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莉[1]2003年在《广西医科大学形态学网上学习系统的开发》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学习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新的变革。远程网络教学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转向大众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战略途径,在传统教学模式向网络教学逐步转化的过程中,开发高效的网上学习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的开发涉及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互联和web数据库发布等相关技术。本文结合医科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网络学习系统的实现技术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设计开发一种基于万维网的医学形态学在线学习模式。它是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结构体系,运用动态网页ASP结合后台数据库web发布技术,选用可视化网页开发平台Dreamweaver MX 及插件来实现。该系统的设计是以各组成学科的主要知识点为框架,面向学员,通过运用在线课件学习,自测考试,站内搜索,互动讨论和答疑留言以及仿真案例学习等主要功能,以实现个别化学习与交互式群体协同学习相结合的跨学科学习系统。特别是视图考题的实现,使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合二为一,检验学员识图鉴图的能力;仿真案例模块则实现基础教学与临床案例融会贯通,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龙莉玲, 黄仲奎, 秦宇红[2]2001年在《现代医学影像学诊断思维与模式》文中认为二十多年来 ,随着电子技术和医学工程学飞速发展 ,由传统的放射诊断学迅速发展成为包括 X线诊断、 CT、 DSA、MRI、U S、核医学以及由此而引申的介入性放射学的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在提高临床医疗整体水平中起到日益显着的作用 ,近年来又通过 PACS(
吉艳艳[3]2016年在《近四十年间来华国际学生教育研究(1973-2013)》文中研究说明国际学生教育是国际交流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输出国和接收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来华国际学生是指持外国护照在我国高等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的实施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注册接受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的外国公民。发展来华国际学生教育,对我国在弘扬中华文化、促进高教事业国际化、抢夺国际人才资源、增加国际贸易收益、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际学生来华学习,不仅受我国稳定的社会局面、较强的综合国力,生源国和中国的国际关系、双边贸易,中国的奖学金政策等宏观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学生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认可、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微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现代意义的来华国际学生教育,大致经历了初创、中断和恢复发展叁个阶段。建国初期至1966年,来华国际学生教育处于初创阶段,其教育管理实行与当时计划经济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其时来华学生规模小,生源国仅限于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周边民族独立国家,少数非洲国家和极少数资本主义国家;接收院校少,教育层次普遍较低,学习专业主要集中在语言和理工类学科。1966年至1972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来华国际学生教育中断。至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与多国建交。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国于1973年正式恢复大规模招收来华国际学生。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来华国际学生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来华国际学生实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体制也由单一封闭逐步走向开放和多元化,国际学生规模迅速增加,生源国几乎涵盖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学生层次均匀分布,学习专业几乎涵盖中国对国际学生开放的所有专业。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及世界人民对中国认知的提高,来华国际学生规模仍会呈现增加的趋势。然而在来华留学的新发展态势中,许多来华国际学生教育问题也随之产生,来华国际学生教育的事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如外语授课课程体系的建设、师资整体水平的提升、教育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改善等。来华国际学生教育要取得长足发展,保证“2020年50万”目标的顺利实现,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本文在分析总结1973年以来的来华国际学生教育基础上,借鉴并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对当前和今后来华国际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现实意义、研究价值;对本文研究对象及来华国际学生进行界定,并对选题的研究范围进行界定;对已有的选题所处领域的既有成果及研究史进行梳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来华国际学生教育的历史基础。此部分主要介绍现代来华国际学生教育即新中国成立至1972年间来华国际学生教育体制、发展状况,生源结构、经费来源、接收院校分布、专业结构等,并总结新中国成立至1972年来华国际学生教育的历史特点。第叁部分:新时期(1973-2013)来华国际学生教育的发展概况及管理体制之演变。本部分主要从1973年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教育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介绍了1973年后来华国际学生教育的时代背景;介绍了1973-2013年间来华国际学生教育的发展概况,并分析1973年—2013年封闭的来华国际学生教育体制逐渐过渡到以高等院校为办学主体的开放的教育体制,以及来华国际学生教育的政策和制度,如招收自费来华国际学生制度、实行来华国际学生学位制度、学籍和学历管理制度、汉语水平考试和预科学习制度等。第四部分:近四十年间(19732013)来华国际学生教育“来”之析。本部分主要分析了来华国际学生教育的“来”之影响因素,“来”之源以及“来”之途径。本部分首先运用推拉理论分析影响来华国际学生的影响因素,如中国政治、社会环境、外交关系、教育质量、就业和创业环境等;然后分析了来华国际学生生源国结构和洲别分布;最后分析了来华国际学生的经费来源,如中国政府奖学金、地方政府奖学金、学校奖学金、企业奖学金、交换生及自费生规模及分布等。第五部分:近四十年间(19732013)来华国际学生教育“学”之析。本部分主要分析了来华国际学生“学”在哪里、学什么以及以什么身份学的问题,从而具体分析了不同阶段来华国际学生接受院校分布、专业分布及学历结构等。第六部分:近四十年间(19732013)来华国际学生“管”之析。本部分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对来华国际学生的“管”,主要阐述了高等院校对来华国际学生的教学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政治管理、实习管理及参与社会活动方面的管理等。第七部分:总结与反思。本部分将总结1973——2013年间来华国际学生教育的发展规律,反思国际学生教育中的问题,并与国际上国际学生教育较发达国家的经验进行比较,以期得出历史经验、提出发展要求,即提出寻求适合于我国当前及未来来华国际学生教育发展的建议。
