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阅读能力
语文的教学,教师所起到了作用更多的是牵引和点拨,而学生大部分知识的获得则是通过自主的阅读。这样看来,使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比之传输知识以及阅读活动本身更具有核心价值意义。
有些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把握上是存在偏差的。错把阅读形态当作了阅读素养。诚然,阅读是一种学习活动,但教学的根本目标不是按住学生的头让他们“阅读”,而是通过阅读和阅读教学的过程,使学生最终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这样看来,阅读教学的重心不是“监视”学生读,而是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愿读、会读、能读、高效读。
一、课上阅读教学的思考
有些教师过于强调了学生阅读的自主,课上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我觉得,这种基本放弃了教师作用的“教学”是浪费了师生宝贵的时间。课堂时间就是教学时间,教师“一言不发”,那还叫什么“教学”?因而,无论是什么教学方法,讨论法也好、探究法也罢,教师的指导、引领、启发作用必须得到发挥。
1、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
学生主体的体现,不应以牺牲教师的作用为着力点。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处于相当低的层面上,教师不进行及时的引领,他们不可能在能力建设方面得到有效发展。所以说,教师应首先将学生的思想情感带入阅读,并使他们逐渐形成自己情感介入阅读的习惯。
比如阅读《忆读记》,我不是一上来就安排学生读,而是跟学生们“聊天”:你们有没有这种情况——爸爸妈妈或者其他人给你讲故事,有没有听得不过瘾、不满足的时候?学生们都纷纷点头,有的说,“那次妈妈给我讲《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到一半,妈妈去接电话,就没听到结尾”。我问,“那你是怎么办的?是生气,还是用了什么别的办法知道了结局?”……“今天,文章的主人公遇到了和你们类似的问题,我们看看她是怎么办的吧。”学生阅读之后,我说,“以后阅读文章时,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自己如果是文章中的角色,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样是不是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了?”
通过这样的引导,不仅是把学生情感带入了文本,而且让学生知道了,在阅读时有意介入自己情感这个阅读技巧。
2、通过指导学生解析文本提升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阅读体验还相对是浅层面的,他们阅读时的收获主要在于新知的探奇感和故事的情节感。如,在阅读中知道了“原来长颈龙是温和的素食者”,就会兴奋不已;再如,九色鹿最终惩罚了恶人,就会产生对情节的愉悦感。但,文章是怎么来传递知识的?是用什么方法表述情感的?这些,小学生是很难自主体悟到的。因而,教师应通过提示、解析等方法,使学生逐渐掌握从文本的本身去体验和感悟文章的能力。
如《桂花雨》的阅读。这是一篇散文,不如故事性记叙文容易被小学生把握。所以,我在带领学生阅读时,就帮助他们进行了一些梳理。如,我说“文章中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达感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学生试着从文本中找一找,然后总结学生的“研究”成果:“开头用梅花、木兰花与桂花对比,体现自己对桂花的喜爱;结尾用杭州的桂花和家乡的桂花对比,来表述自己和母亲对家乡的情感”。经过类似这样的点拨,学生们就能逐渐学会通过对文本的解析把握阅读对象了。
二、课下阅读教学的思考
与课堂上的阅读教学不同,教师对学生课下的阅读控制度相对较低。在缺少教师管理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在自主的课下阅读中失去方向,甚至有些学生会因兴趣度不高、自律性不强而“放弃”阅读。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和引导。
1、通过阅读方法指导提升阅读力
要想让学生有效的课下阅读,教师需要把功夫用在课上。在课堂上将课下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应从阅读的选择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指导。
小学生选择文本的能力比较弱,一般都是按自己的兴趣喜好来选择,或是跟风阅读。有很多读物文学性、思想性或者知识性都不太适合小学生,很容易使他们的阅读处于无效或无用的状态。因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选择阅读对象的方法指导。如指导学生通过文本进行发散式、辐射式阅读:以某一主题或某一文本内容为出发点,拓展阅读。如学了《西门豹》,就引导学生去阅读关于古代人物的故事……再如阅读了《小英雄雨来》,就让学生阅读爱国主题类的文章,如《小兵张嘎》《地道战》等等。通过这样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己选择阅读对象的能力。
阅读的方法上,教师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内容、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有的是知识拓展或故事情节类的,教师就引导学生采用快速法或泛读法;有的是审美、情感类的,如诗歌、散文等,就引导学生采用精读品读的方法。
2、通过阅读活动促进习惯的养成
不少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强制规定的方法,我认为,更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即把他们阅读的欲望激发出来。对于课下阅读兴趣的激发,我主张采用组织阅读活动的方法来开展。
一是文本推介。每周抽出时间,让学生互相推荐文章。一方面,他们推荐的文章更适合小学生的兴趣取向,很容易被同学们接受;另一方面,为了向同学推介文章,他们必须在课下进行有效的阅读。
二是笔记展示。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或情节用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定期将他们的阅读笔记张贴展示出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是表演竞赛活动。如阅读了《海的女儿》,我就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课下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并准备,上课时一组一组将这些童话故事表演出来。再如《飞向蓝天的恐龙》,让学生在课下围绕这一课进行拓展阅读,然后组织知识竞赛,看谁知道的关于恐龙的知识多。
以上这些活动,比之被动的要求学生阅读,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作用更加突出,也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的观点是,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不单单在于阅读形式本身,而更在于通过阅读教学培养阅读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因为强调“自主”而荒废“指导”,这也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李明赞.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2016(12):00212-00212
[2]刘红蕾.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2(1):38-38
论文作者:柳智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小学生论文; 方法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文本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