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与现实--论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_经济全球化论文

趋势与现实--论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_经济全球化论文

趋势与现实——论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负面影响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现实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问题已经成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对一些发达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已不再是口头上的时髦词语,它已然成了逼迫发展中国家开放国内市场的理论依据和敲门砖。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的后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妙,两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使许多人清醒了,开始重新估价经济全球化的后果。本文试图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一些负面影响,使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内容更清楚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关于经济全球化一词,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第一种看法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主要指由于高科技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变小了,正在成为网络社会和地球村;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了,相互联系更紧,相互依存也更深了。第二种看法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十分现实的事情,它的实质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次产业结构调整,不但表现在一些产业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投资和贸易比较开放的国家,比如美国和英国,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正在经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从而给经济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对于这两种有关经济全球化的解释,我更赞同后一种看法。前一种解释只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些表面现象,而后一种解释则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使人们能更具体地把握经济全球化的脉膊,进而揭示经济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特征。

经济全球化最根本的动力离不开资本的扩张性和利润最大化。一些西方学者在解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时,总是以资本主义发展和建立初期为出发点。如果他们的设定成立,那么经济全球化也可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的延伸。这样说的理由是,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列强虽然已把世界瓜分完毕,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还不能说是世界性的生产方式。少数西方国家采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大多则仍沿用原有的旧的生产方式,也有一些殖民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从本世纪中叶以后,这种状况开始改观,发达国家除了通过跨国公司相互投资外,还把发达国家国内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把这些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移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开始加快。

目前,全球范围内产业调整的工作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来完成的。根据联合国《1997年投资报告》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44万个跨国公司母公司和28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及附属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这些跨国公司为了保持或垄断市场份额,追求更大的利润,它们不再满足于在某一个国家获得利益,市场竞争的激烈性迫使它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进行资源分配。大量在国外投资,建立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成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在美国, 1995年最大的50家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占了美国对外投资的63%,英国占71%,德国占51%,澳大利亚占96%。数额巨大的对外投资使某些跨国公司能在世界范围内按同一标准提供产品或服务,而这种产品或服务的提供也能加深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认同感。

与以往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相比,目前出现的经济全球化现象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1.发达国家为摆脱经济困境,实现自己的资本国际化,通过跨国投资来建设全球化的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国际性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的结合比以前的国际贸易体系更具有全球性特点,因为在更大的经济规模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使经济全球化有了全新的内容;2.金融资本大量流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巨额金融资本的快速转移和结算不再是问题,而各国政府关于服务贸易的协定也给外国金融资本的进入打开了方便之门。千百亿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不仅给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也给出现全球性金融危机提供了前提条件;3.许多国家的政府对经济全球化持支持态度。一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在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改善投资环境和促进资金、货物、技术、金融及人员跨国流动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以政府行为推动本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二、经济全球化现实的负面影响

既然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成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那么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个产业调整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从全球化的目标来看,发达国家的产业调整目标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目标迥然不同。发达国家希望通过产业调整实现产业升级,把一些技术相对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污染比较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并通过对高新技术的垄断和在全球形成的生产销售系统来保持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性的产业调整始终处于不利地位,资金匮乏、技术落后使它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的过时产业转移,不得不接受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低附加值产品生产,不得不接受以国内市场份额换取技术升级的方法。如果有人希望通过“经济全球化”来实现世界大同、大家平起平坐的话,那他就完全想错了,因为所谓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明确地使他们的幻想破灭了。资源不平等分配、大范围的金融风险和全球贫富差别加大等现象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

到目前为止,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

1.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更强了,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如资金、技术、人才大都为发达国家所占有或支配,发展中国家是以所谓的“比较优势”加入全球经济的分工体系的。这种“比较优势”说到底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包括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生产和获取硬通货就只能处在国际分工体系的最底层,而长期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虽然能使发展中国家经济有所增长,但由于产业发展空间趋于狭窄,加上过份依赖海外市场,发展中国家内部产业严重失衡,对发达国家的依附程度也日渐加深。

2.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加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规模日渐扩大,逐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在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中,大量“热钱”用于炒汇投机谋利。据统计,90年代中期国际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额超过一万亿美元,而其中用于国际贸易的交易额不足2%。国际货币交换已与国际贸易中的物品交换相脱节, 规模庞大的金融活动早已失去了相应的物质生产与产品的支撑。大规模投机套利活动不仅直接打击了新兴工业国正常的经济活动,而且也没放过像英国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资本的金融投机行为导致原来欣欣向荣的东南亚经济在很短时期内灰飞烟灭,整个亚洲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中。

国际投机资本的猖獗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是分不开的。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和转移产业及技术时,逼迫发展中国家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开放金融市场。在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中,发达国家资本投机财团所支配的财力远大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实力,自然就能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亚洲金融危机是这些投机资本破坏全球经济稳步发展的最明显例证。

由国际投机资本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危害了亚洲国家的经济,而且也危及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旦以“信用”为基础的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大混乱,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就在劫难逃了。

3.贫富差距加大。许多人对于经济全球化寄予了美好的愿望,希望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过上富裕的生活。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说得再准确一点就是,一部分人利用经济全球化谋利,而另一部分人被迫接受其后果。前不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了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呼吁人们重新认识经济全球化,逐步缩小当前世界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报告指出,占全球1/5的人口生活在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他们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6%,全球出口市场的82%,外国直接投资的68%,全球电话总数的74%;而占全球人口总数1/5的贫困人口在上述几项上的占有率仅约1%。在平均收入方面,贫富国家之间相差74倍, 而在1960年,这种差距还仅为30倍。此外,200 名最富有者的资产超过占世界总人口41%的人的收入总和。在过去4年里,这200名富翁的财产增加了两倍,达一万亿美元以上,相反,每日收入少于一美元的穷人仍维持在13亿左右。

通过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提供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全球化几乎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但贫富国家并没有能够平等地分离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贫富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面对这种趋势,我们不禁要问,如果经济全球化不是为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仅仅是为了某些人牟取高额利润,那么这样的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意义吗?

标签:;  ;  ;  

趋势与现实--论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