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挑战_经济论文

21世纪的挑战_经济论文

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十一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正当我们迈向21世纪的时候,我们面对着许多由新环境提出的挑战,如贸易与劳动市场的全球化,高技术飞速进步,许多国家都转向市场经济等,这种环境向每一个国家都提出一个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要求。

在这一紧急时刻,很多在技职教育界工作的人,都希望有机会了解当前的趋势以及过去10年中这一教育的发展情况,交换每一个政府为改善这一教育部门所采取的战略与行动的看法。为了响应这一号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韩国政府合作,召开第二次技职教育国际会议(1999年4月26日~30日于汉城)。此前,需要举行几次地区性的预备会议, 以便就本地区所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审定汉城会议议题的框架。我们这次在澳大利亚阿德雷德举行的会议就是这一系列会议的一个。我们将共同决定亚太地区与汉城会议有关的优先考虑的问题和政策焦点。在这里我想趁此机会把当前我们面临的技职教育新挑战向大家谈谈。这些看法不是结论性的,相反,我希望在会上对它进行广泛讨论。我相信,你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明年的国际会议的成功举行会有很大意义。

1、21世纪劳动界的需求不断变化

贸易与劳动市场的全球化趋势以及飞速发展的技术工艺,使今天的世界推动着就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这一现象促使劳动力知识技能的不断更新。它还说明,教育与培训工程将导致人们需有多种文化素养。全球化要求受雇人员取得各种职业资格以及在不同背景下的新经验。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在开发评价这种职业资格和经验与使之互相比较的迅速而现实的手段方面。

就业性质的变化,失业大军的扩大,劳动者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这一切极大地关联着对劳动界的教育问题,这些影响包括:

——提供终生学习机会、继续教育以及经常的技职教育,提高知识与技能,达到先进程度。

——国家需要制订一个效果明显的措施,以衡量在外国由于具有工作过程全球化眼光以及劳动力跨国的能动力量而获得的职业资格。

——个人应该具有必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态度,这些在早期学校教育中就应该开始。

新信息技术的进步意味着需要在技职教育中有更大的灵活性及反应能力。今天在人类活动中每一个领域都已电脑化。电脑技术(硬软件)课程在各种专业水平上都需要效能越广越好。在这方面国际互联网至关重要。当然应该承认,世界人口的很大一部分,还没有涉足这一高深技术领域。在一定时期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这一差距将越来越小,过去对不发达国家在这点上的协助确实作了比以前更多的努力。还应该指出某些最发达国家在远程通信方面将以自己的文化压倒其它文化。

在国内经济方面,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已转变为市场经济。为了适应这种经济对雇用人员的需要,职教的改组是必要的,而且要深入到政府的技职教育计划中。这种现象的影响,便是技职教育课程应该包括对市场经济运作以及其责任的理解,以便采用个人效益支撑私营部门工作与用人的效益。教育培训系统需要简化并更加有效。进一步说,应该开发人们自学能力,把自己的学习责任承担起来。由于劳动者并无终身有工可做的保证,所以开发自己多种技能,是使自己在劳动市场上受人欢迎的办法。

在这些问题中最重要的便是发展个人经营事业的知识与技能,以便适应自谋职业的需要。在这方面那些非正式部门和小企业更加重要。因此应该努力在正式职教与非正式职教之间搭桥。由此看来为劳动界所办的教育还应该承担责任培养一个人对事物的正确看法与价值观,将其贯穿于一生的生活经验之中,而不仅是增长知识,有职业有收入。教育有伟大的责任,它要培养增强这种发展的正确观点与价值观。

2、改善终生教育与培训制度

过去10年中,许多国家为了改善其技职教育的效果与效益做了很大努力,虽然如此,这里仍有通过多种途径对之改善的余地。这便是非常需要提高技职教育在社会各方面的地位与价值。为此目的,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在技术职业大学教育问题上建立比大多数国家现状更加紧密的连贯性。与此同时,还需要为那些提供技职教育课程的人给予更好的经济报偿。这些教育机构中的人员应该是职业资格过硬、具有劳动界所需的真才实学。另外,他们还应该通过教育机构与雇主之间的联系永远保证知识技能不过时。

