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与知识经济_知识经济论文

高技术与知识经济_知识经济论文

高技术与知识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高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科技如何促使知识经济的形成

马俊如 (原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副主席)

高科技及其产业的问世和蓬勃发展,是本世纪后半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最杰出的重大成就。社会的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进步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人类社会进入了以高科技为主要推动力的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成就是人类先进智慧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即知识。当今,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中,知识已经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因此,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随着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壮大而萌芽和成长。令人感兴趣的是高科技如何促使知识经济的形成。

高科技起源于本世纪40年代诞生的几项具有重大带动性的技术发明。例如1964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电脑),使人有了脑力劳动的助手,信息时代的大门被敲开。1948年发明的晶体管,被认为是本世纪物理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发明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应用上则是开创了固体化电子器件风靡全球的新时代。1958年左右,激光器的发明,开创了光应用,特别是光信息的开发利用新时代。1959年发明的微电子芯片,是当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它像现代化社会的细胞,无所不在,哪里用了它哪里就旧貌换新颜。这些发明最显著的特点是过渡到生产应用的时间短,晶体管从发明到产品扩散于全世界市场只用了8年; 电脑286更新为386、486到586,几乎是3~5年换一代,使人感到发明创造有立竿见影之效。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回报,吸引和激励着科技人员,为个人获取高额的经济利益和崇高的社会荣誉去努力拼搏,搞发明创造。过去,重大科技发明创造转到市场应用,短则30年,长则近百年。知识创新与经济虽有联系但松散。这种情况下,一项发明创造的诞生耗费了发明人大量的心血甚至毕生的精力,饱尝了发明创造过程中的辛酸苦辣,受尽折磨司空见惯,丢掉性命时有记载,往往享受不到或看不到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回报带来的荣华富贵,支持发明人的信念是独特的探索兴趣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过去历史上和当代,在支持人们从事发明创造的动力上的不同,即知识创新价值观念的不同,社会效果截然不同。历史上的知识创新,表现为分散的个人奋斗,冷冷清清。当代的知识创新主要表现为,有组织的、高效率的、团队式集体分工研究开发,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红红火火,蔚为壮观,新发明像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涌现,呈爆炸式增长,出现了根据市场需求从事技术创新的生动活泼的活跃局面。

从市场反响分析,高科技的带动作用体现在商品上,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了商品中的技术含量。由此提高了性能和质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拓展了功能,可获取高附加值利润。通常称谓,知识融入商品,增加了商品的含金量。例如电子手表比单纯的机械手表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多、计时准、价格便宜,厂家的利润也高,很快就占领了市场,把单纯机械表挤退到“古董品”的地位。一台普通机床价值不到1000美元,把专用芯片和微电脑装配进后,可以加工一般机床无法完成的结构复杂、技术精度高的任务,则身价提高百倍,值几万到几十万美元。在高科技带动下,知识融入商品后的新鲜事比比皆是。这启示人们在大力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同时,应当充分利用高科技的优势,把它渗透和融入到能耗大、劳动强度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中,对其进行技术改造。使这些产业从低效的劳动密集型提升到获取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即产业技术升级。当今世界已把产业技术升级与否,即知识在产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和成就,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抓住知识经济带来的新机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邹祖烨 (北京市科委主任)

我从一个区域的角度谈这个问题。现在京、津、沪三市的领导已开始关注知识经济这个问题。对知识经济这个概念我们不能望文生义,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知识经济。这是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阶段产生的概念,虽然现在还没有定性的指标体系界定知识经济,但从研究的角度看,第一,知识经济是一种新的知识形态,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OECD就是这种观点。美国有人在它前面加了一个“电脑”,叫以电脑/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给了一个特殊的内涵。第二,知识经济是一种经济结构,OECD国家认为其主要成员国知识经济的比重已超过经济总量的一半。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它是一个经济发展阶段,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经过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发展到现在的知识经济。70年代中期以来,以信息技术和产业为主导,引发的高科技产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制造业的范围,出现了信息服务业。现在信息服务业是美国经济增长最活跃的领域,如微软,反映出当代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OECD1996年的报告和世界银行1998年的报告,都把知识经济作为主题,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中国今天虽然还处在工业化时期,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对我们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思路含有诸多启示,对我们在某些领域或某些发展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科技和智力优势突出,知识经济成分明显的地区更有现实意义。北京已决定要大力发展首都经济,而首都经济概念的核心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其实质即知识经济。

