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替代治疗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_戴慧,张强,李君

1甘肃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744000;2甘肃省平凉市和平医院心内科 744000

【摘 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替格瑞洛替代治疗在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中的使用价值。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入组患者均按照冠心病常规药物方案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则给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差异。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值、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占据优势,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瑞哥替洛应用于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治疗过程中,有助于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率,增加临床疗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抵抗;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090-01

临床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我国均码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生率呈现明显上攀趋势,并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阿司匹林属于临床应用较多的预防心血管疾病药物之一,不仅价格低廉,而且药效显著。但统计数据表明,部分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仍会继续出现缺血性血管事件,即通常所称的阿司匹林抵抗,而对于此类患者,必须及时更换药物。我院对部分冠心病合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加用替格瑞洛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入组患者实验室检查均确诊为阿司匹林抵抗。试验组患者含有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8例和12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5.5±7.5)岁;患病时间2-8年,平均(3.5±0.9)年。对照组患者含有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6例和14;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5.3±7.2)岁;患病时间2-9年,平均(3.6±0.8)年。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患病年龄、男女构成比例、患病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2]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按照冠心病的常规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选取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具体为: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片 国药准字J20130078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口服,1次/d,100mg/d。而试验组则给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具体为:替格瑞洛片(90mg/片 国药准字J20130020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口服,2次/d,90mg/次。

1.3观察指标[3]

入组患者均连续用药两周,由我院检测科负责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值、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值、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占据优势,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大量临床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冠心病的发生率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已成为临床常见的诱发死亡疾病之一。为了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心血管疾病患者通过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但是报道显示阿司匹林在具有一定个体差异性,造成部分患者虽然口服阿司匹林进行预防治疗,但仍会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即通常所讲的阿司匹林抵抗[4]。阿司匹林之所以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和其与患者体内的COX-1第530位丝氨酸残基结合从而降低TXA2的作用密不可分,但对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机制仍处于探索中,国内外专家学者尚未达成共识[5]。替格瑞洛属于新研发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和ADPP2Y12受体拮抗剂能够可逆结合,能够和ADP原来的结合位点结合并发挥治疗效果。ADP通过和ADPP2Y12受体结合在造成受体发生结构改变的同时激活G蛋白,促进血小板分泌、聚集以及TXA2生成[6]。替格瑞洛借助变构调节而发挥作用,能够通过调节ADP信号传导而引起受体结构改变,同时其对ADPP2Y12受体的抑制程度以及ADP诱导信号传导的抑制程度是受其浓度影响的,替格瑞洛具有口服活性,因此不需要代谢即能发挥作用。此次研究显示试验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值、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占据优势(P<0.05)。总之,将替格瑞洛应用于阿司匹林抵抗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降低血小板的聚集,预防各种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谭晓晖,梁转合,刘杰强,等.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Meta 分析[J].中国询证医学杂志,2014,14(7):849-858.

[2]李江,刘文娴,赵一楠,等.替格瑞洛在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时血小板聚集率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9):2231-2234.

[3]张文婷,张敏,徐文安,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011-1014.

[4]程功,闵宁斌,吕晓莉,等.血栓心脉宁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0):1388-1389.

[5]Zhou D,Andersson TB,Grimm SW.In vitro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drug-drug interactions with ticagrelor:cytochrome P450 reaction phe notyping,inhibition,induction,and differential kinetics [J].Drug Metab Dispos,2011,39(4):703-10.

[6]何江江,张崖冰,高润霖,等.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5(3):27-32.

论文作者:戴慧,张强,李君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  ;  ;  ;  ;  ;  ;  ;  

替格瑞洛替代治疗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_戴慧,张强,李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