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西医学;冠心病;PCI术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PCI术可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症状、改善患者微循环,恢复心脏的供血供氧,可以明显减少病死率和改善近期预后,因而在临床广泛应用。然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PCI)术后一部分患者仍有胸痛、焦虑情绪等的出现,生活质量差的问题仍然存在。故借鉴祖国医学对于冠心病治疗的特点和优势,采用中西医学结合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是值得研究的。
1 西医学对于冠心病的认识
国外研究将冠心病(CHD)概括为劳累性相关胸部压榨疼痛感和焦虑感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认为冠心病的发病症状就是胸前区的压榨性疼痛,并伴有机体的焦虑感[1]。虽然在现在的研究看来这个概念并不是十分的准确,但还是形象的反映出冠心病的发病特点。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增多,致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2]。根据2000年WTO的流行病学报告[3],全世界因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将会达到近1700万,同时预测当到2020年时将会超过2500万人。而在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调查研究中,多数研究结论认为冠心病是首要因素。国内的流行数据显示[4],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保持在每年20%的增速上,而死亡率可以达到总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的15%左右。2010年调查统计中,我国冠心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1%左右,占全世界冠心病死亡人数的13.1%。根据相关调查数据的显示,可能不用等到2020年,我国就是冠心病为全民第一死亡病因的国家。同时因为冠心病的高发病率,相应的住院费和二级药物预防费用也会快速增加,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冠心病的发生原因是受到多因素影响的,是多个因素在不同发表过程而又共同作用下的结果[5]。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冠心病研究人员就着手开始研究冠心病的发病因素,在其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传统危险因素”和“新危险因素”等两大体系学说。传统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有年龄、吸烟、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运动量不足和家族史等[6],新危险因素主要集中在血脂成分异常、基因多肽性、炎性代谢分子异常、心理社会因素改变等。其中,具有较为广泛影响的研究是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子,对于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7]。国内方莉娜等人研究认为[8],血管炎性因子水平是临床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测物质,整体研究冠心病发表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不仅可以提高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成功率,还可以对已经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在摸索探讨中,在已经产生的众多发病学说中,脂质浸润学说、血管炎性损伤学说和平滑肌细胞克隆增生学说是现阶段可以接受的理论。李震霄等人认为[9],机体炎性反应损伤了血管内皮细胞,成为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始环节。血管产生的粥样斑块是动脉血管壁对于炎性损伤的保护性和增殖性的结果。姚丽梅的研究认为血管内因为氧化应激反应出现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和进展的关键分子[10]。
2 西医学对于冠心病及PCI术后的治疗
内科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药物可以分为控制临床症状的药物和改善预后的药物。临床改善症状药物的主要作用特点就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最常用的就是硝酸酯类的药物[11],作用机制就是可以显效的扩张冠状动脉和静脉血管,可以迅速的恢复患者心脏的血液供应,同时可减少心肌的耗氧量,从而起到抗心绞痛和心肌坏死的治疗目的。另外还有的就是β-受体阻滞剂[12],它的主要作用特点是具有心脏负性效应 ,可以明显减少心脏搏动和心输出量,显著的减低心脏的耗氧量,发挥抗心绞痛的作用。另外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机梗死后再次心梗和猝死的机率,因此临床上也将它认为是改善冠心病预后的药物。临床应用中还有一种与β-受体阻滞剂类似作用特点的药物是伊伐布雷定,主要是可以抑制窦房结的起搏功能,减少心脏氧耗的同时,还可以明显减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临床常用的还有CCB类药物,主要用于伴有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变异性心绞痛的首选药物[13]。还有就是可以通过激发葡萄糖氧化代谢途径而改善心肌有氧代谢、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的雷洛嗪等之类药物。临床上控制住心绞痛的发生只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要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是要需配合可以改善冠心病的药物。