技职教育机构和工业界的伙伴关系应该更紧密,应该更加努力地在培训过程中在各方面吸引工业界共同合作,诸如课程设计开发,学生在工作现场的实训,职业指导,毕业生就业及教师的培训。还有技职教育机构应该能够使用与企业有关的适当的机器设备。

私立教育培训单位仍有很大作用,当然,他们也需要有关机构监督使其培训标准合乎学生与雇主的需要。其次,重要的是教育——培训人员应该受过必要的教育学知识与技能以及与教育培训课程计划有关的职业技能的培训。

灵活地终生接受技职教育及培训应该是无疑的了。为达此目的应该更多地承认先期培训与经验,其中包括以前在别校所接受的各级各类教育或在产业界工作中的实际经验。这方面还应该仔细研究以便建立一个正确实用的衡量手段。另外还有确定哪种培训在各种职业领域中是最基本的,哪些是非基本的。

某种职业对知识和技能领域的不断更动以及在就业中经常变化的需要非常迫切,这是因为一个人需要有一个尽可能快而有效地不断发展扩充的知识技能基础。有了这一知识基础,才能对其它相关的知识领域加以理解。这就是说要有“通用知识”的核心,除其它外,还要包括基础科学、数学和技术知识。一句话,就是要求增加普通教育与技职教育之间的知识的连接程度。

3、改革教育与培训过程

在上述情况下,学院的技职教育教学与培训过程需作变动与改革:课程的开发需要许多相关的人合作承担。有所谓的DACUM法, 即企业界人士、课程开发人和学习者都积极参加课程设计过程。

以能力为基础的技职教育,对于为个人学习者提供学习途径、关联性、适当的产出、有效地利用资源及当前的学习具有很大潜力。

应该发展灵活的学习制度,欲达此目的便是使课程组件化。其方法是相信能够进入也能从学习过程中出来。当然不是对一切课程都适用,因为它可能摧毁内部相关学习重要领域的逻辑。

远距教育比较灵活。虽说是“远距”,其实这仅是说这种学习并不真正是由地理位置来决定的。人们可以通过远距教育学习,即使他住在离学校只隔一条马路。他们可以选择这种机会,因为他们的工作或生活使他们不可能上正规课程。

开放教育机构已在全世界普及,这种机构前途远大,它们的事业得到其它教育机构的承认和好评。为此,远距教育机构应该开出最高标准的课程并且清楚地显示经得起严格的评估。

4、政府和社会人士的作用

在为劳动界提供教育以及给予财政支持中,在提出教育标准、途径、终生学习以及创新方法方面,政府永远起着核心作用。今天世人普遍承认,我们社会的技职教育状况应该更上一层楼。如果我们要想做到全面就业,有最大限度的合作生产率,各级政府就应该看到经济内部财富的分配会鼓励为劳动界所办的教育得到广泛参加,就不仅限于“高档”职业的狭小圈子里。只有技职教育广泛开展了,为劳动界办好教育,吸引到大量的主顾,适应了国家对人力的需求,才能达到国家的目标。

还有一种因素那就是从政府协调一致地支持到为劳动界举办的教育事业在政府内部分部门负责。经常是某一些部如教育部、劳动产业部拥有某些职责提供技职教育。这些工作应该协调一致。我非常高兴地指出,澳大利亚树立了一个良好榜样,他们把职业教育和就业工作放在一个部里管辖。政府内部还为劳动界制订长期教育规划,也需要一套法制网络以助其实现。这包括各级政府,如中央、州、地区、省、地方依赖其机构及国家宪法。如果是各级政府都包括在内,则必须紧密合作,并互相支持,使他们的每个努力成果都各具特色。

看来不必强调雇主在帮助适应为劳动界举办有成效教育的需要中的作用了。相反,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有一种传统的概念,即这种教育是正规技职教育机构的责任,而不是政府的责任。现在这种责任问题正在逐渐被承认,即这一教育领域的责任问题狭隘的概念并不适应它的需要,劳动界本身已经对之做出了很大贡献。

