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国家核竞赛加剧及其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东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12月,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第27届首脑会议决定启动和平利用核能计划,此举在国际社会引起普遍关注。截至目前,中东已有十多个国家制定民用核开发计划。这一新动向不仅将引发中东核竞赛,使该地区地缘政治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也威胁到中东乃至全球的稳定与安全。
一
2006年是中东核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建立中东无核区和中东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的阿拉伯国家突然集体高调宣布要加入“核俱乐部”。2006年3月,阿盟秘书长穆萨在阿盟首脑会议上呼吁阿拉伯国家“迈入核俱乐部”,以和平利用原子能。9月,阿盟外长会议呼吁阿拉伯国家联合行动,加大核技术研究,加强核能的和平利用。同月,海合会秘书长阿提亚呼吁阿拉伯国家共同合作,制定一个地区核能计划。12月10日,海合会峰会决定,海合会成员国将研发和平利用核能技术,并着手制定联合发展核能的计划。
从国家层面看,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国家开始了民用核技术研究和开发。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谷口富裕披露,埃及、沙特、阿联酋、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六国已向该组织表示有兴趣发展民用核能,建造发电量在100-300兆瓦的小型核电站。①2006年9月,穆巴拉克总统表示埃将重启和平利用核能计划,加大民用核项目的科研力度,更好利用核能。②10月27日,埃外长盖特强调将在10年内建成第一个核电站,电站选址在达巴,装机容量1000兆瓦,计划投资约15亿—20亿美元,2015年完成。土耳其油气资源匮乏,早在1965年就开始进行核电站建设可行性研究,也多次决定建造核电站项目,但最终也因资金短缺等原因下马。2006年4月,土能源和资源部长表示将在黑海城市斯诺普建造第一个核电站,厂址由总理埃尔多安亲自选定。③6月,埃尔多安宣布将于2015年前修建3座核电站。④曾公开“弃核”的利比亚也已启动了民用核计划。2004年,卡扎菲在会见法国总统希拉克时第一次明确表示希望法帮助利发展民用核能。2006年3月和6月,利比亚分别与法国、英国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12月,利比亚与一家阿根廷公司签订合同,对利现有的一座小型研究性核反应堆进行修复;利还有意与该公司合作兴建一个新反应堆。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于2006年3月和11月两次专门就能源问题主持召开内阁会议,决定研发核能。12月,突尼斯与法国签订一项和平利用核能的科技合作协议,使其在研发和生产核电方面进入一个新阶段。摩洛哥媒体透露,由美国通用公司提供的摩洛哥首座2兆瓦研究型核反应堆于2006年12月正式运行。⑤
截至目前,包括以色列和伊朗在内的已有或已宣布核开发计划的中东国家已达到14国。此外,长期以来,以色列和美国等西方机构一直指责叙利亚有核开发秘密计划。
二
中东大多数国家油气资源丰富,海湾更是全球油气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如今在以色列和伊朗核问题愈演愈烈之时,阿拉伯国家突然弃油不用,纷纷选择造价不菲的核能,提出核开发计划,主要有三大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首先,伊朗核问题引发“多米诺效应”。中东国家表面上对伊朗民用核计划并不反对,强调其拥有核开发权利,但私下对伊核开发却颇为担忧。历史上,中东阿拉伯人、犹太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四大民族之间及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一直矛盾重重,相互竞争,甚至敌视。在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看来,拥核后的伊朗将打破地区力量平衡,危及其利益。目前美国以及国际社会在应对伊核问题上束手无策,伊核开发进程不断加快。若不出意外的话,一个拥核的伊朗在中东及海湾出现迟早将成为现实。届时,什叶派占人口绝对多数的伊朗将大大改变中东和海湾的力量对比,成为中东和海湾安全的威胁。在此情形下,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备受压力,不得不加入“战团”,开始发展自己的核计划。一位土耳其将军明确警告:“若伊朗拥有核武器,那么土耳其也将不得不发展核武器。”⑥
