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间环节--对毛泽东方法论的理解_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论文

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间环节--对毛泽东方法论的理解_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论文

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中间环节——对毛泽东方法论的一点理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论理论文,环节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毛泽东方法论的功能之一就在于找出了这些中间环节,从而使理论一步步地向实践逼近,最后产生飞跃,转化为实践。下面我们对这个问题作一下具体分析。

一 对理论进行价值性阐释——结合的前提

(一)对理论总体的价值阐释 一种理论要为人们所掌握和运用,应该具备两个前提:首先,这种理论对人来说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由理论本身的价值所决定,如果理论本身没有价值,就谈不上运用,即使运用了,也只能达到错误的结果,因而实现不了活动的目的;其次,是理论的这种价值要转化为客观实际的需要、转化为人们的需要,即人们自觉地认识到了理论的价值并强烈地要求运用它。这两个前提既是理论被运用于实践的前提,同时又是由理论过渡到实践的中间环节,毛泽东及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这里开始来实现理论同实践的结合的。

毛泽东在阐明理论价值时,始终围绕着让人们懂得学习、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要想改造中国,就必须有革命的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毛泽东的阐释就在于说明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的理论,他多次讲到马克思主义是“武器”,“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等等,这都在说明理论本身的价值。但是他又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这就说明,理论本身的价值同客观的需要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两回事,只有当这种理论成为客观的需要和被人民掌握之后,它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毛泽东又反复从中国国情和人民的需要来阐释理论、宣传理论、运用理论。

(二)对理论内在性价值的阐释 理论总体的价值并不表明理论的每一部分、每一细节都具有价值。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的理论,它的科学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对当时条件下的问题作出了回答,是那个历史时代最有说服力和解释力的理论;二是它对历史的总趋势或规律作出了回答,是整个历史最有说服力和解释力的理论。正因为如此,我们就要区分理论的哪些内容是对具体问题的解释,哪些内容是对规律性东西的揭示,这样我们才会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就是对理论内在性价值的阐释。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上,毛泽东反复强调要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那些管用的部分。什么东西是“精神实质”?什么东西管用呢?我想所谓“精神实质”、“精髓”必须是理论中最根本的东西;所谓管用,必须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东西,所以,我们不是要去熟背理论的每个细节,而是要把握住理论中最普遍的内容。理论越普遍,它的涵盖性就越大,它在特殊条件、特殊个体上的适用性就越大;越是具体的东西,它所面对的对象就越特殊,它的涵盖性就越小,它在另外条件下的特殊个体上的适用性就越小。所以我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掌握它所揭示的普遍原则,最一般的原理、最具规律性的部分。

理论中最有用的部分是最普遍、最一般的东西,而最普遍、最一般的东西又是最具抽象性的东西,因而它们离现实实践有相当的距离。这里就有一个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在于将抽象的内容一步步经由中介环节转化为现实实践,达到二者的有机结合。这种转化首先是对理论进行形态的转换。

二、对理论进行形态转换——结合的关键

最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要经由哪些中介环节呢?我们根据对理论运用过程和人们掌握理论过程的分析,其起点是一般理论,再往下的环节是特殊理论、个别理论、实践观念、实践方案等。

(一)特殊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最一般理论具有最大的适用性,但它又不具有直接的适用性,即不能把它直接拿来运用,而必须先转化为特殊形态的理论。特殊理论是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首要环节。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研究中国的具体情况,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进行理论创造,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创立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理论,毛泽东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马克思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一般理论,毛泽东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等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这些一般理论,毛泽东都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具体化。这种具体化不是要改变理论的精神实质,而是要缩短一般理论同现实问题的距离;不是把理论推倒重来,而是对理论进行形态上的转换。在作出了这种具体化之后,理论的直接可用性就增大了。

由一般理论到特殊理论,不是一种理论本身的演绎,它是理论被用于研究具体国情又由实践中进行总结的结果,因此它在形式上是一种理论的过渡,在实质上仍然是以具体国情为中介的,是一个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它是把一般的理论作为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对国情进行研究分析,再把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归纳、总结和提升。因此这里既有由抽象到具体,又有由具体到抽象,这是此二种过程的统一。

