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采用文献研究、现象分析等方法,从舞蹈学、体育学的视角,回顾了国标舞进入中国后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国标舞所特有的竞技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属性和其两性之间的区别,阐述了国标舞与其他项目的区别,并阐述了我国国标舞的属性近年来体现在教学、表演、奖设这三方面的发展。通过与传播学知识的结合,针对国标舞的特有属性,提出其双重属性应有机结合和与音乐紧密配合、把握国标舞发展的大方向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我国国标舞;竞技性;艺术性;区别;结合;发展
1.前言
拉丁舞(Latin Dance)最早起源于11世纪、12世纪的欧洲、北美地区。它经历了由民间舞发展成为宫廷舞继而发展为社交舞,最终在1924-1929年被美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加工、美化、规范为竞技性赛事拉丁舞的阶段[1]。拉丁舞包括了恰恰(Chacha)、伦巴(Lumba)、桑巴(Samba)、牛仔(Jive)、斗牛(Paso doble)五支舞。自从20世纪80年代拉丁舞逐渐风靡中国,各类拉丁舞竞技赛事也在每年如火如荼地举办着,拉丁舞竞技比赛中包含着艺术性表现形式和竞技性表现形式。而关于我国拉丁舞竞技比赛中艺术性表现形式的研究较少,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我国拉丁舞竞技比赛艺术性表现形式的内容以及艺术性表现形式正在增强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拉丁舞综合素质人才,提高艺术性表现形式和竞技性表现形式的融合度的建议,实现共同推动国标舞长远性发展的意义。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拉丁舞竞技比赛中艺术性表现形式的内容、拉丁舞竞技比赛中的艺术性表现形式在我国的发展背景、拉丁舞竞技比赛中的艺术性表现形式与拉丁舞剧目中的艺术性表现形式的区别及近年来我国拉丁舞竞技比赛中的艺术性表现形式增强所体现于编排、表演、评分标准方面的典型案例。本文采取广泛涉猎、重点个案深入剖析的点面结合策略,使文中论点的论证兼顾特殊性与一般性。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大量翻阅图书馆文献以及在线阅读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关于体育舞蹈学、舞蹈学(尤其包括芭蕾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拉丁舞专业的书籍和论文,对其所涉定义、性质、个案进行整合研究,按照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原则寻找不同项目的个性与共性,由此作出对照比较,为本论文的论点论证提供理论依据。
2.2.2 案例研究法
通过研究2008年、2013年、2017年CDSF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职业组拉丁舞前三名的伦巴、恰恰、桑巴三支竞赛组合的案例,阐述近年来我国拉丁舞竞技比赛造型性动作数量的逐渐增多,以此论证我国拉丁舞竞技比赛中艺术性表现形式体现在编排上的增强。通过研究21世纪初期至现如今我国拉丁舞选手在国际上竞赛的排名的提高和获得荣誉的增多的案例,以此论证我国拉丁舞竞技比赛中艺术性表现形式体现在表演上的增强。
3.有关我国拉丁舞竞技比赛中艺术性表现形式的内容
大型的拉丁舞竞技性比赛中,评委们将对选手的时值和基本节奏、身体线条、整体动作、表现力、步法技巧作出评判,依据比赛的评判标准,选手们往往会在舞蹈的艺术性表现形式和竞技性表现形式上长期训练,以达到竞赛事尽最大程度展示自身基本功及表现力、吸引评委注意,为赛绩加分的目的。
3.1 拉丁舞的艺术性表现形式
拉丁舞的艺术性表现形式,即以拉丁舞为动作语言,在达成自身组合的完成性的基础上,在舞蹈中体现出对技术动作组合构成规律、舞种形成的文化背景、舞蹈所传达的文化思想及艺术表达的特殊性的认识。
3.2 我国拉丁舞竞技比赛中的艺术性表现形式
我国拉丁舞竞技比赛中艺术性表现形式的内容主要涵盖了对动作细节的把控、对音乐节奏的独特切分、对组合中突显线条与空间及连贯性的处理、对不同舞种特点的明确展现、对舞蹈中情感的自然流露、对舞伴间相互配合的引带与跟随关系的精准运用。
3.3 拉丁舞竞技比赛中艺术性表现形式内容的具体要求
3.3.1 动作细节
动作细节包括手位脚法、重心转移、发力方式。在手位脚法中,女士主要采用“兰花指”,男士大拇指张开,虎口朝上。手位的摆放及手指的修饰要在身体姿态的快速变化中精准定位,灵活控制;脚法采用小八字脚位,脚背绷直,脚位转换时通常须经过脚踝位置,出脚快速,落脚明确。在重心转移中,明确重心位置和转移重心的时间,重心从动力退转换到主力腿时,将胯部摆荡到主力腿前脚掌。在发力方式中,经过主力腿的脚掌作用于地板,传导给腿部,通过膝盖的屈伸转动带动胯部和身体转动。