潘洪媚[4]2008年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广西高等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后,围绕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界掀起了讨论和实践的热潮。二十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以它们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教育信息化成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二十一世纪初进展较快,这得益于上世纪末各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对这一时期广西高校教育技术发展状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将会给现阶段各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经验和启示。本文主要通过对大量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力图整理出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广西高等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应用状况的资料和案例,通过对这些材料和案例进行分析,并与同时期国内外高校的应用状况做对比,从中总结出该时期广西高等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李波, 丁穗娟, 陈珲, 林小凤, 谢帆[5]2010年在《宽口径、互动化、开放式医学多媒体资源共享平台开发与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各高校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而基于校园网资源中心的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课题强调了资源信息中心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以获得更大范围的教学资源共享;着重探讨了资源信息中心的系统架构和资源的标准化建设、资源的共享机制和存储以及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并分析了建设资源信息中心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最后,介绍广西医科大学资源信息建设的应用概况。
唐忠, 程家龙[6]2009年在《信息时代现代医学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医学教育技术伴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成熟,它借助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全方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育环境。现代医学教育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强调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孟云超[7]2012年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影响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凋亡的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肝星状细胞(HSCs)共培养体系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HGFA)激活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后对HS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5组:①阴性对照组:纤维原细胞与HSCs共培养;②HSCs空白对照组:单纯HSCs培养;③BMSCs空白对照组:单纯BMSCs培养;④实验组:HSCs与BMSCs共培养;⑤HGFA干预组:HGFA以70ng/ml干预HSCs。用半透膜transwell insert建立上下双层细胞共培养体系,各组均培养24h、48h及72h,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的表面抗原及HSCs的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Cs中α-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细胞爬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GF的激活形式(即HGF-α链);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SCs的增殖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GF及HGFA的浓度。结果①不同浓度的HGF在各时间段对HSCs增殖无抑制作用,与HSCs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FA在各时间段对HSCs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在24hHGFA浓度为70ng/ml时抑制作用即开始较HSCs空白对照组明显(0.26±0.00vs0.13±0.04),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24h、48h时实验组中HGF-α链的表达量(24h,48h:30.10±3.74,34.30±1.24)与HGFA干预组(24h,48h:32.74±1.72,36.47±2.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2h实验组中HGF-α链的表达量较HGFA干预组的低(37.24±1.03VS40.44±0.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HGFA干预组在各时间段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中HSCs的凋亡率在24h、48h和72h均较HGFA干预组高,在72h最显着(40.77%±1.16%VS33.35%±2.04%),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HGFA干预组中HSCs的凋亡率在各时间段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④实验组及HGFA干预组的细胞上清液中HGF浓度的降低呈时间依赖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实验组细胞上清液中HGFA的浓度在各时间段均较各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与HSCs共培养后促进HGFA的分泌,并激活更多的HGF使其发挥抑制HSCs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作用。
参考文献:
[1]. 广西医科大学形态学网上学习系统的开发[D]. 雷莉. 广西医科大学. 2003
[2]. 现代医学影像学诊断思维与模式[J]. 龙莉玲, 黄仲奎, 秦宇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
[3]. 近四十年间来华国际学生教育研究(1973-2013)[D]. 吉艳艳.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4].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广西高等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发展研究[D]. 潘洪媚. 广西民族大学. 2008
[5]. 宽口径、互动化、开放式医学多媒体资源共享平台开发与研究[J]. 李波, 丁穗娟, 陈珲, 林小凤, 谢帆.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
[6]. 信息时代现代医学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唐忠, 程家龙. 大众科技. 2009
[7]. 肝细胞生长因子影响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凋亡的机制[D]. 孟云超. 广西医科大学. 2012
标签: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 大学论文; 广西医科大学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