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与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_政治论文

政治认同与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_政治论文

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政治认同与政治参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论文,知识分子论文,党外论文,群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了知识分子的多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党外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的政治认同与政治参与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党外知识分子最大限度地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不仅是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的自身愿望,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关注和研究党外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群体的政治认同与政治参与,不仅有助于了解和把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政治心理及其倾向性,更能有力地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党外知识分子的构成和群体特征

党外知识分子是相对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而言的。所谓“知识分子”,是指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如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师、医生、编辑、记者等。(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第4538页。)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中国的脑力劳动者就是知识分子。脑力劳动者主要分布于社会工作领域中,包括白领/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官员和科教文卫以及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注:朱光磊:《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9页。)因此党外知识分子是除中共党员知识分子之外的所有知识分子,包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宗教爱国人士中的知识分子,以及科研、文化、教育等行业中的非中共党员知识分子。由此可以看出,党外知识分子是一个包含特定含义的词,这里的“党外”并非“政党之外”,而是“中国共产党之外”之意。民主党派成员也是党外知识分子。因此,从是否加入党派的角度来讲,党外知识分子又可区分为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政治认同,也决定了他们在政治参与中的特殊性。这些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外知识分子人数众多,文化层次和总体素质较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在约有2300万专业技术人员,党外知识分子占70%。(注:刘兴宁:《党外知识分子群体透视》,《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近年来,党外知识分子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以武汉市为例,全市每年增加党外知识分子1万多人,年增长率达5%,党外知识分子在全市知识分子中的比例近两年增加了3.6个百分点。(注:何又明:《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体制的思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8年第10期。)党外知识分子中有不少是学术造诣颇深的专家、学者。如上海社会主义学院对民主党派成员的学历状况调查显示,民主党派成员中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学历的分别占6%、12%、35%和46%,文化层次高是党外知识分子群体成员的一大特点。(注:杨爱珍:《对当前民主党派成员思想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党外知识分子不仅在科教文卫等领域创造出卓越的成绩,而且其中一些党外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具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家。

第二,党外知识分子结构复杂,社会联系广泛。党外知识分子分布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行业及各条战线上。从他们就业的单位来看,既有国有大中型企业,文化、教育、科研单位,又有混合所有制企业及外资、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体制外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中的知识分子数量日益增长。据有关劳动人事部门的统计,到2001年年底,我国共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7000万人,约2000万在非国有企业单位工作,其中有1000多万是党外知识分子。(注:转引自辽宁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做好自由择业的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另据上海市人事局的统计,上海市专业技术人才约有50万人在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占其知识分子总数的29.41%,这部分人正成为在众多方面具有示范意义的社会群体。特别是他们的海外联系广泛,有不少人是港、澳、台、侨的亲属和海外留学人员。

第三,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呈现多样性的特征。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面貌在总体上呈现出健康稳定和积极向上的态势,如政治态度明朗,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等等。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快,各种思潮和观念也冲击着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使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如浙江省委统战部2002年的调查显示,党外知识分子在党派取向方面差异显著,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外知识分子占被调查人数的34.5%,希望加入民主党派的占11.7%,说明中共的吸引力大大高于其他党派,但持“可加入可不加入”及“不想加入”中共的人数比例之和也达53.8%之多。同时,知识分子的功利倾向不断增强,知识分子传统的“君子不言利”、“重义轻利”等观念,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明显增强,有75%的人认为从事第二职业不会影响本职工作,认为从事第二职业的主要原因是增加经济收入的人占86%,55.1%的人认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待遇是确定自己职业的重要依据”,87%的人赞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看法,少数人甚至完全赞同“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的观点。调查还显示,作为整体,党外知识分子渴望有政治地位,渴望参与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但作为个体,他们却希望在业务上发展,绝大多数人把业务工作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另外,少数党外知识分子还存在一些消极面,主要表现为:不关心政治和国家大事,极少数人甚至对政治上的大是大非认识模糊;有些人认为自己的成功全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与党的培养无关,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团结奉献精神淡薄;有些人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惟利是图,职业道德低下、职业素质不高。

