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提高也有了迅猛发展的趋势,根据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来分析,建筑企业需提高施工全过程管理的质量才能使其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应加强管理施工的各个阶段和环节,提高施工的效率,这样才能既降低施工的成本,又能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实力。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的几点策略,希望能够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以及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全过程管理;策略
1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管理的含义
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控制活动即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其主要包括对前期准备、施工过程、竣工结算等各个过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是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几个阶段对工程施工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具体上包括确定施工目标、合理配置资源、控制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控制成本造价、确保施工安全、对验收和结算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等各项内容。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对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缩短工期、减少成本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做好施工全过程管理能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收入。
2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的基本特点
1.1周期长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管理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周期较长的特点尤为显著。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不断扩大,施工量加大,因而施工周期也随之拉大,短到数月,长达几年。在此期间内,施工现场的设备、材料不断积累,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逐渐消减,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的难度也不断增加。
1.2具有明显的整体性
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更加侧重整体性,并且施工的规模较大,甚至可以达到上万平方米以上,与其他产品相比,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无法将其拆卸来检查细节,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漏洞,一些质量问题被隐藏。在这一情况下,很多潜在的风险难以察觉,甚至在工程验收阶段也被忽略,从而导致工投入使用后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1.3牵涉范围广泛
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的牵涉范围较为广泛,关系到十分复杂的内容,例如施工材料、设备、施工人员、现场调度等等,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或者发生故障,都会对工程整体造成干扰,延误工程进展,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的内容也十分广泛。
3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现状
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是个重要的过程,结合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按照要求入手。以下对现状进行分析:
3.1准备阶段问题多
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对管理细节有严格的要求,根据实际流程和要求等,需要提前进行维护和管理,满足实际要求,促进进步。在各个环节中,材料管理是重点,需要认真负责,从各个阶段入手进行有效性分析。采购和检验的过程中进行严格审查,此外建筑企业为了节约资金投入,购买的材料不符合要求。此外部分工作人员对新技术和工艺等缺少了解,导致整体管理难度比较大,没办法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最终会影响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减少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3.2工程施工阶段问题多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整个管控阶段,施工现场管理比较重要,对设备和实际应用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建筑管控阶段没有进行科学检测和分析,如果不提前处理发放到施工现场,容易出现异常问题。在整个管理基础上,如果影响进度,则无法进行检测和分析。此外,由于建筑企业并没有对施工设备进行科学检测,这就会导致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老化、破损等问题,从而延长工程工期。
3.3施工材料不符合要求
材料在验收管理中,如何进行验收管理成为重点,结合现有形式和具体指标等,在实际管控基础上,明确要求和重点。对材料进行保管后,尽量使其符合要求,促进进步。在验收和实施阶段,不同种类材料放在一起,能避免出现异常。材料质量管控符合实际要求,如果存在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势必造成不良影响。
3.4准备时间短
在工程施工前准备时间比较短,施工人员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根据专业技术形式和项目实际要求,进行集体培训和和指导。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技术匮乏和其他现象,综合素质欠佳,直接对项目工程的落实产生制约。准备时间短,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有效管理,产生很多问题。
4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全过程管理要点
4.1施工前准备阶段的全过程管理要点
在工程施工前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技术准备和制定科学的管理流程,当今的建筑施工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施工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为保证了建筑工程质量还能够减少施工成本,加快施工速度。因此,要将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材料使用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中全过程管理必须做到以几点:
(1)在建筑施工前必须要对施工的图纸进行仔细研究,还要对技术交底进行仔细研究,根据施工图纸和技术交底来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设备。还要根据施工图纸来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施工流程,尽量优化每一道施工程序。另外,还要结合施工图纸和实际的施工环境科学合理的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计划,包括:施工材料的购买、施工队伍的组建、施工设备的选用、资金的规划。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才能够确保往后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按部就班的进行。
(2)在做好施工前的施工计划管理之后,还要在此处上,对施工工艺水平进行加强,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上的支持,特别是在运用到高新技术时,必须要做好相对应的施工工艺的研究,保证施工工艺能够满足所运用到的高新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创建质量保证体系,规范质检程序,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规范。加强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如果在质检中发现任何不合格的情况,必须要上报,及时的进行纠正。