3.3.2 组合的视觉效果
优化组合的视觉效果中包括了对线条、空间、连贯性的处理。处理线条时,要通过运动中的身体姿态的持续保持来实现,即常规动作中始终保持抬头挺胸,腹部核心效果,背部肩胛骨推住;通过静止中的造型性动作来实现,即展示个人或舞伴间身体形状的美感。处理空间时,要借助肢体动作在高度、宽度、深度这三个纬度中伸张和延展,即整体套路的动作路线所展现的地面空间、两人位置及方位的变化所表现的水平空间、两人动作高低的变化所表现的垂直空间。处理连贯性时,要保证组合中动作与动作间的连接符合技术动作组合构成规律,不刻意表现某一动作而破坏运行规律,组合按照指定步伐、高级步伐、旋转类动作、难度动作、舞种融合类动作、线条造型类动作由多到少的使用频率进行编创。
3.3.3音乐节奏切分
拉丁舞对音乐节奏有严格的规定。伦巴的节奏为4/4拍,每分钟28~31小节;恰恰的节奏为4/4拍,每分钟32~34小节;桑巴节奏为2/4拍,每分钟45~56小节;斗牛节奏为2/4或6/8拍,每分钟60~62小节;牛仔节奏为4/4拍,每分钟40~46小节[2]。选手在竞赛时,必须准确无误地按照节奏舞蹈,但在清晰地跳对音乐节奏、不改变原有舞步的基础上,将每一小节的节奏作一些特别的处理,将会是吸引评委的加分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桑巴为例,它的节拍数为one two theee,拍值为3/4,1/2,3/4拍,在一个小节中的节奏中相对匀速。但经过对音乐节奏的切分处理,将节拍数处理为one a two and,拍值为3/4,1/4,1拍,既加快了出脚速度,又为身体的弹性留足了时间,使得整个舞蹈快慢有致,凸显出身体的大幅度。
3.3.4明确展现舞种特点
在进行五支舞的竞赛中,必须将每一支不同的特点明确展现出来,不能将其混淆。伦巴主要展现腰胯的摆动,以“八字划”运动为主;恰恰主要展现较强的流动性及出脚上重心的速度,以锁步为主;桑巴主要展现膝关节的弹动和骨盆的前倾;斗牛主要展现腿部的自然弯曲、骨盆的前倾、上身的挺拔和身体的平衡;牛仔主要展现吸腿弹跳和上身放松。
3.3.5情感与舞蹈的结合
随着舞蹈组织中动作展现力的递进和音乐层次的起伏,选手的情感需投入其中,跟随舞蹈展现柔美缠绵或激情四溢,自然流露情感将四周带入选手想塑造的意境。
3.3.6引带与跟随关系
男伴通过手的连接、身体的方向、重心的牵引告诉女伴下一步的方向和动作,女伴在接受到信号后跟随男伴的指引,在自己的重心上完成动作,双方遵循不破坏对方重心的原则。
4.拉丁舞竞技比赛的艺术性表现形式在我国的发展背景
拉丁舞最初进入中国是在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拉丁舞是以交谊舞的形式,作为一种社交手段率先在上海地区的留洋人士和名媛之中风靡,但由于其只是用于娱乐放松和调节宴会气氛,舞蹈动作缺乏规范性和严谨性。直到1986年,基于日本与中国文化友好交流的背景,日本业余舞蹈竞技协会会长山口繁雄先生积极推动拉丁舞在中国的传播,这个时期的拉丁舞才在中国被正式地分门别类为一个舞种,并在动作标准上有了明确的规定。不过由于拉丁舞在我国起步较晚,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它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十年的磨合时期,如出现了学生想学拉丁舞却不知找哪位老师,而老师们的动作也是按照国外选手的动作依葫芦画瓢,仅仅只是一知半解的情况。但在此后,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众多学校陆陆续续开设了体育舞蹈专业,逐渐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拉丁舞专业选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他们有机会参加国外的拉丁舞大型比赛,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与学习中,他们获取到了大量与国际接轨的最新颖的跳法与最精准的知识,如我国第一批职业拉丁舞选手尹卫东、龙卫敏在1996年代表中国大陆参加世界国际标准舞大赛时,作为唯一一对黑头发黄皮肤的拉丁选手捧走了冠军奖杯,而在2000年英国国际公开赛中他们又成为了唯一一对进入世界职业拉丁舞新星前24名的中国选手。而像他们一样高水平的选手们退役后都选择了培育下一代年轻选手,我国的拉丁舞领域的精英人才也越来越多地涌现不绝。不过,在以极速培养拉丁舞专业选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选手们往往一味地模仿国外选手的肢体动作,过分追求外在的视觉效果和竞赛排名,而忽略了舞蹈本身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挖掘其文化内涵,在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才会有对动作质量的严格把控、对拉丁音乐的现场即兴反应能力和自然的情感流露。在这段瓶颈期之后的中国恰好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和学校注重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化素质树立的大时期,新一代的拉丁舞选手们开始反思拉丁舞的艺术内涵,对拉丁舞有了自己的思想创新,使拉丁舞这个异国文化在我国选手的身上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
