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志广乡中心学校 15000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关注,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研究性学生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在实际的教学中凡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而获取知识、得出结论而不是由教师将现成的知识、通过填鸭式教学直接灌输给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属于研究性学习范畴。
下面我就研究性学的特点、评价及发展浅淡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性学习特点
1.研究性学习是打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一把钥匙。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重在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学生的体验来获取知识,既重结果的产生又重过程的实施,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得到学习知识,获得成功的心理满足感。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探究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特别是儿童阶段,天性好奇更是天生的探究者,研究性学习正好利于这一本能行为,放大他们的天性,使学习由被动转主动。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而且在探究中合作完成还能有助于学生情商的培养,学习效好地与人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了解,形成健全人格,而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更有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
2.研究性学习是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研究性学习中通过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对于学生学会自学、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优秀的人才需要的是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这是未来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我们适应社会的必要手段,不学习就会落后,不学习就后跟不上时代的进步,现在社会一年的发展相比以往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达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每天都要面临繁复的信息,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迫在眉睫。研究性学习正是通过过程的实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养成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在研究性学习中适时引导,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更有生存力、更有竞争力的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与社会实践的平台。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不同,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学校与家庭,与以往的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相比较,研究性学生更重视社会的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从而为学生提前搭建了与社会相接轨的平台,摒弃了读死书这一诟病。因此研究性学习要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要模式。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实验从而使学生获取的知识更丰满。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做好引路人。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知识的立体性,让理性知识变成感性知识,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接受。
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和评价与传统评价相比,去除了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手段的单一模式,研究性学习更注重评价全程化和多元化,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对研究性的过程给予肯定对研究的过程进行全程性的评价。而评价人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家长等都可以对研究性的学习内容进行评价,评价由原来的教师变成了教师、学生、家长、群体、社会等共同参与,评价主体发生了转变。让研究者——学生,既是研究者又是评价者,使评价更具人文性和客观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评价的语言上与传统评价相比更具有丰富性,不再局限于对与错的肯定上,而是针对某一过程给予建设性或激励性的评价,形成了独有的非测试型评价体系。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既有过程中的定量评价,又有结果的定性评价,可书面进行,也可以口头给予肯定,与传统评价体系相比更具灵活性。
三、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传统听讲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各有长短,传统的听讲式学习目前仍然是教育的主体,作为常规教学重要手段,听讲式学习方式仍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学校教育的主力。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研究性学习成为未来教育教学的主流,它与听讲式教育相辅相成,弥补了听讲式学习方式的不足,是教育未来走向的必然趋势。研究性学习的长处是听讲式学习方式所无法取代的。做为从教者,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空间,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与满足感。
总之,研究性学习集自主、合作、探究于一体,使学生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知识,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整合,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批判和反思,从而为独立人格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或信息,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作者:陈金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研究性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知识论文; 过程论文; 社会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