技职教育机构、政府、私人企业以及工会之间需要有伙伴关系。这一点对于大型企业雇主非常重要。那里技职教育毕业生获得的工作经验是多方面的而且形形色色。为了建立这种伙伴关系,技职教育机构应该紧密联系劳动界的人士,他们的责献与课程开发及评估有很大关系,而且还可能包括在学校领导班子方面所起的某些作用。

小型企业的雇主仍然是就业的主要来源,全世界都如此。在这种企业中举办的就业教育特别重要。这些企业所设的课程,应该非常灵活,不管是在实用性还是在教学方法方面。企业培训的这些方面可以在非正规经济行业中到处见到。政府应该对之特别留意。有些国家,这些雇主还可以从大型企业雇主所开培训课程中取得好处。为了鼓励自谋职业,作为一个缓和失业问题的手段,考虑的重点应该放在开发企业管理能力上。这种需要在发展中国家特别迫切。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战略,开发企业管理能力和小企业管理能力的课程就特别需要。

在改革技职教育方面另一个关键单位是工会。工会应该参加到制订国家为劳动界培训教育政策方面来。他们应该成为企业管理的伙伴,以便能够保证适当地开展对雇员的继续教育,使劳动界接受这种有效的教育,他们应该把它放在第一位。工会的这种作用应该让全国人民都懂得,特别是政府。

5、教科文组织对技职教育做了哪些事

从60年代起,教科文组织在发展技职教育方面一直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1962年通过了关于技职教育的建议,这是一个在技职教育政策和原则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此文件于1974年又修改过。其后,由于考虑到这种教育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增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务委员会于1989年通过了《技职教育公约》。其目的是在改革和改善其技职教育系统方面对成员国予以协助。

1992年,教科文组织制订了一个《技职教育国际规划》(UNEVOC),某些成员国如德、日、韩、法、澳慷慨支持各国技职教育。

过去几年中,在这一项目的框架中做了很多事以协助成员国扩大其作用、地位和技职教育的吸引力。在不同的国家内提供现行技职教育系统的信息,提供空间以讨论本国的政策、实践并交换经验,倡议举办诸如1999年的第二次国际技职教育会议,以便吸引国际注意为技职教育动员资源,讨论与重新解释适当的政策和战略以达此目的。

《技职教育国际规划》还曾倡议举办多项活动以加强成员国研究与开发能力。最成功的一个例子是亚太地区开发项目课程(由本规划项目及澳大利亚政府共同出资举办)。本地区许多发展中国家从以下活动中获益,即在其国内院校中采取做为小企业管理技能课的样板,随着向市场经济过渡,这种需求越来越大。

建立《技职教育国际规划》院校网络是该项目的另一个具体举措。现在此项目有156个中心,100多个国家中有此网络,双边与多边合作正在鼓励着支持着把这个项目执行到底。我们还一直注意对这个网络提供更多的支持,使其效能更好,满足将来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对该项目的独立评估指出,亚太地区在贯彻这一项目的地区中最为积极,我代表教科文组织谢谢大家。

在我们看到本项目的成就及注意到我们的成员国在这方面的国际合作需求时,有关教科文组织在发展技职教育方面的战略的文件已经出台。这一文件将致力于发展并开始执行长期的《技职教育计划》(从2000年开始执行)。教科文组织通过这一新计划,协助各成员国改善并继续大规模地发展他们的技职教育。

我可以荣幸地说,本地区许多国家技职教育的发展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一教育部门通过提供大量的技术人员与劳动力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尽管最近期有经济危机,但亚太地区仍有很大潜力,在其经济结构重组后得以恢复,而且定会在世界经济中重新发挥领导作用。本次会议对我们大家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以便就制订未来战略,使技职教育更加适合每一国家及亚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交换意见。

(本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总干事助理科林·N ·鲍尔先生1998年3 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亚太地区职业教育及教科文组织技职教育国际项目会议上所作的开幕词,慕秋芳译)

标签:;  ;  ;  

21世纪的挑战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