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训练直觉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直觉论文,思维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直觉,是“一种不经过分析、推理的认识过程而直接快速地进行判断的认识能力”。直觉思维,是一种整体性的、粗线条的、简约的、跳跃式的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经常训练小学生的直觉思维,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激励他们不断探索的热情,培养快速的反应能力和认识能力。
一.通过观察,重视直觉思维
小学生的作文常常依赖于观察,写一种水果就要去观察水果,写一种花草、树木就得观察花草、树木。然而,不少观察是处于短暂的、动态的,必须与直觉思维相结合,才能使一系列的动作瞬间在头脑中留下痕迹,马上储存起来。因此,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的同时,要重视直觉思维训练,让它辅助快速观察,从而迅速地抓住人物做事的一系列的动作。
《烧菜》的题目一出,学生们就表现出强烈的观察兴趣。学生以往只知道吃菜,从来没有想着去观察家长是怎样烧菜的,现在该看一看了。于是,妈妈烧菜时,大家都去观察了。可是,写作文时,有的学生还是存在着问题:看了妈妈“炸虾片”,她竟然只能写出两句话。按理说,观察为作文提供了内容,写作该不会有多大的困难了。但是,观察并不等于作文,尤其像“看家长烧菜”这样始终处于动态的观察,不具备直觉思维,难度也就大了。这时,让直觉思维加入快速观察,其效果也就不同了。小作者会在快速观察时立刻抓住妈妈“炸虾片”中的一系列的动作,很快列出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架上、打开、倒进、放入、发出、变、卷起、张开、扩大、浮上了、拿起、捞上来、滤一下、倒入、尝了尝。
这样,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试着把这些词语连成句子,凑成片断。三年级小学生写具体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参与实践,鼓励直觉思维
学生的阅历浅,生活经验少,思维上必然会受到种种限制,综合时容易产生偏差,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不必苛求他们,而要让他们参与实践,多加鼓励,激励他们不断探索的热情。
做“水浮硬币”的小实验,老师一提出:“可以用什么办法使硬币浮在水面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说道:“用盐。”不用问,他们都受了小实验“鸡蛋浮上来了”的影响,形成了负迁移。这时,他们更需要鼓励。鼓励能促使他们的直觉思维迅速涌动,立刻会闪现出一系列的智慧的火花:水面上滴几滴油,就可以使硬币浮在水面上;硬币上抹一点肥皂,硬币也不会沉了;放一张薄纸,再戳掉薄纸,硬币也可以浮于上面……
如果学生一说错,教师就指责他们“瞎说”,那么,他们的直觉思维就会受到抑制。时间长了,学生必然会淡化创新思维,失去了创新精神,也就难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了。
三.不断验证,校正直觉思维
既然直觉思维具有快速的、容易出差错的特点,这就更需要我们启发学生多体验生活,在实践中不断验证,从而校正直觉思维。
“看图片猜成语”的游戏为训练直觉判断提供了机会。当图片上出现一只绣花枕头时,学生们的直觉判断会出现一系列的失误:什么“一包草”、“睡大觉”,离成语远了;什么“白日做梦”、“方方正正”,与该成语的意思擦肩而过……这时,教师不必太性急,可一边给予积极鼓励,一边相机引导:“睡觉时枕头有什么用?”这样一点拨,“曙光”自然会出现了,离答案“置之脑后”不会太远了。
“猜谜语”中有一则谜语颇费周折,倒为校正直觉思维提供了范例。谜面是这样的:“小小瓶,小小盖,小小瓶里好荤菜。”一个学生马上说出了“果冻”。这一回答立即被大家否定了,因为里面不是“荤菜”。随后,几个学生分别说出了三个答案:田螺、螺蛳、黄泥螺。哪一个正确呢?现在,只得验证谜面的每一个特征了。通过比较后,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田螺比螺蛳、黄泥螺要大得多,与“小小”不相称,首先被淘汰;黄泥螺谈不上有什么盖子,接着也被否定了;自然螺蛳就是最恰当的谜底了。迅速回答,立即调整,在验证中保证了思维的正确性,从而培养了学生快速的反应能力。
标签:直觉思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