其次,以色列核威慑的刺激。以色列有核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保有核武威慑是以色列应对阿拉伯国家压力的一张王牌。以一直坚持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拥有核武器的“核模糊政策”。这样做有几大好处:可给对手造成核威慑;避免国际社会的批评甚至制裁,免受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约束;避免中东国家加入核竞赛,危及其核垄断地位。但是,正如以色列安全专家所言,以长期以来的“模糊”政策早已成了“确定”⑦,国际社会普遍视之为拥有核武的唯一中东国家。对阿拉伯国家而言,在阿以对抗中本已占据绝对军事优势的以色列拥有核武器之后,对它们的威胁更大了,战胜以色列几乎成为不可能。因此,解除以色列的核武库一直是阿拉伯国家努力争取的目标。早在1974年,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首先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建立“中东无核区”的建议。1990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又提出建立“中东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的倡议。这些倡议主要是针对以色列。多年来,阿拉伯国家一次次在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不结盟运动等场所提出以色列的核问题,要求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及西方向以色列施压,迫其放弃核武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但是始终未能取得进展。目前,以色列仍是唯一未加入NPT的中东国家,而且在其战略安全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善前,要其放弃核武几乎没有可能。在此背景下,阿拉伯国家必须寻求自己的威慑武器,而核则是选择之一。事实上,伊拉克萨达姆政权选择核发展道路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打破以色列的核垄断。沙特情报部长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强调,是以色列的核武库挑起了中东的核竞赛。“以色列拥有核武器是短、中期内海湾安全最危险的战略威胁。它促使地区某些国家加入核武竞赛,不仅推动该地区国家调整政策并和有核国家结盟,也刺激温和国家作出拥有核技术的决定,以维护地区军事力量的平衡,捍卫自身利益和信仰。”⑧
第三,美国政策的影响。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美国在核不扩散问题上持双重标准刺激阿拉伯国家重启核计划。美将维护以色列的生存和安全作为其中东政策的主要支柱之一,除给予以色列一边倒的支持外,还竭力维护其绝对军事优势,包括核优势。因此,美对以色列拥有核武的事实一直视而不见,不愿压其加入NPT,并一次次否决阿拉伯国家有关反对以色列拥有核武和建立中东无核区的提案。与此同时,美国对阿拉伯国家和伊朗核开发却竭力限制。对伊拉克,美以萨达姆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对其动武。对伊朗,即使在IAEA至今未找出伊朗涉嫌核武开发证据的情况下,美仍竭力将伊核问题提交安理会,并对其制裁。而且,布什政府内部不乏对伊朗动武,摧毁伊核设施的声音。对此,西方媒体甚至质问:以色列有核,为何伊朗就不能有?毕竟,伊朗是NPT成员国,并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核查,而以色列不仅拒绝签署NPT,且反对国际核查。因此,“在以色列已承认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西方对伊朗施加压力不是显得过于荒唐了吗?”⑨同样,以色列有核,阿拉伯国家为何就不能有呢?美国实行双重标准的另一实例就是在印度、巴基斯坦核问题上的态度。虽然这两国进行了核试验并拥有核武,且拒绝签署NPT,但美还是与巴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给予巴非北约成员主要盟国地位;与印度签署核合作协议,向印提供民用核技术、核燃料和核反应堆,并出售先进战斗机。这不仅加深了中东国家对美意图的疑虑,意识到美完全站在以色列一边,对阿拉伯国家发展核奉行歧视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以色列的核垄断,而且使它们认识到,一旦迈进核门槛,美最终会予以认可。
