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特征_政治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特征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特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农村论文,特质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价值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06)2-064-0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目前我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一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和谐的因素,如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如封建意识、小农观念、迷信思想与科学理性精神、现代市场观念、社会化大生产观念的冲突;某些消极观念与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义利观的相背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农村的非组织化倾向的对立;部分农村干部群众民主法制观念淡薄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矛盾;落后的、愚昧的消费方式与现代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不和谐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发生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表现出特有的价值特征。

一 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生产发展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为增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农村经济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运用科学理论和高尚思想,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直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能够形成一定的经济文化、经济道德和经济思想,即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以此影响整个农村社会的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它不仅激发人们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还帮助人们确立效益观念、时间观念、科技意识,进而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面进步。

1.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生产力,归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归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根据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规律,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劳动者的关系看,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发展。首先,激发人的活力,即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和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加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其次,变革生产关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认识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新的适合新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必要性,使劳动者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坚韧不拔的思想政治品质,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去,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中起着推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劳动者对激发科学技术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有明确认识。它培养劳动者的思想品质,能调动起劳动者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思想理论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思想前提,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导向和调节的作用。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任何一种社会,在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都要以自己的思想体系影响社会生产,制约经济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有关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灌注于人,就成为经济建设的有力保证。首先,它保证我国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产生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其次,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我国经济基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定向导航作用,势必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迷失方向。最后,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着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和强大的政治优势的市场经济,这个政治优势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又是使经济沿着正确方向有序运行的有力保证。

3.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农村经济进步的良好环境。毋庸置疑,任何社会形态的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都要受到思想意识的支配,而思想意识又有先进与后进之分,要促使物质生产及经济建设的提高和发展,就必须破除落后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和谐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村经济进步的重要作用之一,就在于扫除精神障碍,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具体地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人们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经济的进步问题,使人们的眼光从片面的、狭隘的纯经济增长的旧框框中解放出来,代之以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发展观念,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总的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首先,形成有利于经济进步的认识环境。其次,形成有利于经济进步的道德环境。最后,形成有利于经济进步的社会心理环境。

二 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

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建设“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特征和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可以说,没有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民主”,就没有农村的社会稳定;没有农村的民主政治,就没有全社会的政治发展。“管理民主”是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加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不断促进农村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法制化,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各项利益。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起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夯实人们的政治理想信念。我国农村正处在一个历史的转型期,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新旧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相互碰撞,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样化,价值观念和利益趋向层次不一,社会心理复杂多变,行为方式各具特点。既有要求民主平等、个人权利的愿望,也有羡慕和不拒绝特权的心理;既有尊重法律,按法规办事的意识,同时又不受法规观念的影响;有的人“金钱至上”“自私自利”观念严重,对共产主义的信念,社会主义的信心,集体主义的关心有所淡化,这一切都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挑战。如何面对农村思想观念的新挑战,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党正确处理同农民的关系,始终把广大农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靠的是什么?就是靠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靠不断地给农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靠对农民坚强有力的组织工作和服务工作,还靠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我们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对人们精神生产、思想观念的导向和调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限制和取缔与党的建设相对立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产品,揭露和批判与新农村建设相对立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公众政治舆论方向,净化社会的精神领域,鼓励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产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2.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既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责任感。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一种既支配自己又支配他人的社会行为,因而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持向党和国家负责与向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没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仅凭个人情感和意气去参与政治生活、产生政治行为常常是不利于民主政治建设的。为了提高农村广大人民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责任感,需要施行长期、系统而又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公民的民主意识。加强民主建设,民主意识很重要,民主意识差不可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民主。民主意识的培育,主要方式是引导公民参与政治实践。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当全体公民都能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利,依法表达自己的政治意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会有取之不尽的活力,才有可能将民主扩展到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三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公民的法制观念。科学的法制观念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保证。从某种意义来说,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公民法制观念不强有一定的关系,至今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仍残存的封建宗法观念对民主法制建设的影响很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尽管讲法,但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屡屡发生。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树立科学的法制观念。