(4)在施工前必须要做好建筑资源的分配工作,做好资源配置工作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程序的有效推进,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程度,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质量和水平。良好的资源配置,能够使施工现场的工作进入到动态施工中,达到资源利用的最优效果,保证施工的稳步推进,从而有效的提高施工的效率性和经济性。
4.2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施工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最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内更是要开展切实有效的管理工作,有必要必要做好以下几点的管理:
4.2.1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施工工期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施工之前我们已经制定了相对应的施工计划,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的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施工,从而使建筑工程施工能够在计划的期限内完成,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4.2.2严格管控建筑工程的施工
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包括: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对施工设备的和原材料的管理。
(1)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关系到施工的安全性,因此必须要对现场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过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施工单位在购买原材料时必须不仅要关注材料的价格,更重要的是必须保证材料的质量,严格杜绝以次充好的行为发生,在价格与质量见保持平衡;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应当制定流程,材料的保管、储存以及取用都必须要严格遵守流程进行,从而防止材料浪费的情况出现。
(2)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管理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开始大量应用施工设备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而如果设备保管不当,则会造成设备磨损、使用寿命减少等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施设备的管理力度,制定严格的施工设备管理制度,设备使用过程中也必须要严格遵循相关程序进行,并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以及检修。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施工设备的机械化程度,不仅确保了工程的施工效率,同时设备的磨损率降低,使用时间得以延长。此外,施工过程中由于保护不到位,可能会出现机械伤害,对此需要设置专门的工作岗位进行管理,定期检查电锯、电刨的保护膜、分料器、推料器等设施确保安全有效。
4.2.3重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工序交接,认真仔细的测量各项参数
在进行工序交接时,必须做好交接检查,避免将本环节的工程问题带进到下一个环节中,导致遗留问题无法很好的解决。另外,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必须做到规范,从材料的采购、材料的存放、材料的使用进行严格的规范,在材料购进时对材料进行反复的检验,发现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在施工过程,依然要对材料进行抽检,只有这样才够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
4.2.4对工程成本造价进行控制管理
在对工程成本造价进行的控制管理时,要树立成本意识和经济意识,在建筑施工前做好成本的预算,建立合理有效可执行的成本管理机制。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做好成本的预算,加强公人员的成本意识,在可行性范围内按照成本预算的方案来进行施工。在施工前要做好各种方案的成本对比,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方案,严格控制好施工工程中的成本消耗。做好成本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4.2.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参与施工的管理、施工人员作为直接生产者,其个人素质、能力关系到工程建筑的质量,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是全过程管理中的重要构成内容。施工单位必须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要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操作,避免由于自身操作不当造成安全事故,并且对施工人员进行突出事故应急培训,在风险发生后能快速进行处理,将风险后果缩减至最低。另一方面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岗位责任感,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坚守岗位职责,认真履行岗位工作要求,完成工作内容,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主动解决问题,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4.3竣工决算阶段的管理要点
竣工决算阶段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验收方要对建筑工程进行工程质量的评定和验收,这是建筑工程竣工决算的主要内容。很多建筑企业往往会忽略这个阶段的管理。相关负责人会进入到施工场地对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的检测,并由相关的验收部门进行监督和评定。验收合格的建筑工程要尽快的完成交付,使得建筑物尽快的投入使用。对于验收不合格建筑工程,要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补救完成后再次进行验收。
4.4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其主要是围绕在岗操作人员与危险工序来实行。对此,首先需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由此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其次,对于具体的作业活动,在开工或岗位交接时,应严格审查作业人员的岗位资质证明,高空作业等危险性项目则需要配备质量安全、功能完善的安全防护用具,并让上岗人员与作业项目签订安全协议。最后,应加强对施工活动的检查、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调查,认真编制详细、完整的技术档案、资料记录,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违规作业行为,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5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管理对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保障施工安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管理对提高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十分重要。面对全过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施工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荣源.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探讨[J].建筑节能,2017(11):173.
[2]易帆.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
[3]王延红.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03):128.
[4]苏凯.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6).
[5]刘晓娜.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9):259.
[6]李伟强.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之我见[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204
论文作者:汪建军1,廖裕海2,李攀3,李斐斐4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工程施工论文; 建筑论文; 全过程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设备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