另一方面,布什政府的新中东政策使中东地缘政治剧变,战略安全环境恶化。“9·11”后,布什政府决意对中东进行全面改造,致力于建立一个民主的新中东。在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对伊朗、叙利亚施以威胁,孤立、制裁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哈马斯以及黎巴嫩真主党的同时,大力推行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向埃及、沙特等美传统盟国施压,要求其进行民主改革,举行选举。这一政策导致整个中东陷入动荡,地区安全状况日益恶化,美传统盟友的安全感及对美的信赖度下降。此外,由于萨达姆政权没有足以对美构成威慑的核武器,导致被美推翻,进一步促使中东国家决心远离美国及其安全保护伞,并加强自身的安全建设,其中包括核武开发。
此外,阿拉伯国家纷纷提出核开发计划是在警告美国和国际社会。阿拉伯国家目前的核开发计划大多还停留在口头阶段,核技术“相当幼稚”,距离具体实施还有一段距离。尤其是“海合会”国家,其用意更多是作为一种外交姿态,警告美国及国际社会,要求其支持建立中东无核区,并加大介入力度。阿联酋的海湾研究中心主席称,“海湾国家是想表明,如果伊朗核技术继续的话,将迫使我们也成为具有核能力的国家”。⑩沙特告诫美国,“要么阻止伊朗,否则我们也要有”。如果国际社会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这一外交姿态恐将成为现实。(11)
三
出现核中东的危险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东乃至全球所面对的一个战略难题。这一新的事态发展会给该地区乃至全球带来一系列重大影响。
从地区来看,首先,中东无核化和建立“中东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的目标正日益成为泡影。以色列和伊朗的核发展所引发的“多米诺效应”日益显现,中东地区的核不扩散面临严峻挑战,地区核竞赛加剧。沙特媒体称,从目前海湾地区的情势看,“本地区已经陷入核军备竞赛”。(12)未来的中东恐将成为全球核开发最集中的区域之一。防扩散专家诺哈·弗尔德曼称“第二个核世纪”已经来临。(13)其实,用“伊斯兰核世纪”即将来临可能更为贴切。
其次,本已十分脆弱的中东安全环境将愈加险恶,解决地区问题难度加大。自二战结束以来,中东陷入持久冲突与动荡之中,长期面临纷纭复杂的民族和宗教矛盾,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肆虐,如今核因素的加入,打破了中东旧的游戏规则,“相互确保摧毁”概念也应用到了中东。这不仅增添了该地区新的威胁如核战争、核泄露威胁,也使固有争执更加复杂、危险。正如英国《泰晤士报》所称,中东已处在最恐惧的时代边缘。(14)沙特情报部长阿齐兹也指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中东扩散将使整个地区的安全问题更加复杂。(15)
第三,伊朗、以色列核政策将受到负面影响。沙特、埃及和土耳其等国决心发展核恐难以动摇伊朗发展核的意志。伊朗已提出愿意帮助这些国家发展核,与之分享核技术。事实上,这些国家的核诉求反而可能强化伊朗核研发的决心,使伊核解决难度进一步增大。以色列将不再拥有核优势,其安全环境将恶化。“以色列最担心的,不是伊朗朝以色列扔导弹,而是所有中东国家加入核技术竞赛。”(16)在中东日益核化的新安全环境下,以色列有可能被迫放弃长期坚守的核模糊政策,通过增大拥核的透明度来进一步放大对阿拉伯国家和伊朗的核威慑。2006年12月,以色列总理奥尔穆特在德国接受采访时一时失言,将以色列与美、英、法、俄等核大国并列,实际上默认了以色列核武库的存在。而且,最近以色列从德国购进核潜艇,使其拥有了第二次核打击能力。以色列放弃核模糊政策,强化核打击能力,可能进一步加剧地区核竞赛。
第四,中东地缘政治和战略安全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预计,2015年后的中东将至少出现埃及、阿尔及利亚、以色列、土耳其、沙特和伊朗等六个核大国,传统的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将重组。以色列长期保持的绝对军事优势将因其他国家拥核而相对削弱。拥核后的伊朗在海湾、中亚的影响力会进一步增强,且随着什叶派势力扩张,逊尼与什叶两大派的地区竞争势必更加激烈。以阿拉伯世界“老大”自居的埃及将因拥核而重生,中东大国地位加强。土耳其作为欧亚大陆的枢纽地位进一步增强,对欧洲的发言权将随着拥核而增大,但也可能因此影响其加入欧盟。沙特安全力量长期羸弱不堪,严重依靠美国保护的局面将大大改观,成为海湾的真正强国。
