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引言
林业建设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和林业生产水平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旦森林中病虫害出现且遏制不及时,很容易大范围蔓延,造成经济损失,为林业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当前如何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就是我们应该积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以下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工作体会,来谈谈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1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1不注重检查林业在实际的工作中,因不注重检查林木,不清楚树木生长状态,并且,没有发现树木枝叶上有病虫,给病虫啃噬树木的机会,当病虫大面积啃噬树木,不断繁殖,数量越来越多,导致成片树木被病虫侵袭,进而出现树木死亡现象,导致树木锐减。如果不尽早杀灭病虫,病虫数量就会与日俱增,影响到林木的质量。此外,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注重,过于注重栽种树木而忽视检查森林,病虫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蔓延、传播,这是造成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应尽快落实有效的防治方法。
1.2自然因素
最常见的自然因素是自然灾害的影响,大风、暴雨、雪灾等自然灾害,对林业本身有着一定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的生长,降低了林业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其次是天气变化对林业的影响,一些适宜害虫生长及繁衍环境,给害虫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快害虫繁衍速度,危害林业,再者,树木本身在幼苗时期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病虫害的影响就会进一步加大,这是林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会遇到的自然危害。
1.3防治技术手段单一
防治技术的应用,对于造林的结果有着直接影响。我国在实际开展病虫防治工作时,普遍存在技术手段单一的问题,实际使用的技术手段不够先进,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则无法体现出理想的防治效果。防治的进展相对来说会更为缓慢,更会影响林业经济的后续发展,因此对于新的技术必须要做到积极推广投用。
但是当前的防治技术依然缺乏创新性,无法适应林区的生物多样性特征,更不能体现出林区的自我调节能力。
1.4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不健全
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不健全,初期难以发现病虫啃噬树木的现象,很多是到树木被病虫侵蚀后死亡才能发现,导致很多珍贵的树木因病虫啃噬而死亡,直接降低树木的存活率,难以扩大森林面积,不利于保护环境和保护林木。
现有的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不健全,无法提前制作病虫害预防计划和方案,当病虫侵蚀树木时,无法及时杀灭病虫,使得病虫快速蔓延到各处,成片林木出现被病虫侵袭的情况。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不完善,落实的防治措施未对防治病虫起到作用,而且,预报病虫发生位置与监测病虫的位置不符,工作人员难以找到病虫的位置,无法确定病虫侵蚀的地方,无法落实杀灭病虫的方法,使得病虫防治效果不理想。
2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建议
2.1优化科技防治手段
现今因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愈发严重,林区建设也愈发受到国家的重视,为此必须要更加重视针对林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适应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才能保证病虫害防治的结果更加理想。此外对于防治工作之中科技含量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不可盲目使用化学手段进行处理,例如甲胺磷、氧化乐果等高毒残留的农药已经逐渐被取缔,正是为了避免盲目使用化学农药,要利用低毒害的生物农药,才能保证安全,此外对于生物防治手段更要提起重视,部分地区对于周氏齿小蜂的利用,已经在对美国白蛾的防治过程中得到了理想的效果,效果明显。又例如用赤眼蜂对松毛虫等虫害进行防治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外也有许多新型设备在实际的防治过程中得到了理想应用反馈。
2.2定期检查林业,尽早发现病虫
林业部门要提出定期检查林木的要求,工作人员要按照要求定期检查树木,尽早发现病虫,确定病虫位置,及时根据病虫的数量配比杀虫剂,大面积喷洒杀虫剂,且在喷洒过程中检查树木,对病虫较多的地方加大剂量,彻底杀灭病虫,不给病虫繁殖的机会,有利于降低树木发病的几率,进而保护森林资源。因此,要想防止病虫啃噬树木,必须做到定期检查,查看时工作人员细致观察树木枝叶,如果发现病虫立即汇报的同时,用先进的杀虫技术和有效的防治手段,杀灭害虫,能够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并且,在短时间内杀灭病虫,不仅提高杀灭病虫的效率,同时也确保树木生长过程中不受病虫的影响,逐渐扩大森林数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与此同时,推动林业持续、长久发展,说明定期检查林木的重要性。
2.3提高对相关技术人员们的管理和培训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该项工作对于科学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有更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具备森林保护和生态系统建设的意识与理念。林业管理部门要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管理与培训,使其不仅要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还必须会采用正确的方式来使用这些技术,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作出一定的贡献,从而促进我国生态系统的建设发展。
2.4健全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
林业部门对于防治病虫害工作提出要求的同时,还要明确提出健全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以完善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健全、完善机制后,能够预报精确的病虫数量,并利用先进的监测装置获取病虫啃噬树木的位置,以便于工作人员根据病虫的位置做出判断和分析。之后,结合病虫数量制定防治病虫害方案,以及制定防治病虫的计划,按照计划和方案内容开展防治病虫害工作。由此可知,实施健全的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不仅及时发现病虫,同时也监测到病虫的数量和侵袭面,尽快落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此控制病虫传播和扩散,并尽快杀灭病虫,以此防止病虫害进入到林区,同时预防病虫破坏林木,进而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可见,预报病虫位置、监测病虫数量非常重要。
2.5因地制宜,针对性防控
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防患于未然是最基本的原则,必须以防范为目标,实施综合治理,才能得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实际的防治工作必须要坚持将森林防御工作渗透到所有的林业生产环节中。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地理特征不同、气候特征不同、林区植株种类不同、防范要求也不同,为了真正达成防范目标,必须要做到针对性制定防控方案,做好针对性的预防,才能够保证出现病虫害的几率更低。各个地区在开展造林工作之前,必须要事先了解引进的树种,针对树种,结合近年来当地的环境变化情况事先制定好防范预案,实际用于后续的防范过程中。
结语
综上,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上目前的技术研究和制度建设层面上都在不断获得提升,目前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上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作为林业工作者,我们要认清现实,做好技术和制度研究,为林业发展提供动力。笔者在本研究中集中分析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希望笔者提出的观点在促进林业发展上有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兴中.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应用方法浅谈[J].现代园艺,2018,22(23):2174-2175.
[2]高兴,牟贺成.林业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路径[J].吉林农业,2018,22(23):103-104.
[3]王飞.北方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生态防治措施分析[J].现代园艺,2018,21(22):2248-2249.
论文作者:魏志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病虫论文; 病虫害论文; 林业论文; 树木论文; 工作论文; 病虫害防治论文; 林木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