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兵[1]1996年在《病毒载体介导的HyTK基因转移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将单纯疱疹病毒的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基因导入肿瘤细胞中表达,联合使用药物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可有效地杀伤肿瘤。其主要机理是:GCV作为一种核苷类似物,可在HSV-TK酶(胸苷激酶)作用下生成一磷酸化合物(GCVMP),继而在细胞内其它酶的作用下生成三磷酸化合物(GCVTP),后者可阻断细胞DNA复制,导致细胞死亡。另外,通过“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还可以有效杀伤tk~+细胞周围的tk~-细胞。因此只要有一部分肿瘤细胞表达HSV-tk基因即可杀死全部肿瘤细胞。 本研究用一种与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ygr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 gene,hph)相融合的HSV1-tk基因作为目的基因(称为HyTK基因),构建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LNCHyTK;用lipofectin将其导入包装细胞PA317中,获得了产病毒细胞PA317/LNCHyTK及含有重组病毒的细胞上清(病毒上清);以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为主要对象,研究了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yTK基因转移联合应用GCV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B16的体外及体内杀伤作用。此外,还观察了HyTK基因/GCV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SiHa细胞,及人肝癌细胞株H7402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yTK基因转移可显著提高B16细胞对GCV的敏感性(较未转染的B16细胞高100-1000倍以上),并且可观察到“旁观者效应”。HyTK基因/GCV系统对H7402细胞和HeLa细胞也具有
赵敬国[2]2007年在《Egr-IFNγ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性核素~(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治疗抑瘤效应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恶性肿瘤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高危常见病,由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多因素性,目前外科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及生物治疗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肿瘤基因-放射治疗和基因-放射性核素治疗成为肿瘤治疗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根据Egr-1启动子的辐射诱导特性、125I-UdR电离辐射直接杀伤恶性肿瘤细胞以及IFNγ的局部和全身免疫调节作用,构建了pcDNAEgr-IFNγ重组质粒,研究125I-UdR对该重组质粒的体外辐射诱导表达作用,比较pcDNAEgr-IFNγ、125I-UdR及pcDNAEgr-IFNγ+125I-UdR治疗方案的体内抑瘤效应差异并探讨其机理。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在125I-UdR电离辐射诱导下可有效表达IFNγ,pcDNAEgr-IFNγ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性核素125I-UdR治疗具有显著体内抑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辐射诱导瘤内IFNγ基因表达增强及联合发挥IFNγ的免疫调节作用和125I-UdR电离辐射直接杀伤恶性肿瘤细胞作用有关。本研究为肿瘤基因-放射性核素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黄淑华[3]2006年在《hTERT启动子调控腺病毒介导的CD基因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我们的前期研究显示腺病毒介导的CD/5-FC(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系统对卵巢癌有抑制作用。为增强该系统对卵巢癌的靶向性,本课题拟构建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用肿瘤特异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启动子调控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CD)基因,将重组腺病毒转染至人卵巢癌细胞株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观察病毒对细胞的杀伤作用,为卵巢癌的靶向性自杀基因治疗作初步探讨。 方法: 1.酶切质粒pUC19-CD后回收得到CD基因片段,以同样的内切酶酶切质粒pSU-Tp并回收载体片段,将回收的两片段连接,得到穿梭质粒pSU-Tp-CD; 2.将穿梭质粒pSU-Tp-CD及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E3共转染293细胞,
唐小军[4]2006年在《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启动子调控自杀基因HSV-TK靶向性表达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与目的 自杀基因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肿瘤基因治疗策略,也是肿瘤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HSV-TK/GCV是最具代表性的自杀基因系统,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均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与其他许多基因治疗方案面临的问题相似,由于治疗作用缺乏肿瘤靶向性,HSV-TK/GCV对正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作用。现有的临床试验显示,HSV-TK/GCV治疗方案的副作用多,尽管大多数比较轻;而且有动物实验显示,HSV-TK/GCV治疗系统有导致严重肝损害的可能。因此,HSV-TK/GCV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仍存在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肿瘤基因治疗的理想结果是,目的基因表达对肿瘤细胞产生尽可能强的杀伤作用,同时又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反应。靶向性基因治疗可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肿瘤研究中被人们寄以厚望的方法之一。靶向性基因治疗可以通过目的基因靶向性转导和靶向性表达两个环节实现。近年来,对基因结构、功能和调节
参考文献:
[1]. 病毒载体介导的HyTK基因转移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实验研究[D]. 吴小兵. 第四军医大学. 1996
[2]. Egr-IFNγ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性核素~(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治疗抑瘤效应的实验研究[D]. 赵敬国. 吉林大学. 2007
[3]. hTERT启动子调控腺病毒介导的CD基因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D]. 黄淑华. 四川大学. 2006
[4]. 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启动子调控自杀基因HSV-TK靶向性表达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D]. 唐小军. 四川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