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再次面临严峻考验。从印、巴核试验冲击到伊朗核危机,再到朝核试验,全球核不扩散体制的漏洞显露无遗。作为NPT成员国,中东国家有权开发核能,国际社会并无反对理由,但难以确保其真正用于民用。如伊朗核开发问题,一方面国际原子能机构无法确认伊是否开发核武器,但美国始终对伊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却又拿不出证据。像日本一样拥有核能力而不直接拥有核武器,已成为中东国家核发展的重要目标,这也是NPT面对的新挑战。与此同时,核中东将冲击美国的利益与安全目标。核扩散已经成为美最大安全威胁和挑战之一。美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将受到挑战,拥核后的中东国家对美依赖减小,独立性增大。越来越多的国家拥有核威慑,使美不能再在中东恣意妄为,大棒政策日益难以通行。核中东也将挑战欧盟的利益和安全目标。作为中东近邻的欧盟因不断扩大,内部穆斯林人口激增,对中东能源依赖日益加深而与中东越来越接近。这一接近不只是地理上的,更多是安全和利益上的相互依赖。2003年《欧盟安全战略》文件明确指出,来自周边地区尤其是中东北非的恐怖主义、大规模武器扩散、地区冲突、治理失败、非法移民、武器和毒品走私是欧盟面临的主要安全挑战。(17)对欧盟而言,一个动荡不宁且核化的中东是一个重大安全挑战。此外,鉴于全球对中东,特别是海湾油气资源的严重依赖,在一个完全核化的海湾,如何保障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建立政治和安全互信,以“非零和”概念取代“零和游戏”观念,保证海湾能源向全球安全而稳定的供应,将是摆在世人面前的重大安全课题。即使不从冲突和战争角度考虑,海湾国家的核管理能力也令人担忧,防止核污染也是重要课题。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一个新的中东安全秩序,尤其是作为世界石油中心的海湾的安全体系,已迫在眉睫。
注释:
①"Arab States Consider Nuclear Power," Middle East Economic Digest,Vol.50,No.44,November 3-9,2006.
②“穆巴拉克称埃及将加大民用核项目科研力度”,新华网,2006年9月21日。
③"Turkey Determined to Build Nuclear Power Plant:Official," Xinhua Agency,April 15,2006.
④Nuclear Steps Put Region on Brink of Most Fearful Era Yet,The Times,Nov.4,2006.
⑤[摩洛哥]《经济学家报》,2006年11月29日。
⑥"Turkey's Nuclear Ambitions," http://www.Qantara.de/webcom/show_article.php/_c-476/_nr-576/i.html,Dec 5,2006.
⑦“奥尔默特发表有核言论之后受到抨击”,[美]《洛杉矶时报》,2006年12月13日。
⑧"Israel provoked nuclear race in Gulf:Saudi,"AFP,December 8,2006.
⑨“以色列有,伊朗为何不该有?”德国之声电台,2006年12月13日。
⑩Hassan M.Fattah,"Arab Nations Plan to Start Joint Nuclear Energy Program," New York Times,December 11,2006.
(11)Howard LaFranchi," Iran Nukes Prompt Concerns within Mideast,"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December 14,2006.
(12)“海湾地区展开核竞赛”,[俄]《独立报》,2006年12月18日。
(13)Noah Feldman,"Islam,Terror and the Second Nuclear Age,"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October 29,2006.
(14)"Nuclear steps put region on brink of most fearful era yet," The Times,November 4,2006.
(15)"Israel provoked nuclear race in Gulf:Saudi," AFP,December 8,2006.
(16)“穆巴拉克王朝的核武器竞赛”,[以色列]《亚特新闻网》,2006年9月24日。
(17)"A Secure Europe in a Better World:European Security Strategy," http://ue.eu.int/uedocs/cmsUpload/78367.pdf,December12,2003.
标签:中东历史论文; 以色列总理论文; 中东论文; 伊朗政治论文; 伊朗石油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 核能发电论文; 海合会论文; 阿拉伯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