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的“土壤”与“海洋”_mba论文

MBA的“土壤”与“海洋”_mba论文

MBA的“土”与“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MB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内企业的管理者为了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其首选的课程就是MBA。目前,国内外各商学院的MBA课程让管理者们眼花缭乱。那么怎样在诸多MBA教育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呢?就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商学院国际MBA(以下简称ECU国际MBA)的辽宁首席代表、华夏点石工商管理学院冯春栋院长。

记者:国内商学院在最近五年以来发展很快,另一方面,我们也听到社会上对MBA教育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甚至是指责,这个现象您怎么看?

冯春栋(以下简称冯):这并不奇怪。MBA教育成熟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几千年重农轻商的封闭文化土壤,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仍然是本土商学院成长的羁绊。我们应该像进口奔驰、劳斯莱斯、奥迪、丰田等名牌汽车一样,引进国际化程度高的教育产品,采取拿来主义,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

记者:您曾经说国际MBA水土不服是一个伪问题,能否详细谈一谈?

冯:这的确是一个伪问题。

国内有些商学院提出,“本土化”是一个容易引起误会的概念。保时捷轿车在中国的马路上跑,它仍然是德国的保时捷。比尔·盖茨开发的电脑技术在中国人的办公室里用的照样得心应手。国际化与本土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工商管理硕士作为一个学科,是西方文化和教育的产物,其本质属性是科学,都是在建构概念、判断、研究方法之上的知识体系,是对管理的探究和规律的揭示。管理学要重视文化在组织中的作用,这不仅包括本土文化,也包括世界文化。

记者:外教讲授MBA与国内教师相比有哪些优势?

冯: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催生了全方位的商科教育,对管理者的培训课程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了MBA课程模式,是市场经济文化在职业教育领域绽开的花朵。总体来讲,在国外知名商学院中,经过长期培养的教师讲授MBA课程更能得心应手、原汁原味。

记者:您是如何评价洋MBA教学理念和方法的?

冯:以埃迪斯·科文大学。MBA教师的教学为例,我们看到,首先,他们使用的是在欧美广受欢迎的顶级商学院的教材和案例,并将还没有写进教材的最新管理思想和理论编写到讲义里。其次,注重教学流程和各环节的搭配,确保一致性。课堂教学只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教师在整个教学流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做学习活动的主持人、探索真理的参与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推动者。教师不再是学术权威和正确答案的解答者。师生之间体现出真正的平等、尊重,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第四,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服务精神,专业化意识和团队精神意识。

记者:目前,本土商学院最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冯:本土商学院要根据本国教育特点确定教学课程,不要盲目地被异化。这集中体现在本土商学院对MBA学科概念的异化和泛化两个方面。所谓异化,是指本土商学院的MBA已经不是本来意义上的MBA了。有些课程唯国外名校的教材是从,唯国际大公司的案例是举,并不切合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现状。所谓泛化,是指相当多的管理类课程都被贴上了MBA的标签。而且,体制内知名学府长期沉淀所形成的垄断地位,更是在这两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记者:您认为本土MBA教育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冯: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亚迪斯·科文大学一位资深MBA教师在沈阳授课时说过:“今天的商业形式与昨天相比已有很大不同,简单了解今天商业世界中的事件与数据还远远不够,知识几乎在学习之时就已经过时。”这显然对我们的应试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罗素也说过:“学府所起的恰当作用就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摆脱当前成见与偏见的探索精神。如果一所大学完不成这项任务,那他就将到了只会灌输的水平。”我认为,现在国内MBA教育缺失的是灵魂。中国MBA教育委员会一位资深人士曾经说:中国的商学院和国外一流商学院相比乃是“形似而神不似”。本土一些商学院的MBA特别是培训机构所举办的MBA研修班,不客气地说,不是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看客”、“观众”,顶多是“评论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是“演员”而不是“教练”的角色。

记者:听说你们和入学的新生签定协议,其中承诺:学员在毕业时不满意,可以退全部学费,这是否是一种商业炒作?

冯:这确实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这种做法肯定会触动利益相关者的神经。是否是商业炒作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我想它更多的是一种自信、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勇气。这种自信,首先来源于艾迪斯·科文大学。该校有105年的历史,近3万名在校学生,并且是教育部留学中心推荐的中国学生赴澳留学院校。其次是学校的师资力量。其MBA教师是全球招聘的,阅历极为丰富。五年来,已有近30人次的ECU资深教授来沈阳讲授MBA课程。大多数课程都有专家与用人单位一起设计,特别注重实用性。再次,我院配备了一流的翻译队伍。其中也包括海外归来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从而确保了外教授课的有效传递。再有,ECU国际。MBA在国内已毕业的8期学员的满意度很高,这也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

标签:;  ;  ;  

MBA的“土壤”与“海洋”_mba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