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主题_大学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主题_大学论文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题论文,中国高等教育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高等教育的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多次反复和曲折,已经建立起来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只有205 所高等院校,在校生只有12万人(《中国高等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页)。而49年后的1998年,全国有普通高校1020 所(其中民办20所),成人高校1107所。全国共有大学在校生608万人,其中, 研究生18万人,普通高校本专科生317万人,成人高校本专科生273万人(《中国教育报》1998年2月11日第1版)。这个数字表明,在49年间,大学在校生人数增加了49.7倍,这样的高速度,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此外,在中国还有500万人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平均每年有30 多万人获得本、专科考试合格的毕业文凭。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水平结构和科类结构经过多次调整已经日趋合理化。

在形式结构方面,中国的高等院校包括全日制、非全日制等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最主要的为下列6种:

①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及其夜校部、函授部;

②独立的函授大学(学院)、广播电视大学(学院);

③管理干部学院;

④职工、农民大学(学院);

⑤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

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

中国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主要包括以下4类:

①大学(称为大学者要满足下列条件)

A.以培养本科生及研究生为主要任务;

B.在文科(包括文学、史学、哲学、艺术)、政法、财经、师范(包括体育)、理科、工科、农科、医科等8个科类中,开展了3个以上科类的教育教学工作;

C.具备优良的教育、研究力量,达到优良的教育、研究水平;

D.全日制的在校生人数达到5000人以上。

②学院(独立的学院要满足以下条件)

A.以培养本科生及少量研究生为主要任务;

B.开展8个科类中的1个以上科类的教育教学工作;

C.全日制的在校生人数要达到3000人以上。

③高等专科学校

A.以培养专科生为主要任务;

B.开展8个科类中的1个以上科类的教育教学工作;

C.全日制的在校生要达到2000人以上。

④高等职业学校

A.以培养本科或专科的职业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

B.开展8个科类中的1个以上科类的教育教学工作;

C.全日制的在校生人数要达到2000人以上。

在水平结构方面,中国高等教育的专科教育包括二、三年制的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本科教育包括四、五年制的大学和独立学院;研究生教育包括二、三年制的硕士课程和二、三年制的博士课程。

据1996年的统计,中国的大学及独立学院有610所(占总数的58.8%),高等专科学校有350所(占总数的33.8%), 高等职业学校有77所(占总数的7.4%),共计1038所(《中国教育报》1996年5月16日第3版)。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除了大学、学院以外,还在国家及省、市、自治区所属的科研机构中进行。据1993年的统计,共有402 所高等院校和320所科研机构开展研究生教育,硕士生人数为8.8万人,博士生人数为1.7万人。

中国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的情形是大不相同的。表1和表2,是根据《中国教育报》1996年5月15—16 日公布的资料统计而成的。从表1可以看到,在610所本科院校中,理工科院校最多,占总数的32.8%;其次是医药科院校占16.9%;第三位是师范院校占12.1%;第四位是综合大学占10.8%。

表1.本科院校的科类结构及分布(1996年)

地区

综 理 农 林 医 师 语 财 政 体 艺 民 职 总

合 工 牧 业 药 范 言 经 法 育 术 族 业 计

北京3 19

2

1

5

3

3

6

7

1

9

1 60

天津1

6

1

2

2

1

2

1

2 18

河北1

7

1

4

2

2

1

1 19

山西1

4

1

3

2

2 13

内蒙1

2

2

1

3

2

1 12

辽宁3 16

1

6

4

1

1

1

1

2 36

吉林3

8

1

1

3

6

1

1

1 25

黑龙江 3

7

2

1

4

2

1

1 21

上海3 11

1

3

2

1

2

1

1

2 27

江苏6 15

1

1

8

4

2

1

1 39

浙江4

5

1

1

3

4

2

1 21

安徽1

7

1

4

5

2 20

福建5

1

1

1

2

2 12

江西1

5

1

3

3

1 14

山东3 10

2

6

4

3

1

2 31

河南2

8

1

3

3

1 18

湖北2 17

2

5

2

1

1

1

2

2 35

湖南2

8

1

1

3

2

2 19

广东5

4

2

5

4

1

1

1

2

1 26

广西1

3

1

4

2

1

1 13

海南1

1

1

1

4

四川3 14

2

6

4

1

2

1

1

2

1 37

贵州1

1

1

3

1

1

1

9

云南1

2

1

1

3

1

1

1

1 12

西藏1

1

1

3

陕西3 15

1

1

3

2

1

2

1

1

2

1 33

甘肃1

2

1

2

1

1

1

1 10

青海1

2

1

1

5

宁夏1

1

1

1

1

5

新疆2

2

2

2

3

1

1 13

合计

66 200 37 10 103 74

9 41 14 13 31 12 610

表2.专科院校的科类结构及分布(1996年)