目前,冠心病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PCI,作为一种可以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病变部位再通或扩张的医学技术,属于一种可以快速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的微创方法[14]。该方法经历了数个里程碑的发展后,现在已经进入成熟、高效的发展阶段。PCI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已经成为临床冠心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根据相关最新数据的显示[15],我国的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的数量是排在世界前列的,2016年我国CPI治疗数量已经超过60万人次,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患者的数量接近40%。随着超声内镜、多排CT、MRI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应用,PCI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将会不断扩大,临床会上介入治疗的病例数也会进一步的增加。最新的研究中,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出现被认为是介入治疗飞跃发展的标志,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是支架内血栓问题也是临床需要面临和解决的。
3 中医理论对于冠心病病机的认识
(1)素体亏虚[16]:包括体弱多病、气血亏虚、素体虚弱,或脏腑虚弱、阴血消耗。而历代中医学者认为本质在于脾肾的亏虚为主,脾胃虚弱、无以化生水谷,后天水谷精微无以濡养经络,心脉不荣则痛。肾脏乃先天阳气之所在,同时也是水火之脏,滋和心火,水火相济,才阴阳调和。人到中年,肾阳渐亏,无法温阳脏腑,心阳不足,气运无力,导致痹阻疼痛。而肾阴亏虚,心肾水火不济,阴虚内火滋生,痰瘀之气内生,阻痹经络,而生疼痛。劳力、失神、疲倦等损耗精气,脾肾亏虚、气血不足,心脉无以润养而挛急生痛。
(2)饮食不调:饮食不节、五味过甚,可损伤机体、阴阳气血失调;饮食过甚、酗酒喜肉,可致食积不化,阻碍中焦气血运行,气机不畅,脾胃升清降浊不顺,久酿痰湿之邪。或过食偏冷,挑食偏食等,素体营养失衡,亦致脾胃虚弱,痰湿内生,阻碍气血运行,脉络痹阻,心脉不通则痛。
(3)外感五淫六邪[17]:外感之邪入侵,经脉阻滞,气滞血瘀,生为疼痛。《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寒淫所胜”,即六淫之寒邪与人体正气相争,寒邪胜,易凝滞,易伤阳气,从而导致血行无力,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发为胸痹。因冬季严寒,故胸痹冬季高发。
(4)情志不调:中医情志指的七情,即忧、喜、惊、怒、恐、思、悲,和
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如怒伤肝、惊恐伤肾等,情志不调,五脏六腑受损,可致气血运用不畅,出现气虚血瘀、气滞痰湿,气郁化火,发为痹阻[18]。
4 中医学对于冠心病PCI术后的认识
冠心病PCI术后在中医理论上认为仍属于胸痹范畴,而素体本虚弱是其特点。蔡茵萍[19]等人认为PCI术会损耗人体正气,出现本虚症候,以心肺气虚为常见,而冠心病患者素有气虚症状,PCI术后则会进一步加重本虚,同时可兼顾有血瘀、痰湿等病邪的特点。金国余[20]教授认为PCI术后单论气虚、血瘀或痰浊等较为少见,而主要以气虚血瘀、痰湿阻滞等为主要病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王培利等[21]研究认为冠心病PCI术后主要以气血虚为本,兼顾见有血瘀和痰浊之邪干扰。王莉萍等人认为冠心病PCI术后气虚为主[22],早期可见血瘀症状,中后期可有痰湿之邪出现,病情持续会加重气虚,气虚血瘀始终整个术后疾病的发展过程。
5 中医学对于冠心病及PCI术后的治疗
陈可冀院士针对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痰湿等病机特点研制的愈梗通瘀汤[23],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愈梗通瘀汤具有活血行气、散瘀通络、利湿化浊的功效,对于冠心病PCI术后的患者,可明显加速手术创口的愈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现代的研究机理认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可明显提高临床冠心病P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心肌缺血,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微循环,减少血栓性不良反应的出现。
另外具有代表性的是芪参益气滴丸,主要由三七、黄芪、丹参和降香等药组成,其临床功效也是行气活血、舒经止痛,也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及PCI术后的患者,疗效显著。商洪才等人研究认为[24],芪参益气滴丸对于冠心病及PCI术后的疗效满意,其对患者生存治疗的改善和肠溶阿司匹林疗效相当。李成伟等人研究显示[25],针对冠心病和PCI术后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搭配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可更加明显改善冠脉血流情况以及心室功能。而苗建波[26]等人研究增加芪参益气滴丸的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TG和LDL-C水平,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更高明显缓解患者心绞痛发生的频率和程度。
现阶段中医药的发展中,中药胶囊、片剂和针剂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中成药制剂不能随便增添药物,且具体中成药作用机制研究尚不完善,临床更进一步的应用也存在障碍。目前,中医汤药在临床逐渐被重视,不仅可以完整依照中医理论来展开应用,而且可以根据人体阴阳五行来加减药物,更加重视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治疗原则[27]。王丹亭等人研究发现[28],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经验方剂,如黄芪、陈皮、丹参、麦冬、当归、川芎等,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候,减缓心绞痛发生的频率,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减轻心肌损伤。
综上所述,西医学和中医学对冠心病和PCI术后虽在病理病机、疗效评判等方面有所区别,人们对其的认识也都在不断发展,大部分都可以应用到临床,故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和PCI术后是值得深入探讨和推广研究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更新要点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24(06):66.