第四,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创新意识较强。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具有要求民主的传统。“民主与科学”曾是“五四”运动的两面旗帜。同时,由于党外知识分子综合素质较高,较少保守,又超脱于执政党之外,因此他们容易发现问题,建言献策中肯。

二、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特定个体或群体认为某一政治权力机构对其自身及所属生活区域所行使的某些权力(立法、司法、行政等)是可以接受的,因而愿意承担相应义务的倾向性。进一步说,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把社会成员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注:《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01页。)政治认同可以使政治过程获得更多人的参与和支持,有助于政治组织及其制度获得合法性。而且,公民越是认同于政治系统,就越会关心和参与政治。从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发展来看,其政治认同状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

第一,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中国政治制度的认同。新世纪,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绝大多数仍然认同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上海社会主义学院的调查研究显示,民主党派成员中90%的人认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90%的成员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中国国情,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注:杨爱珍:《对当前民主党派成员思想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第二,党外知识分子中的民主党派成员对本党派的认同。民主党派成员对党派的认同是他们加入党派的重要的内在驱动力,一般来说,只有认同了某个党派的纲领和政治主张,个人才能自觉自愿地加入这一党派。上海社会主义学院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民主党派成员是出于对本党派的认同而入党的;87%的党派成员认为“加入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有了归属感”;其中28%的成员认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提高了,增加了参政议政机会”;90%的人认为“民主党派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于具有进步性和广泛性”;74%的人了解“民主党派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但也有少数成员并非基于对党派的认同而入党的,如10%的党派成员不清楚“本党派成立发展的具体时间,也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奋斗的历史”;在评价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时,4%的人认为他们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已过时,政见不多”;4.2%的人则表示“不清楚”。(注:杨爱珍:《对当前民主党派成员思想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三、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政治参与

1.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方式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作为“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纷纷参与政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参政的形式更加丰富了。198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一个参加三个参与”清楚地概括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的主要趋向。从目前来看,党外知识分子参政的主要形式有:

第一,党外知识分子被选为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利、表达人民的愿望与要求;行使立法权,参与立法讨论;参与任免、评议、弹劾政府官员,并对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等。如目前,我国各级人大代表66万多人中,非中共人士有17.7万多人,其中,中高级知识分子占相当比例;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980人中,非中共人士有849人,其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460人,占代表总数的15.44%。

第二,通过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自然亦是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重要媒介和途径。从目前来看,全国各级政协委员50多万人中,非中共人士有29.6万多人,他们中间有大批中高级党外知识分子。第十届全国政协2238名委员中,各民主党派成员666名,占委员总数的29.76%;全国政协常委289名(不含主席、副主席、秘书长),非中共人士有189人,占总数的65.4%,其中党外高级知识分子占相当大的比例。自十一届四中全会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提出重要建议200余项,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提出重要建议20000多项,自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颁布以后的13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向历次全国政协会议提交提案约600份,其中许多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和优秀提案,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采纳和实施。所有这些工作和成绩的取得,都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中知识分子密切相关。(注:刘延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3年开创多党合作新局面(答记者问)》,http://www.zytzb.org.cn/16/yljh/80200211190081.htm.)

第三,党外知识分子在各级政府、司法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是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某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

第四,党外知识分子被聘请为特邀监察员、检查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等,参与重大问题调查处理,参加行风、财务、税管、物价等方面的巡视、检查督查,提意见、作批评。目前,全国有近5000人担任各级政府特约监察员、检查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和土地监察专员、税务监察员。

第五,加人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活动。加入政党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参与行为。各民主党派的许多领导人都担任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权机关和行政部门的领导职务,或被选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已成为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一种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2.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特殊性

第一,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是以自主型参与为主的。绝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和对国家的责任感而自觉自愿参与政治的,因此是一种自主型的参与。

第二,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以组织参与为主。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虽也存在个别参与的形式,但他们的政治参与更倾向于组织型的政治参与,即他们更多地通过所属的党派、组织、团体等渠道参与社会的政治活动。事实上,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以党外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各种组织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参与政治方面的影响更为重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党外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重要机构。

第三,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范围十分广泛。他们不仅参与地方性的政治过程及实施活动,而且积极参与国家范围内的政治过程;不仅参与行政系统的行政过程,而且参与立法系统和司法系统的政治过程;不仅试图影响政策的制定,还积极影响政策的执行、反馈等环节。

