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泸州 646200)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在子宫肌瘤体积、血清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以及孕酮水平方面进行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子宫肌瘤方中使用大剂量米非司酮与小剂量米非司酮获得治疗效果基本相当,使用剂量越小患者的不良反应越少,所以选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更合理。
【关键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子宫肌瘤;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116-02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子宫出血、腹部包块、疼痛、白带增多、不孕等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虽然子宫肌瘤恶变的机率较小,但是也应积极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对于肌瘤体积较小、症状较轻的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疗。米非司酮是临床上常用治疗药物,但是对于米非司酮的使用剂量仍存在争议。本文就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年龄33~55岁,平均年龄(43.1±2.3)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5.6±1.2)月,其36中有例为1各肌瘤患者,有64例为2个及以上肌瘤患者;肌瘤位置:有65例为壁间肌瘤患者,有28例为浆膜下肌瘤患者,有7例为粘膜下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且知情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进行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米非司酮片(生产企业: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202),对照组患者每天一次,每次25mg,于晚饭后口服;观察组患者每天一次,每次12.5mg,于晚饭后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以及孕酮(P)水平以及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情况
治疗后两组的子宫肌瘤体积、血清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以及孕酮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在子宫肌瘤体积、血清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以及孕酮水平方面进行对比,P>0.05;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2.2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2%)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有1例(2%)的患者出现乏力症状,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8%)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有3例(6%)的患者出现乏力症状,有2例(4%)的患者出现皮疹,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子宫肌瘤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虽然子宫肌瘤恶变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子宫出血、腹部包块即压迫症状、疼痛、白带增多、不孕、流产等症状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对于子宫肌瘤也应积极进行治疗[2]。
子宫肌瘤主要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导致的,其中有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作为支持组织,所以也称之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目前临床上对于子宫肌瘤的发病病原尚不明确,可能与正常肌层的细胞突变、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有关。目前临床上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的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主要有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手术虽然可以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但手术都会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风险性,多用于子宫肌瘤体积较大的患者。临床上对于子宫肌瘤体积较小、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一般进行保守治疗。米非司酮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米非司酮是一种强效的抗孕激素,可以与孕酮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进行结合,阻断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的反应性,抑制子宫内膜细胞分裂,加速子宫内膜萎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它还可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有效的抑制血清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的分泌,抑制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它还具有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和验炎症因子分泌的作用,改善局部的免疫功能,因此可以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3]。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后在治疗效果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小剂量米非司酮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减少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更适合治疗子宫肌瘤。
综上所述,在治疗子宫肌瘤方中使用大剂量米非司酮与小剂量米非司酮获得治疗效果基本相当,使用剂量越小患者的不良反应越少,所以选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更合理。
【参考文献】
[1]余霞,袁晓燕,犹力.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05):639-640.
[2]乔海英.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学,2014,20(12):110-111.
[3]杨世英.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心理医生,2015,21(08):235-236.
论文作者:宋天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患者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剂量论文; 肌瘤论文; 卵泡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