地区

综 理 农 林 医 师 语 财 政 体 艺 民 职 总

合 工 牧 业 药 范 言 经 法 育 术 族 业 计

北京1

1

1

1

4

天津1

1

2

河北7

2

1 10

1

5 26

山西3

1

1

5

1

1 12

内蒙4

2

6

辽宁1

6

1

9

3

1

4 25

吉林6

1

1

1

3

1

2 15

黑龙江 1

3

1

5

3

4 17

上海8

1

2

4

1

1 17

江苏2

7

5

2

1 11 28

浙江5

1

5

1

1

2 15

安徽1

8

2

4 15

福建1

1

7

1

8 18

江西4

1

1

3

5

1

1

1 17

山东1

3

2 10

1

1 18

河南6

3

2 10

2

1

8 32

湖北1

2

6

3

1

7 20

湖南2

8

2 12

3 27

广东3

3

1

2

1

1

5 16

广西1

7

3

1

2 14

海南1

1

四川1

8

1 12

1

4 27

贵州1

9

1

1

1 13

云南1 10

2

1 14

西藏

陕西1

2

1

5

2

2 13

甘肃1

5

1

7

青海2

2

宁夏2

2

新疆1

1

2

1

5

合计

23 80 10 21 161 34 14

1

1 83 428

本科院校中有12所民族院校,没有职业院校。从表2可以看到, 在428所专科院校中,师范院校最多,占37.6%;其次是职业院校,占19.4%;第三位是理工科院校占18.7%。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专科层次的。

在科类结构方面,把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合起来统计,各学科在校生人数及比例是:

(根据日本文部省《教育指标的国际比较》1996年版94—95页)

表3.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1994年)

科类在校生人数所占百分比

人文科学(包括艺术) 408 30214.6

社会科学(政法、财经等)481 53217.2

理 科

314 65111.2

工 科 1 117 60439.9

农林科

119 193 4.0

医药科

247 485 8.8

师范科

117 872 4.2

总 计 2 798 639

100.0

从表3可以看到,在中国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中, 学习理工科的学生人数最多,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而学习文科的学生所占比例还不到1/3。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结构、布局方面还是不平衡的,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差距也是比较悬殊的。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1990年发表的《人口调查公告》,每10万人口中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比例是:

第1位 北京市 9301人

第2位 上海市 6534人

第3位 天津市 4668人

第4位 辽宁省 2596人

第5位 吉林省 2154人

第6位 黑龙江省 2139人

而另外一些比较落后的省份,每10万人口中大学毕业生人数还不到600人。

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课题

在国家教委1998年教育工作会议上,朱开轩主任讲话说,现在全国有普通高校1020所,有成人高校1107所,共2127 所, 在校生总人数为608万人。此外,每年还有500万人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高校校均人数已达到3100人,师生比提高到1∶10。 办学效益已经大大提高。尽管如此,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要。

(一)2000年及2010年的发展目标

国家教委制定的《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及2010年的发展规划》规定了下列发展目标:

1、2000年的发展目标

(1)高等院校在校生的人数要达到650万人(比1995年增加100 万人以上),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要达到350万人(平均每年递增3.8%),成人高校在校生要达到280万人(每年递增1.7%),研究生在校生要达到20万人(每年递增6.6%)。 高等院校在校生总人数要达到全国人口每10万人口中有500人的水平,18—21岁青年的入学率要达到8.0%。

(2)高等教育结构要进行改革。在水平结构方面, 要大力加强高等专科教育,特别要重视发展面向广大农村和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方面,要以应用学科为主,有目的地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要保证满足国家最重要的产业部门、教育部门和国防部门对人才的需求。要认真实施“211 工程”计划,对100所左右的大学进行重点建设。

(3)各高等院校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积极开展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发展高新科学技术产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为国家和地方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2010年的发展目标

到2010年时,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数要达到950万人(比2000 年增加300万人),每10万人口中的高校在校生要增加到700人(比2000年增加40%)。18—21岁青年上大学的入学率要达到11%。研究生的在校生人数要增加到30—35万人,每年授与的硕士、博士学位要超过10万人。

(二)如何实现这些发展目标

江泽民主席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的生力军。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光明日报》1998年5月5日第1版)

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事业要向前发展,必须以改革为动力,对于改革来说,体制改革是其关键,教学改革是其核心,转变观念是其基础。