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从1991~1997年,靠政策和规划引导,北京科技企业技工贸收入从40.9亿发展到420亿,增长10.29倍,工业总产值从14亿发展到218.9亿,增长16倍多,利税总额从5.5亿增长到40亿,这个增长速度是传统工业无法相比的。所以,当前关注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经济,提高生产率,对进一步深化科技兴国战略的认识和实践都是有深刻意义的。

发展高技术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秦勇 (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高技术司博士)

世界范围的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意味着知识(智力)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生产领域。知识经济成分的出现,得益于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技术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而且随着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知识经济将成为整个经济的主导成分,真正形成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态。高技术及其载体一人才将是知识经济形态最重要的资源依托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资本。目前知识经济已引起我国各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其焦点是中国如何发展知识经济。笔者认为,应当结合世情和国情,紧紧抓住高技术研究发展这一源头,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发展有中国特点的知识经济,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首先,知识经济是建立在高技术成果广泛应用基础上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对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作用。从本质上讲,知识经济是一种集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其以尽可能少的自然资源和最大可能的知识的应用,实现经济的增长,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高技术是知识经济中最强劲、最活跃的因素。高技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推动着经济产业结构的改变;高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增加了产业的技术含量,带动了产业的技术升级。我国正处在向工业化社会转变的进程中,应结合知识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加强自主高技术的研究发展,重点发展产业化背景明确的综合性高技术、针对国家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和与国家总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具有战略性的研究开发项目。强调带动性,对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群有大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应用性,能服务于国家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市场性,有明确的市场前景或市场潜力,能够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前瞻性,符合高技术自身发展规律,对未来国家的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具有战略意义。

其次,知识经济的成长与壮大,是知识的一个不断积累和有效利用的过程,同时尚需适合其发展的环境条件。我国的现实情况是自然资源的相对短缺,经济、科技发展的不平衡,劳动者的素质有待提高。因此,知识经济的出现一方面给我们以威胁,有可能在新的经济增长浪潮中,由于缺乏知识的积累,缺乏生产、接受和利用知识的能力,而再次受制于人;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经济特有的非线性现象,也给我国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机遇。以国家863计划为代表的高技术研究发展工作, 已使我国的高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我国在一些方面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如在生物技术领域,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植物基因图谱研究、动植物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等技术的突破,使我们的生物技术面貌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一些生物高技术产业已初具规模;在当今发展最迅速的信息技术领域,突破了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曙光”系列计算机,为生产中国品牌的商品化高性能计算机,形成计算机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带来了希望,并在中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开始发挥作用。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开发成功,使国产程控交换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并具备了打入国际市场的能力;自动化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了很大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CIMS)对工业技术改造起到了示范导向性的影响。特种机器人为我国科技工程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6000米水下机器人的海试和海底实际探查的成功,使我们在这一领域跃入世界先进行列;新材料领域开发出新型高性能镍氢电池,并已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因此,只要有正确的高技术发展战略,完全有可能在知识经济上实现跨越。

最后,知识经济是一种通过科学管理出效益的经济活动。863 计划已经在高技术研究发展的管理上,探索和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北京中关村也已在知识经济的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是,真正使高技术的研究开发活动成为经济活动本身,我们还须在人、财、物的管理上更新观念,尤其是要重视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以此组织和协调学术界和产业界进行研究开发和有效地转化应用,推动企业成为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主体。因此,面对蓬勃兴起的知识经济,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依靠高技术的力量实现跨越发展,是关系我国的经济发展成败的大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赶上世界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潮流,就能在下个世纪紧紧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知识经济时代高技术的任务

