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锦江区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四川成都 610072
【摘 要】目的:分析湿疹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所收治的148例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维生素、葡萄糖酸钙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治疗,采用欧洲AD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实施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疹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具有着确切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湿疹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湿疹;复方甘草酸苷;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168-01
湿疹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剧烈瘙痒,给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1]。由于湿疹属于一种慢性病变,且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对于此类患者须及时、有效的给予治疗,以降低患者复发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2]。为了深入了解湿疹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效果,本研究将对我院2013年12月以来所收治的148例湿疹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展开对比分析,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所收治的148例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中女性33例,男性41例,患者年龄为16—72岁,平均年龄为(36.8±3.1)岁。对照组患者中,30例女性,44例男性,患者年龄为16—75岁,平均年龄为(37.7±2.9)岁。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加入本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西替利嗪片口服,每天1次,每次10mg;外用锌硼膏为我院自制,每天使用2次,对于渗出较为明显的患者,可以采用中湿软膏(我院自制)进行外包。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之上给予10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酸钙,3.0g维生素C加入25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混合均匀后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每支20ml)治疗,即将2支复方甘草酸苷均匀混合于25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采用欧洲AD评分标准(SCORAD)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症状消失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疗效判断
治愈:经临床治疗后,患者的自觉症状消失,SCORAD评分至少消退95%;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SCORAD评分消退60%—95%;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SCORAD评分至少消退30%;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未发生任何改变,SCORAD评分消退低于30%。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需分析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用%进行表示,用卡方来检验其对比结果,用均数 来表示计量资料,其对比结果用t来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中有27例治愈,33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5%;该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为(3.21±1.59)。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中有13例治愈,25例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03%;该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为(6.77±2.4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湿疹是一类因多元外在因素而引起的表皮、真皮浅层炎症,当前多数业界学者认为它与四型变态反应有关。有学者在研究资料中指出[3],湿疹患者皮肤组织以及血液中的白三烯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也说明在湿疹患者的病情进展过程中白三烯具有重要作用,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白三烯不仅能以效应因子或趋化因子来参与炎症反应,而且还会促进IFN-r、IL-2等细胞因子的合成,加重炎症反应。在对湿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效果得到了业界人士的广泛认可,不过由于湿疹变应原相对较多,在临床中难以将其彻底根除,这也导致了患者停药后常出现皮损恶化的情况。
复方甘草酸苷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其分子结构类似于醛固酮类固醇环,在对湿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甘草酸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同时甘草酸还具有抗病毒以及强化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等实际效果。能够抑制肝组织中的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释放组胺及肥大细胞脱颗粒。临床研究证实,在对湿疹患者临床治疗时,复方甘草酸苷主要是通过控制免疫性因子及炎症因子,发挥治疗效果作用[4]-[5]。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湿疹患者临床治疗时,于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药物治疗,不仅提高了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而且还有效缩短了患者症状时间,且未发现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由此可见,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失真患者实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甘露.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30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1):105-107.
[2]刘越阳,李铁男,王强等.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酮ⅡA治疗继发于皮炎湿疹的红皮病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6):443.
[3]刘军麟,袁丞达.小剂量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甙、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17):2615-2616,2617..
[4]邵文荣,牛红梅,赵鹏鹏等.阿维A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9):664.
[5]谢瑶新.复方甘草酸苷片与派瑞松乳膏联合治疗湿疹的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5,(1):33-34.
论文作者:何维维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4
标签:患者论文; 湿疹论文; 复方论文; 甘草酸论文; 症状论文; 疗效论文; 两组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