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品德论文_袁宏芳

怎样培养学生的品德论文_袁宏芳

袁宏芳 安徽省明光市新生小学 239400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忘自身品德的修养,进而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新世界人才。

【关键词】品德、情境、影响、家庭

中图分类号:G2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3-085-01

引言:教育需要树立“大教育观”,即教育不仅应该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学生优良的品德的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正文:纵横我国学校教育,似乎有些过于执著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育,这会影响到学生品行的健全与发展。这种教育催生出来的学生,自然避免不了出现成绩优秀却品行欠佳的“瘸腿”现象。

对于不良现象与心理,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制止,坚持德育与智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教育思想,尽快消除学生的“瘸腿”教育现象。

一、教师在课堂中适当创设情境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儿童品德的培养离不开他们的生活,儿童的生活空间有多大,品德与生活的内涵就有多大。为了提高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采取情境教学法尤为重要。

情境可以传递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堂情境,适当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例如在《我的一家》一课中,首先活动的主题来源必须使学生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因为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发生联系时,那种学习才是有效的。而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家庭,这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小环境,他们是通过家来认识社会,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最初的道德感、责任感的。但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他们其实并不了解自己的父母亲,个别孩子甚至对家长的严厉管教非常反感,很明显课堂上所说的对父母的关心不是发自内心的。因此,通过一些亲子游戏、回忆成长往事等活动,从活动中,让孩子明白虽然自己与父母朝夕相处,但对于父母,孩子很缺乏了解,倒是父母平日对自己用心良多。激发起他们了解父母的欲望,在相互评价中明白家庭的温馨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自己的成长更离不开家庭;激发学生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让学生参与实践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无止境的认识世界。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它遇到好的条件,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否则会退到原来的状况。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由于特定的情景,小学生尤其容易激动,即使效果很好,一旦下课后走出教室,环境发生变化,他们不稳定的一面就暴露出来。因此,对他们的思想教育要长期抓,反复抓。如《学会和谐相处》一课中,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打交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他人相处时并不总是和谐的,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这时我就问:“你在与周围人交往时,有没有令你感到不愉快或者不舒服的经历?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说说当时的感受。”同学们交流、评价之后,教师做出最后的总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长辈、同学之间的冲突往往会成为困扰我们的难题。在面对冲突时,最好换个位置,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或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想一下,这样会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时我们要学会用和平的态度表述自己的想法,努力进行沟通,以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我们会因此拥有更多的朋友。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当学生明白品德对于自身的重要价值时,自然会在搞好学习的同时,注意修正自身品德,让自己更加完美。

三、用崇高的师德影响学生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要想培养学生优良的个人品德,就必须先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让自身的个人魅力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以及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者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为人之师者,如果富含高尚的人格,就能产生无穷的感召力,并且这种力量是职业、权力不可比拟的。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让学生爱上品德和生活课,首先要让学生爱上品德与生活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要营造平等鲜活的师生关系。(1)平时多与学生接近,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如下课后,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和他们一块玩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活动等。(2)以身作则,以理服人。(3)遇事有耐心,对学生要多一点关爱。(4)课堂上多些微笑。教师脸上的表情是课堂教学中的“晴雨表”,如果教师脸上表情呈现出严肃,那么学生会有一种畏惧心理,他怕上课教师提问自己答不出而受到教师的批评,从而使课堂气氛很难活跃起来。反之,如果课堂上多带些微笑,上课时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发言,争抢回答的局面。学生只有感受到自己在教师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才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教师只要灵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采取根据学生特点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一定能够最终把学校教育转变为学生的内在要求,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从而最终改变他们重智轻德的片面学习观,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四、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学生

学生从出生开始,与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品德的发展。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而且也是最长久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子女性格、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要关心子女的内心世界,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只有父母深切的爱,才能是孩子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优良个性得以形成。家长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非常重要。所以说家长应该首先端正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好表率。

思想品德在本质上不是形而上的抽象的教条,而是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生动素材。儿童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他所面对的现实生活开始的,生活的许多情景和时间都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涵。要想真正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教师就应该多想方法,不断创新,在探索中求进取,促发展。教师要牢牢抓好德育工作,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主线,同时,也是消除学生重学业不重品德心理的重要方法。

论文作者:袁宏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怎样培养学生的品德论文_袁宏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