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理论研究的一部新力作——夏振坤新著《绿色革命之路》介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著论文,之路论文,力作论文,理论研究论文,农业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正面临着诸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生态、灾害、农业发展、地区差异、经济体制等一系列环境与发展方面的问题,其中关于中国、印度、巴西等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更是引人注目。大国发展问题研究的兴起,正促使经济学界对传统发展经济学中的观念和内容进行全新的变革。夏振坤先生的新著《绿色革命之路——大国的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一书,便是这种理论变革中的一部力作。
新型发展经济学是以发展中大国为研究对象的,这些发展中大国的共同特点是:农业在其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基础薄弱,发展严重滞后;农业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成为制约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夏振坤先生以发展中大国的发展农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对新型发展经济学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作为我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专家,夏振坤先生集数十年农业经济研究和实践方面的经验,参阅和整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文献所完成的《绿色革命之路——大国的农业发展理论模式》专著,不仅填补了国内外在发展中大国农业发展理论和模式方面研究的空白,而且以其敏锐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对发展中大国农业发展的理论和模式作了全面而深入系统的论述。该书与目前国内外已出版的有关发展经济学和农业发展方面的著作相比,有如下特点:
1.提法新颖,观点独到。发展中大国的发展问题,是一项极为复杂、涉及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以往的研究往往仅侧重于某一侧面或局限在较浅的层次内,而该书作者站在发展经济学的前沿,从较高的视角来探讨大国农业发展问题,提出了众多的新颖见解和观点,创立了一系列新概念,丰富了发展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层次和内容。例如,从自然经济、宗法体系和封闭性多角度探讨中国农业发展的轨迹,提出了“惯性结构”概念;提出了“农业经济发展空间”的新概念,完善了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集体所有,三权分离,自由租赁,联片种植,股份合作”的中国农地制度目标模式;提出了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四个阶段”和“四种模式”及阶段与模式的相应关系模式;提出了中国农业中资本形成的“三级过渡”模式,即由“催化模式”到“注入模式”再到“返还模式”;提出了中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多元化、蛛网形、层次式”离散模式;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向,提出了中国市场发展“三步曲”的设想,即由计划培育市场到市场完善计划再到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论证了计划与市场结构的“立体交叉网络”模式;对农产品价格形成理论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双重生产价格标准论”等等,这些观点均反映了作者较高的理论造诣,丰富和完善了大国农业发展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2.结构紧密,内容系统全面。全书分为四大篇共十五章, 共计26.5万字,是迄今为止国内公开出版的第一本以发展中大国的农业为研究对象的、最系统而全面的专著,是我国农业经济研究领域和发展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本力作。该书前三章追寻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轨迹,从自然经济宗法体系和封闭性等多角度探索了中国农村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第四、五、六章系统分析了农业与工业、国内市场、对外贸易及经济发展的关系,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基本模式和发展战略,并在原有研究的“三维农业”基础上新创“农业经济发展空间”的概念和理论。第七、八、九、十、十一章则从中国农地制度、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和模式、农业资金的形成和运行机制、农业技术运用模式及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最后三章又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提出了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路和模式,论述了多主体、开放式,以小城镇为中心、区域市场为基础、专业化批发市场为纽带,同全国统一市场相对接的农村市场模式,并对农产品价格形成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视野开阔,广征博引。该书在论述发展中大国农业发展理论和模式时,并非仅从理论到理论或对实践经验进行简单概括,而是从纵横两个视角、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方面,对发展中大国农业发展理论和模式作了深入、系统而全面的探索。首先,作者从纵剖面对中国封建社会以来社会发展各阶段的农村发展特征、发展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重新审视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中国农村发展滞后的本质原因。其次,作者又从横断面论述了农业与经济发展关系、中国特色的农场制度、农业劳动力转移特征及模式,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以及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等重要内容。同时,作者还对国外发展经济学方面的有关理论作了有益的分析,如通过分析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到乔根森的二元发展模型,分析了中国现实的二元结构特征和模型;借用从马克思到哈罗德——多马、舒尔茨的资本形成理论,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的资金积累和运行模式等。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纵横两个侧面分析,广引国内外有关理论,来分析论证大国农业发展的特征和现状,从而提出了具有高水平、深层次又切合实际的大国农业发展理论和模式。
4.定性分析与定量论证相结合,研究方法独到。该书不仅观点新颖,论据充分,分析、论述有条有理,而且采取了定性分析与定量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有关方法,论证了有关大国农业发展理论和模式的正确性和实效性,并建立了中国多部门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型,使研究更为科学化。例如,作者提出了“农业经济发展空间”概念及理论,为了更好地分析“农业经济发展空间”这一系统的演化过程,作者通过选择一些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将经济发展系统的各个要素集合转换成经济发展系统的状态变量,然后综合运用聚类分析法、模糊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方式,进行加权分析,反复测算和校验,从而得出农业发展空间中综合发展维值、农业发展维值、工业发展维值等多方面是相互关联的结论。又如,通过分析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乔根森等人的二元发展模型,结合中国农业发展实际,得出并建立了中国的多部门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型等等。
5.既紧扣时代脉搏,又具有超前指导意义。发展中大国农业发展是当前发展经济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问题,其中有关大国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中国特色的农地制度问题,农业资金形成和运行问题,农村社会化服务问题等等,均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极需解决的问题,作者在书中对这些重要问题均有较深刻的阐述和独到的见解,为实际工作部门提供了既具体又实用的方法。尤其是作者还结合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出发,提出了“多元体、开放式,以小城镇为中心,区域市场为基础、专业化批发市场为纽带,同全国统一市场相对接”的农村市场模式。同时,作者又从发展角度,对中国的农地制度、农业资本形成机制等众多方面问题的发展趋向和应采取的做法均作了超前研究。这些都对研究大国农业发展问题大有裨益,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