第四,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层次较高。他们不仅进行民主参与,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多地进行权力参与。所谓民主参与是党外知识分子作为主体行使民主选举、建议等权利;所谓权力参与即党外知识分子进入国家及社会事务的各个管理阶层,进行决策与公共管理。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历届全国人大、政协和国家机关任职的人数来了解党外知识分子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水平。1993年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共25人,其中民主党派成员7人,无党派人士2人;1998年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31人,其中民主党派成员有10人,无党派人士4人;2003年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31人,其中党外人士16人;第八届全国人大19位副委员长中民主党派成员有7位,无党派人士有2位;第九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人中有民主党派成员7人,无党派人士2人;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人中非党人士8人。另外,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系统、法院系统和检察院系统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占有一定比例。虽然数据和职位并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全部,但这些资料毕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不仅体现在一般的民主参与层次,而且更体现在权力参与的层面,而权力参与最直接、最根本地体现了一个社会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水平。

四、健全制度,加强引导,不断提高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党外知识分子由于独特的社会身份,其政治认同与政治参与对于社会的政治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当然,由于其认识水平和政治素质的制约,他们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也存在一定的盲点和误区。因此,积极引导,不断提高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的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仅有助于党外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群体的素质提高,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而且对于我国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意义及示范作用。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对社会政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就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本身来讲,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公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是其政治参与的心理基础。扩大政治认同,有利于增强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从而增强人们的政治信赖感和政治责任感,这正是人们政治参与的心理条件。而扩大政治参与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构筑起现代政治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防止官僚主义和腐败。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有利于集中各阶层、各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使党和政府在掌握群众呼声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群众利益的科学化、民主化的政策和措施。而党外知识分子的监督属于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改善政府工作部门的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其二,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增强团结,促进政府和民众的沟通。党外知识分子可以通过各自所联系的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同时,还能够协助党和政府疏通渠道、化解矛盾、更好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其三,有利于推动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实现政治现代化。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体系民主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今后我国政治发展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人民群众要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党的十六大报告则将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不仅是“公民参与”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通过他们的宣传和示范,必然促进社会其他成员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水平。

第二,健全制度,加强引导,不断提高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及党外知识分子良好的人文素质背景和较高的政治认同感,形成了党外知识分子高层次、大范围、组织型和自主型的政治参与模式,但其政治参与仍然有一个发展与完善的问题。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从参与主体来看,党外知识分子中的一些人思想上存在错误的观念和模糊的认识,有些人过分强调自我价值,强调自我实现,政治参与的功利性强,缺乏应有的责任感;还有些人不了解民主政治的真谛,不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仅凭盲目的热情参与政治活动。另一方面,从政治参与的客观环境来看,党外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体制和制度有待健全,党外知识分子参政的权利还有待进一步保障。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必须着手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制度健全,各种合法参政渠道畅通,可以减少非常规参与的范围及其对社会的危害。社会政治制度是政治参与最重要的基础,必须从制度的建设上保障并规范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其一,要实行政务公开,让党外知识分子充分享有知情权,充分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了解国家的各项决策,了解自己参政的权利义务。其二,按照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表现、业务专长,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做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工作是体现“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这一基本点的重要举措,特别“要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领导机构中占有适当比例。应采取切实措施,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及县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职务”。(注:《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26页。)(2)加强引导,进一步提高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感和参政素质。政治参与是高质量的民主体制与高素质公民的有机组合。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学历背景,他们注重事业成功,自我意识强烈,重视社会认可,关心时势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对一些重大问题能够进行理性思考。但我们应该看到,党外知识分子群体中虽有相当一部分关心政治走向和社会发展,但轻视意识形态;希望了解并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但功利性目的较强;特别是党外知识分子中还有一部分游离于社会政治之外,与现有政治制度保持相对距离以体现自己的社会独立性。因此,要教育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政治觉悟,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知识分子热爱祖国、关注社会的优良传统;创造条件吸引他们参与适当的政治管理活动,在参与中提高其参与能力。这是今后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需要探索并不断加以落实的重要方面。

标签:;  ;  ;  ;  ;  ;  ;  ;  ;  

政治认同与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