1、努力学习,转变观念,深化改革

从全国形势来看,中共十五大和新一届政府成立后,“科教兴国”的战略正在切实落实。国务院成立了以朱镕基总理为组长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决心在2000年实现以GDP的4%作为教育经费的目标。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这是党和政府的思想观念转变的表现。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在下列方面转变观念:一是在办学体制方面,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教育应当由政府完全包揽逐步转变为由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样化的新体制,形成公立学校、企业办学、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在投资体制方面,要把过去的单纯依靠政府拨款的观念转变为建立以各级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教育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发展校办产业、鼓励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办学体制的观念;三是在管理体制方面,要把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条条管理为主,条块分割、单一计划、低水平重复办学的管理体制转变为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四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改革教育结构,改变过去那种专业设置狭窄、学科划分过细的现象,促进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学科交叉,拓宽专业和学科的复盖面,实现专业设置与学科划分的综合化,以利于培养适应于高新技术发展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型人才;五是在办学模式方面,要坚决抛弃过去那种“象牙塔”的封闭式办学模式,代之以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一体化,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培育人才、发展科技、服务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三大功能的开放式的办学模式;六是在发展道路方面,要改变过去以扩大外延、追求数量为主的办学思想,转变为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增加内涵,确立“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办学思想;七是在教学观念方面,在抓住我国高等学校长期以来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这个薄弱环节,大力加强素质教育,要树立不仅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学问,怎样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2、认清形势,加快高教管理体制改革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办学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招生与毕业分配体制改革、内部领导体制改革、结构布局体制改革等方面。这一改革要达到的目标,概括起来就是要实现办学体制多样化,投资体制多元化,结构布局合理化,管理体制区域化,内部管理民主化,高校招生并轨化,毕业分配市场化。

办学体制多样化,投资体制多元化,管理体制区域化,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多讲。

结构布局合理化,指的是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一般是按部门系统的“条条”设置的,大部分是规模较小的单科性学校。由于条条块块的分割造成了大量的学校及专业设置重复的现象,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化趋势的加强,全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也必须加以调整。过去由中央部委管理的高校,大部分都要下放到地方,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或完全由地方管理。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节约与“共享”,共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各省、市、自治区内的高校纷纷实行“合并”、“联合办学”等形式的调整。例如,江苏省的扬州大学、吉林省的延边大学就是由几所大学合并而成的新型的综合大学。现在,各省、市、自治区已经分别制定了本地区的高校结构布局调整计划,待教育部同意之后即可实施。

内部管理民主化,指的是教育部把一些管理权限下放给各高等院校,使它们具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各高等院校为了充分调动下属的各学院、系、部、处、室的积极性,也赋予它们必要的自主权。各级组织有了自主权以后,责、权、利清清楚楚,人们的积极性必将大大提高,“生产力”才能彻底解放出来,学校才能越办越好。

高校招生并轨化,毕业分配社会化,指的是高等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不能像小学和初中那样只象征性地收一点点学杂费。现在,除农、林、地、矿、水利、师范等院校给予学生助学金之外,其他高校都采取学生个人缴纳学费上学的办法。但是,对于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学校还是想方设法给他们解决困难的。各学校还设立了奖学金或贷学金,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凡是自己缴费上学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自主择业。接受助学金的学生毕业后,由学校采取统一分配与“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安排他们就业。

3、狠抓落实,深化高校的教学改革

今年3月,新的教育部刚刚成立, 就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通过这次会议,使大家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第一,教育质量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就是教学工作。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其他工作都上不去,学校就没有立足之地了。从我国高校教学工作现状来看,还没有形成高水平的良性运转的局面,还存在着专业设置过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等一系列弊端。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深化改革来逐步解决。

第二,要加快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造型人才。江泽民主席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宣告:到建国一百周年时,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的复兴。实现这个复兴,要靠科学技术的创新,靠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归根结底还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1994年原国家教委启动并组织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1995年在52所高校中进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同年完善了普通高教、成人高教及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1997年公布的研究生专业目录二级学科由654种减少到381种;1998年公布的本科生专业目录由500多种减少到200多种,等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高校培养新的创造型人才。各高等院校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积极主动地深化本院校教学改革,争取更大的成绩。

第三,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工作改革的主要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是实现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重要落脚点。提高教学质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容易了。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对人们思想的负面影响,一部分高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在教与学方面投入不足,又由于学校对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使教学工作产生了滑坡现象。对于教学质量有影响的因素之中,师资和学风是两个关键问题。各高校都要在这两个问题上下功夫。有了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就能引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风,创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学质量必然得到提高。

标签:;  ;  ;  ;  ;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主题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