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5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2-204-01
四月,我班和隔壁班的孩子在加仑盆里种了番茄苗,孩子们四人一小组合种一盆,种得不亦乐乎。
自从苗入了盆,孩子们便时刻牵挂番茄苗的成长。一有空,他们就爱凑到走廊里看望他们的宝贝疙瘩。午饭后,更是会看到一拨拨孩子拥在苗前东瞅西瞅。我也很喜欢去关注这些番茄苗,时常夸他们会管理、会种植。
今天午饭后途径教室,我发现画风突变,教室外的走廊里空无一人,番茄苗被孩子们统统搬进了教室。隔壁班的番茄苗也集体玩起了躲猫猫。原来,隔壁班的孩子发现他们班一盆番茄苗的花被摘掉了一朵,没经调查就一口咬定是我们班孩子摘的。我们班没做这件事自然不承认。于是,就有了隔壁班孩子来我们班摘花的报复行为。后来,不知是我们班哪个孩子起了个头,将番茄苗搬进了教室,隔壁班的孩子便立马仿效。看着空荡荡的走廊, 看着两个班从不关锁的后门紧紧地关锁着,我忍俊不禁。
我知道我们班孩子在这些番茄苗身上倾入了很多精力管理,平时主动定期浇水,时常松土,有的孩子甚至省下自己喝的牛奶浇在番茄的苗根上。他们如此精心照料自己的番茄苗,应该是不会去摘花的。更何况,花摘也摘了,深究它又有多少意义?想到这,我对孩子们说:“老师绝对相信这么善待番茄苗的你们是不会去摘花的,隔壁班同学摘了我们班的番茄花,你们没有去报复,再去摘他们班的花,而是把番茄苗全都端进了教室,你们的行为很理智,我很欣赏,也很欣慰。”
孩子们见我一进来就坚定地站在他们一边,非常感动。接下去,我继续开导:“万物生长靠阳光,你们把番茄苗雪藏起来,它们怎么给你们结番茄吃啊?我看我们班就姿态高一点,主动把苗搬出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去隔壁班说上几句,让你们没有后顾之忧,好吗?”孩子们纷纷鸡啄米似的点着头。“不过,你们可要答应我绝对不去破坏隔壁班的番茄苗。一旦我们班发生这样的现象,我可要叫这位同学给两个班80多位同学每人买一只大番茄,惩罚他丢失诚信的行为。你们同意老师定的这个规矩吗?”“同意!”班内回得惊天动地。
我走到隔壁班,再去安抚这个班的孩子们:“我调查过了,我们班的确没有谁来摘番茄花。我们班同学理解你们生气的心情,也原谅了你们刚才摘我们班番茄花的行为。现在,世界和平了啊!”我一句幽默的“世界和平”抚慰了他们激动生气的情绪。“番茄苗希望阳光,还是要放走廊里养,我们班已经先搬出来了,我也在班里说过了,要是谁以后搞破坏,我叫他给你们每人买一只大番茄来吃。”我接着劝解。孩子们笑了,也纷纷搬出了他们的番茄苗。
摘花风波平息了。我用一把温柔的“快刀”斩断了两个班的乱麻,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化干戈为玉帛,这把“快刀”就叫信任。孩子的世界里,老师常去卖力地做警察、做法官、做陪审团绝非聪明之举。如果当时我花很多精力去调查摘花人,真揪出了这个孩子,之后再一顿训斥,然后拉着他去隔壁班赔礼道歉,接着两个班的班主任再各自训斥自己班的孩子,这样复杂的解决方式最终肯定会损伤那份原本的美好。
今天我看似“护犊子”的行为中,其实饱含了对我们班孩子们美好品性的信任。我肯定并欣赏他们对番茄苗一贯的精心照料,相信他们所说的没摘就是事实,也肯定了他们之后理智的处理方法,这让他们享受到了被老师信任的幸福。我也获得了孩子们对我的信任,亲其师信其道,他们对我的劝解非常接受。
我庆幸今天很好地担当了一名和解使者,而不是警察、法官或者陪审团。其实,面对孩子们的纷争,老师不能习惯于以呵斥或讲大道理的方式来解决,有时“模糊处理”的教育作用反而更加强大。面对争端,老师有意识地传授给他们一些交往技能才是更重要的,这样会缩短孩子们在人际交往中错误尝试的进程,使他们更快成长。今天,我就教会了他们两个交往技能:一是在和别人闹矛盾陷入僵局后,姿态高的一方能率先打破僵局,赢得主动;二是沟通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论文作者:朱春亚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番茄论文; 孩子们论文; 我们班论文; 孩子论文; 隔壁论文; 老师论文; 摘花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