3.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化为群众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有利于党的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反馈来自农村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倾听群众的呼声,使之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纵向和横向的社会联系和交往中,对于协调党和人民的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增强民族凝聚力,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江泽民说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任就落在了思想政治教育上。当然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仅靠思想政治教育还不够,还应和社会的其他功能系统形成立体的功能网络,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治发展的目的。

三 促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包括建设农村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包括建设精神文明。而且,精神文明是整个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撑。所谓精神支撑,就是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发展方向。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一定要高度重视精神支撑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支撑建设,主要是通过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是一个目的系统,一定的社会观念、思想、知识、习惯、风俗等文化因子,如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相一致,则以积极的姿态加以吸取、编整,纳入其教育的体系。反之则予以摒弃,甚至以批判的方式,拒斥出教育体系,确保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肯定性选择,即吸收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的文化因子。在肯定性的判断基础上,吸收积极的文化因子,并进而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轨道,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否定性选择,即对与思想政治教育异向的文化因子的排斥,抵制与清除劣性文化对受教育者的侵害,借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反推力。对此当前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应从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吸收和批判改造。二是对西方文化合理借鉴和批判改造。

2.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变异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指社会或社会集团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里讲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即政治文化。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实现个体的政治、道德的社会化。作为传播政治文化的基本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现象,而且也是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每个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学习、模仿、影响等)获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知识和政治情感。同时,社会凭借各种手段,传播政治信息和意识形态,使人们接受政治生活的思维和行为的基本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之文化变异性功能,即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改变社会文化内容与结构,使其不断发展的功能。建国后,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教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培养,在改变旧文化、形成社会主义新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深远持久的。在现代条件下,通过促进各种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从而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

3.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创造功能。当今社会,社会文化除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等主流文化以外,还有如社区文化、村镇文化、家庭文化等的非主流的各种亚文化形态,这些亚文化现象有一定的自发性,其中包括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应发挥自己的文化渗透功能,在传播社会主流文化的同时自觉吸收各种亚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将社会主流文化流到各种亚文化中去,引导其发展方向,调节社会文化冲突,创建良好的文化交流、文化吸收、文化融合氛围,以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在于为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造就大量具有创造活力的人,尤其是一大批具有创造发明能力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直接参与政治文化的创造、传播的过程中,对政治文化进行整理、组合,并以最恰当的方式进行传递实现着他的文化价值。

四 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而且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量事实表明,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统一。“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条件。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正确认识自然,牢固树立和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社会树立起新的生态观。思想政治教育使生态意识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对人们进行生态教育,从而明确人在生物圈中、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清楚地认识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从而树立生态意识,为调控生态平衡,达到协调而采取积极的对策。

1.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使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统一起来,道德责任和生态责任统一起来。一方面学校和社会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生态学知识的教学,使生态学的准则成为一种行为规范,而另一方面“人——自然”道德的教育则进一步赋予这种行为规范以道德、伦理学的意义。它培养人们的道德良心、道德信念,使生态的责任感深入人的心灵并与道德责任感溶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崇高道德情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人类的精神文明层次不断得到提升,使他们能在与自然交往中克服自我的近视与短视,以人类的生存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抛开既得利益,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从而使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

2.形成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千百年来,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中存在的是一种“人类中心观”,这种观念认为人类始终是自然界的主人和征服者,自然界一切必须服从于人类的利益和需要,人类对自然拥有绝对的使用和开发权,认为只要对人类有利,对其他存在物所采取的任何掠夺行为,都是合乎道德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纠正人们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帮助人们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了解人类只是自然大家庭一名成员,与其他成员之间只能是和睦共处,爱护与关心,惟有这样,人类的自我实现和幸福才能得到连续延绵和可靠保障。因此,批判地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避免“人类中心论”观念的负面影响,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直面的现实境遇。

标签:;  ;  ;  ;  ;  ;  ;  ;  ;  ;  ;  ;  

新农村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特征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