苏竣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博士)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以高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引发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人类社会的进程超越了在此之前的几个世纪,基于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的经济形态成为经济活动的主流。在一些发达国家,知识已成为生产力要素的主要成分,知识全面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成分。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高技术产品占制造业产品和出口额的20~25%,这些国家GDP的50%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就个别国家的情况看, 目前美国的信息产业已占GDP的10%,1971年、1986年和1992 年美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分别为90亿美元、4100亿美元和6400亿美元,20年间增长七十多倍。

知识经济对中国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从现在起就用新的眼光去审视我们的经济、科技发展战略,充分认识知识成为生产力要素的主要成分后所引发的一系列新观念、新规律、新变革。同时还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抓住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新机遇,下大力气抓好知识经济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发展新兴高技术产业两件大事。

我国目前发展经济的主要任务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层次。其一是改造传统产业,建立现代工业制度,搞活国有企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基本需求。仅就就业问题而言,据专家估计,我国在2000年将达到失业高峰,届时失业人数将可能达到1500万,因此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将是我国政府今后几年内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发展经济过程中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其二是我国尽管有着一支比较完整的高技术研究开发队伍,每年也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涌现,但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的整体实力还相当脆弱,能与国际大公司抗衡的高新技术企业还比较少。因此,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不仅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战略举措。

这种经济构成的二元结构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着,成为考虑我国经济、科技发展战略时的参照点。也正是由于这种“初始条件”,使得我们在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前既孕育着跨越发展的希望,又路漫漫而修远。

在这种情况下,高技术成为我们迈向知识经济唯一选择。一方面,要加强以知识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高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引发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现代化改造,“软化”和推动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的发展,达到减少对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的依赖。在这方面,高技术大有可为。我们已经看到了高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同时还应看到,高技术在农业经济的发展方面同样大有可为。例如我国云南省在863计划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智能化电脑农业专家系统, 采用计算机专家系统向农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原来由于科技、教育落后,交通不便,生产力水平低下。实施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后,当地农民很快掌握了新的种田技术,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推动了当地科技普及和观念的更新,被誉为一步由原始社会跨入信息社会。

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并使之逐步成为经济的主干。在发展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七五”、“八五”期间,我国高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199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 7390亿元,出口创汇100多亿元。在出口产品中,计算机、通信、电子和生物产品占80%。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问题也非常明显,如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例还十分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高技术产品非常有限,高技术企业的R&D投入严重不足,国际竞争力低。 而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我们必须把全面贯彻“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指导思想,大力推动高技术研究,加速发展高技术产业,把发展高技术放在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位置。通过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更新观念和认识,树立面向知识经济的高技术发展战略,全方位地推进高技术发展。

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目标。尽管知识经济只凸现了冰山一角,其对社会和经济建设史深刻的影响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逐步表现出来,我们对知识经济的理解和认识也正在不断深化。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肯定地说,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对我国来说,是动力和压力并存,挑战大于机遇,只有从现在起就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作好准备,我们才能担负起21世纪知识经济的重担。

知识经济: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

韩振峰 (河北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显示出勃勃生机,并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新经济形态就是知识经济。可以预见,知识经济将成为即将来临的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的出现预示着社会生产领域的一场革命,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首先,知识经济确定了知识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到凯恩斯的主流经济学的理论,都认为构成经济活动基础的是土地、资本和劳动,知识被排除在生产要素之外。本世纪初,熊彼特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长波理论”,揭示了在时间上不均匀分布的技术创新群是造成经济波动的原因。而保罗·罗默教授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对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概括,强调必须承认知识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直接放在生产体系中考虑,也就是说必须把知识列入生产函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计算科技对经济贡献率的理论依据。必须充分认识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知识的投资不仅能增加知识本身的积累,还能增加其它经济要素的生产能力。其次,它解答了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一个难题,即在资源增量很少、资源存量不多的情况下,经济何以能够长期持续增长。知识与其它生产要素不同,它可以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其价值不会减少反而增加。知识具有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特征。正是知识的这一特点提高了资本的边际报酬,使得传统的资本增加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发生逆转。其三,知识经济的出现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必须适应这一重大变化。要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发挥高新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方面的作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与知识和信息相关的服务业。随着知识经济的逐步兴起和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已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各级领导和决策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标签:;  ;  ;  ;  ;  

高技术与知识经济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