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论文_朱秀梅

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论文_朱秀梅

朱秀梅

哈尔滨市阿城区玉泉街中心卫生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22

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如果护理不到位,就极容易造成患者的死亡。所以本研究将着重讨论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

前言:通过广泛的临床资料显示,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临床上也有许多的案例来表明治疗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技巧很重要。

1.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1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患者多有支气管,肺,胸膜,肺血管,心脏,神经肌肉或严重器质性疾病史。其主要的症状为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肺性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血。

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在创伤、感染、体克或大手术等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的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特征故急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急促、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机械通气是其重要的支持治疗手段。该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发展迅猛,预后极差,发现时一般已到中、晚期,至今死亡率仍较高,因此,在此期间加强病人治疗与护理,对减少患者死亡率有至关重要意义。

2.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方法

2.1气道和气管的护理

使用气管内直接滴注的方法,以灭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为滴入湿化液,一般每次滴液不超过3 mL~5 mL,每日湿化液总量需根据病情、痰液黏稠度调整,一般在400 mL左右。为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需定时进行气管内吸痰。吸痰时要做到两快一慢,即退管慢、进管和整个吸痰过程快,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保持气管切开切口的干净,注意气道分泌物的外观,及时留取分泌物样品作痰培养及药敏。定期翻身和进行胸部叩击是防止褥疮,促进痰液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平卧或左(右)侧卧位。保持床单干净、平整、无硬物。保护昏迷病人的眼睛,防止角膜干燥、溃疡,检查鼻窦有无压痛,保持口腔卫生,每天作3次口腔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真菌等感染。每日更换、消毒呼吸管道及湿化器,最长不超过3 d。

2.2采取俯卧位通气法

病人处于俯卧式体位,气体便会转到身体的上方,而上方肺部正常,气体会转到身体的下方或底部。通气时气体送往底部正常的肺部便能产生正常的通气,而被转往上方已变实的肺部,会因地心引力等的关系而重新慢慢张开,背侧通气改善,肺内通气分布更均匀,从而改善氧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俯卧位通气法的具体内容为通过胸部X线片确认气管插管尖端位于气管隆突上2cm~3 cm,记录气管插管距离门齿的刻度。检查系带的松紧度,确保妥善固定。记录机械通气的参数。俯卧位通气期间停止鼻饲。检查动静脉置管是否需要更换,固定中心静脉管及大的外周血管置管,分离不重要的静脉输液管。评估病人的镇静水平,是否需要镇静、肌松剂并记录。分离心电图导线和电极,使用血氧饱和度仪监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2.3心理护理的内容

ARDS病人由于病情危重,对生命威胁较大,而且治疗手段复杂,病人非常痛苦,甚至丧失语言沟通功能,病人的心理状况十分复杂,情绪极易波动。医护人员应主动与病人和家属沟通,了解和关心其心理状况,用合适的方式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帮助缓解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于每况愈下病情趋于危重及极度烦躁不安的病人,除了适当给予安静剂减少机体对氧的消耗,还应及时向病人家属进行病情宣教和及时沟通,以获得家属最大限度的理解。

2.4加强基础护理

密切观察病人心率、心律、血压、呼吸、SpO2等。定时动脉血气分析监测,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节。尽早发现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如低血压,扭伤,眼球或角膜损伤,眼眶周围或结膜水肿,压疮及导管脱落等。每 6h 使用气囊测压表监测气囊压力!使气囊压力保持在20-25mmHg 之间,以防气囊上方分泌物漏入下呼吸道,过高压力可导致气道粘膜坏死,气道狭窄。转换体位前稳定病人血流动力学;选择最适当的翻身方法,有足够的人手,保护好病人。给予镇静,减少耗氧量,防止病人因紧张、恐惧、挣扎导致受伤或导管脱管。

2.5加强中医的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每日2剂或3剂,或遵医嘱服用。可及时多次给药,深昏病人可给予鼻饲。注意观察病人对药液滴入的反应。让病人平卧1 h,尽力延长保留时间。中药肛滴每日1次,7 d为一疗程。针灸治疗取内关、人中、肺俞、丰隆、气舍等穴以醒神开窍、益气宣肺定喘。对神志清醒者要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其恐惧心理,严格无菌操作,一人一套针盒。操作时不仅要注意病人的体质、精神、营养状况等,而且要全神贯注,细心的“候气”,当针刺入穴后,病人如有酸、麻、胀、重的感觉,即是“得气”

2.6呼吸衰竭的抢救事项

积极改善通气,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补充足够的水分,合作应用祛痰药,降低痰的粘稠度,以利排出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 受体兴奋剂等),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积累进行机械通气。主张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给氧途径可采用鼻导管、鼻塞法、面罩法等。

3.结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于原心肺功能正常的病人,至今死亡率仍较高。优质的护理是ARDS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本研究正是探索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方法,进一步改善了ARDS存活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昌起.呼吸科手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65.

[2]薄子波,郑爱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4,2:14-15.

论文作者:朱秀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  ;  ;  ;  ;  ;  ;  ;  

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论文_朱秀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