。同时,加快物流企业、工商企业信息化进程。
三大中心:福州、厦门、泉州。
在福建省建设福州、厦门、泉州三大物流中心,建成和完善包括物流基地(园区)、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企业内部配送中心在内的城市物流体系。
福州:建设省会城市和海峡两岸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海峡西岸北端重要的物流中心。
1、闽江口(福州外港)物流园区:综合性港口物流区。
功能定位:围绕福州外港建设,依靠温福铁路、京福铁路、罗长高速公路,以港为主,主要实现海、陆、空联运。
2、鳌峰物流园区:城市配送物流园区。
功能定位:集专业化商品批发、配送、储存、运输、展示与交易为一体,现代化仓储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协调发展,建成区域内专业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和采购中心,主要为城市消费型物流配送服务。
3、机场航空物流园:航空物流园区。
功能定位:区域性航空货运中心,为以福州为中心的3 小时物流配送圈服务。
4、福州南物流园:陆路枢纽物流园区。
功能定位:依托公路、铁路的发展,特别是长乐营前新客站和闽候高速公路枢纽及福清港区的建设,作为发展公铁联运、(闽)江铁联运的中转功能物流园区,主要为生产性物资配送服务。
厦门:建设区域性航运中心,对台直航大型口岸,成为宁波以南、深圳以北1000多公里东南沿海区域性物流中心。
1、九龙江口(海沧)物流园区:综合性港口物流区。
功能定位:综合性物流服务区,实现港、公、铁、空等多种联运,以港口物流为主,发展集装箱和散杂货集散、中转、组装加工等服务,为海沧石化工业、机械工业,杏林电子、机械、化工、纺织综合性工业基地服务,形成辐射东南亚、台湾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能力。
2、集美物流区:交通枢纽园区。
功能定位:服务于厦门市及周边企业生产、生活消费、小商品集散需要,成为城市物流配送园区;同时,利用鹰厦线、漳厦公路、福厦公路、高崎空港交通枢纽的优势,形成若干专业化物资集散地。
泉州:建成福建重点物流城市。
以近洋贸易物流运输和临海工业为主,建成具有完善的运输组织管理、装卸储存、中转换装、多式联运、通信信息及生产服务等基本功能,兼有客运、商贸、渔业和军事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港口,主要建成湄州湾南岸港区、泉州湾港区、深沪湾港区和围头湾港区。以福厦高速公路、福厦铁路、漳肖泉铁路及晋江机场为依托,主要为泉州及闽中地区服务。
泉州中心港物流区:综合性物流园区。
功能定位:与湄州湾南岸港区配套,为福建炼化一体化服务的同时,为泉州纺织鞋服、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建筑建材、食品工业服务,形成这五大类物资专业化的物流运输、仓储综合园区。
四个物流圈:1小时、3小时、12小时、72小时等四个高效便捷安全的物流配送圈。
1小时物流配送圈:建成福州、 厦门绕城高速公路及若干个城市配送中心,实现1小时内物流配送通达福州市(包括八县)、 厦门市(包括同安)区域。
3小时物流配送圈:加快福州、厦门物流园区的建设, 通过高速物流干线,实现福州为中心包括浙南、闽东、闽北地区在内的3 小时物流配送圈(闽东北物流圈);实现厦门为中心包括闽南、闽中、闽西、潮汕地区在内的3小时物流配送圈(闽西南物流圈),扩大福州、 厦门作为海峡西岸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12小时物流配送圈:通过海、公、铁联运,实现12小时内向长江三角洲区域、珠江三角洲区域及江西、湖南等地进行物流配送的能力。
72小时物流配送圈:通过空、铁、港等多种手段,提高通关能力和通关效率,72小时内物流配送通达国内主要经济中心和周边国家及地区(日、韩、东南亚和香港),形成国内物流圈及周边国家(地区)物流圈。同时,与国外物流网络接轨,形成全球物流配送圈。
这四个新型现代物流配送圈将实现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到终点及相关信息的全过程有效流动,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物流服务。
三、促进福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学习宣传先进的物流理论,增强现代综合物流意识。二是打破地区与部门封锁,创造良好的物流环境。三是制定前瞻性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物流产业发展。四是引导企业建立物流业行业协会,形成福建省物流业发展、自律的行业环境。
(二)培育物流市场主体,优化物流市场环境。一是引导工商企业优化企业物流。二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三是整顿物流市场秩序,多方位整合物流资源。
(三)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形成福建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物质支撑。一是建设闽江口(福州罗源)、九龙江口(厦门海沧)两大物流枢纽及若干个省级物流园区。二是继续加强公路、航道、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建设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信息工程。
(四)加快物流技术与标准的引进与应用,形成福建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加强引进和应用以下四大类技术:一是物流信息化技术,包括网络、EDA(电子数据交换)、GPS(卫星定位)、GIS (地理信息)、条码、智能卡等;二是管理软件,包括POS技术、NIS(商品销售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SCN (供应链管理系统)、标准化技术等;三是运输、装卸、搬运技术;四是仓储技术,包括自动化立体库、货架、托盘、分拣、条形码、识别系统等。五是加快物流产业的标准化进程。
(五)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形成福建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人才支撑。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缺口达40万,现代物流人才已被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今后一段时期,要坚持引进、培养、培训三条途径,形成本省物流专业人才队伍。一是引进,主要满足本省中高级物流人才的需要。二是培养,主要满足中低层次物流人才的需要。三是培养,在省经贸委及有关协会的组织下,开展物流管理的职业教育,依托国内外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物流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储存、运输、货运代理、系统化管理、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