5.拉丁舞竞技比赛与拉丁舞剧目中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区别
拉丁舞赛事包括了拉丁舞竞技比赛和拉丁舞艺术表演赛。拉丁舞竞技比赛所展现的艺术性表现形式和拉丁舞艺术表演赛中剧目所展现的艺术性表现形式相互区别。第一,目的不同,拉丁舞竞技比赛中,在初赛时,一个组别的人数一般在30对左右;进入复赛时,一个组别的人数将被会缩减到15对左右;进入决赛时,一个组别的人数再次被缩减到6对。选手们为了得到心中渴望的名次,必须使尽浑身解数,在紧张比拼的气氛中表现得比同组选手更加优秀,吸引到评委的注意力。而在剧目中,拉丁舞选手们则会选择另一种方式表现舞蹈,他们更偏向于展示一个完整的作品,仿佛在用舞蹈的肢体动作讲述故事。在舞蹈中,他们会随着剧情发展真情流露,表情有喜怒哀乐的变化,目的是让观众从其细微的身体语言中体会到作品的内涵和思想。
第二,内容不同,虽然拉丁舞竞技比赛和拉丁舞剧目中,表演的组合里面都包含了拉丁舞的基础性动作、技巧性动作、造型性动作、旋转性动作,但拉丁舞剧目中的动作内容有时还会添加其他舞蹈语言以增强整个剧目的多样性和观赏性,如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并且舞蹈内容不再限于套路本身,还包括了舞蹈与舞美、灯光的配合,与选手服装、造型的配合,而更核心的内容是剧目的主题,通过戏剧性的情节和精心设计的细节丰富舞蹈作品的血肉。如在国标舞剧《花样年华》中,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一个女子和一个男子的爱情悲歌:一个清水芙蓉般的少女,爱上一个踌躇满志的少年.后来少女被星探发现,走进充满诱惑的名利场,成为富有绅士们的追逐对象,开始了单纯爱情与复杂欲望的抉择.富有的绅士们在十里洋场有没完没了的香艳情事,女子转眼如秋花般凋零.伴着令人心碎的回忆,把心埋葬是她唯一的解脱,同时也埋葬了她的纯真爱情和年轻的生命.而那位始终目光清澈的少年带着爱和忧伤,走向追求真和美的理想彼岸。作品中配合了故事发生的旧上海年代,由40多个身穿旗袍和身穿绅士西服的男男女女们在五光十色的舞台上莺歌燕舞,女舞者们围绕在豪杰大佬们身边,在桑巴的元素中大幅度地扭动着身体线条,尽显香艳妖娆与纸醉金迷的欲望百态,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在清风阳光的青春校园里一对真爱的少男少女在一束白色追光灯下跟随着华尔兹的音乐轻柔地舞蹈着,尤其女主角身披一条纯白无暇的丝巾,宛如雨中夏荷般清新飘逸在舞台中。而这个纯真少女终究没躲过光与影的诱惑,在周围攀权附势的交际圈下心理也逐渐扭曲,在被富豪们铺满了金钱与鲜花的舞台中迷失了自我,终究也成为了与那些争奇斗艳的女人们无异的一员。但当最后一幕,舞台又回归到充满轻歌曼舞的百乐门时,各路大佬们身边又换了一批更年轻美丽的女子,这时,舞台的光渐渐暗了下来,女主角在聚光灯下穿过人墙,悲哀惆怅地看着镜子中风采已逝的自己,凄凉地在伦巴的音乐中一边踌躇一边神伤,在曲终人散时,只留下一根长长的纯白丝巾横挂在舞台上,整个舞剧在声音已不清晰的老式留声机中落下帷幕……。舞剧中所有道具、灯光、造型都配合得相得益彰,为这个浓墨重彩的戏剧性舞台添砖加瓦,使整部作品都熠熠生辉[3]。
第三,赛事分组不同,拉丁舞竞技比赛中,所有拉丁舞选手按照年龄、舞种、专业或非专业被分为不同的组别。其中,职业组分为职业A、B、C组;专业组分为成人组拉丁舞组,青年组拉丁舞组,少年A、B、C组拉丁舞组;业余组分为业余A、B、C、D组拉丁舞组,少年A、B、C、D组拉丁舞组,壮年A、B组拉丁舞组,常青A、B组拉丁舞组。而表演拉丁舞剧目的拉丁舞艺术表演赛中,以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分组,选手们任选题材、创作手法,并且不用像拉丁舞竞技比赛中必须跳出拉丁舞的规定套路。
参考文献
[1]杜静歌.解读国际标准舞在中国的发展历程[J].菏泽学院学报,2013(35.4):86-88.
[2]陈亚.影响我国拉丁舞选手竞技能力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11.
[3]张艳枚.中国体育舞蹈民族性创新现状调查与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15(3):117-122.
论文作者:肖紫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拉丁舞论文; 艺术性论文; 动作论文; 表现形式论文; 竞技论文; 选手论文; 舞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