[2] 胡盛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M].北京:大百科全书全书出版社,2015:7.
[3] 刘莹,陈庆伟,吴庆等.老年人增龄、性别差异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03):403-407.
[4]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M].中国微循环杂志,2017,32(6):12-13.
[5] 高阅春,何继强,姜腾勇等.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3):178-182.
[6] 曾高峰,刘康桐,丁翠芬等.吸烟对国人血清对氧磷酶活性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2):75-76.
[7] 薛一涛, 苏文革. 浅析冠心病情志因素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J].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3):134-136.
[8] 方莉娜,张静.促炎-抗炎平衡在冠心病中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31(04):394-396.
[9] 李震霄,邹洪梅,孟晓萍.氧化应激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17(8):702-705.
[10] 姚丽梅,刘唐威.2016ESC/EAS 血脂异常管理指南[A].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474-481.
[11] Luo J,Xu H,Chen KJ.Systematic review of Compound Danshen Dropping Pil,a Chinese patent medicine,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Evid-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3,8(3):243-246.
[12] 杨俊.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伴抑郁焦虑症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6861-6862.
[13] 葛均波.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增刊):5-6.
[1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13[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1-103.
[15] 韩雅玲.2016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解读[J]. 临床军医杂志, 2016,44(05):441-443.
[16] 问寇娜,曲华,王铭铭,等.史大卓教授辨治也绞痛的经验总结[J].世界中医药,2016,8(4):659-661.
[17] 尤金枝. 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候演化规律研究[D]. 陕西:陕西中医学院,2014:1-5.
[18] 蔡天金.邓老健心方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1-6.
[19] 蔡茵萍,刘子良,熊文盛.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PCI 术后患者正五聚蛋白3和脂联素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185-187.
[20] 金国余,杨艳萍,雒焕文.益气活血经验方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6,48(04):23-25
[21] 王培利,王少丽,张大武等.益气活血中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气虚血瘀证候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5,56(24):2104-2107.
[22] 王莉萍,冯寒.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干预冠心病PCI 术后再狭窄临床疗效[J].中华中医药学学刊,2014,32(2):444-446.
[23] Chen KJ,Shi DZ,Xu H,et al. XS0601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restenosi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355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china. china Med,1 2006,19(1):3-7.
[24] 商洪才.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研究通过专家组验收[J].天津中医药,2010,27(4):266.
[25] 李成伟,袁峰,李晓娟.芪参益气滴丸干预PCI 术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和左室功能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2):1441-1443.
[26] 苗建波.芪参益气滴丸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中药杂志2015 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中国中药杂志社,2016:2.
[27] 陈鹏,王磊,张俭等.冠脉血运重建术后再发心绞痛的中西医干预政策[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2):1238-1239.
[28] 王丹亭,王琳,殷惠军.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用药规律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1):66-69.
论文作者:崔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冠心病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心绞痛论文; 中国论文; 杂志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