(二)个别理论 一般理论结合国情转化为特殊理论之后,其抽象层次仍然很高,可直接适用性仍然很低。因为人们实践活动的领域总是具体的、个别的领域,即使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这些领域还有很大距离,因此必须把它进一步在各个领域内展开,形成个别形态的理论。

毛泽东并没有把理论仅仅停留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创造上,他还把这些理论具体和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他把理论运用于军事,得出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得出了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战术的理论;他把理论运用于经济,得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他把理论运用于文化,得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理论等等。对于特殊理论,毛泽东结合实际进行了具体化,这种具体化是对理论作进一步的形态转换,目的是要使特殊理论贴近具体领域的实际,这是符合人们的具体活动的要求的。当然,在具体领域内还有个时间问题,如果是研究当下该领域的情况,那就需要再具体化,这一步工作我们仍然归于个别理论部分。

特殊理论的个别化同一般理论的特殊化一样,也内在地包含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抽象和具体的统一。所不同的是个别理论是一般理论与特殊理论的统一体,它一方面体现着一般理论的特征,一方面又体现着中国具体的国情。

(三)实践观念 前面我们分析了特殊理论和个别理论,这还只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具有了合规律性,但还不具有合目的性,因而实践观念作为一个环节就自然地提了出来。实践观念就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从事实践活动的蓝图,是人们在观念中建立起来的实践改造的理想客体。毛泽东反复强调在从事活动之前要有一个设想,要有目的地去做,不要盲目地去干,这就是讲实践观念的问题。

实践活动的主体必须把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利益、需要和要求结合起来,确定对客体改造的目的和方式。也就是说,为了自觉地、有效地进行某项实践活动,仅仅形成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不够的。人们使理论向实践转化,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事物的现成形式,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此,主体必须以对客观事物的事实性认识为基础,对客体的价值作出科学的评价,从而发现和确定主体进行实践活动时所把握的目的和方式。可见,为了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不仅要实现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的统一,而且要把客观事物存在的尺度同人的需要的尺度结合和统一起来,在观念中建立起实践活动的蓝图。

实践观念是理性与感性统一,它的得出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到此,抽象理论就具有了形象化的特征,这表明同实践越来越逼近了。

(四)实践方案 有了对事物的理论性认识,有了对实践活动的蓝图构想、远景设计,接下来就要过渡到实践的手段、步骤、程序和措施了,这就是实践方案。它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中介环节。实践方案同实践观念一样,也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它建立在一定的理论的基础之上,但同时又是直接的行动依据,它的实施就是实践活动的展开。

毛泽东一贯强调行动的计划,这突出表现在他的军事理论中。他提出“不打无准备之仗”,“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并指出鲁莽的专凭热情的军事家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或不愿意知道任何军事计划。”这些都说明,毛泽东并不把理论仅仅停留在实践观念上,实践观念还要进一步转化为具体实践活动的方案。那么实践方案包括哪些内容呢?主要内容是行动纲领,另外还包括决策、具体措施等,它要考虑到现实的条件制约,与一定的物化手段。

实践方案一方面仍属于理论性、观念性的东西,另一方面又不同于抽象的理论,而带有行动的特点,因此已经直接接近于向实践的融合与转化。

前面我们分析了理论形态的转换,从思维方式上来看,其实是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转换,由此我们也得出:理论的逐级转化,实际上是要最终获得自己形象化的形态,因为实践本身和实践的对象无疑都是形象的。那么是不是到了具有形象性的实践观念、实践方案就停止了呢?肯定不是。

三、发挥社会心理的中介作用——结合的动力

分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我们注意到光有实践观念、实践方案还不行,实践观念、方案解决的只是干什么、如何干的问题,并不解决愿不愿干,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干的问题,即不解决动力问题。于是社会心理作为中介被提了出来。

理论同实践结合的问题关键在于理论能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成为他们手中的武器,而理论要真正的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就必须同社会心理相结合。一种理论只有转化为人们的心理,才能转化为人们的行为,这是一个常识。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发挥作用的社会心理包括信仰、意志、自发的倾向、情绪、感情等。

这里所说的信仰不是指那种盲目的、或宗教的信仰,这类信仰没有根据。我们所说的信仰是指从革命理论中取得的一切信念。真理性的认识形成科学的信仰,而科学的信仰必定形成人的意志、决心等情感。也就是说,科学的理论有助于人确信实践方案的准确无误、确信实践结果的重大意义、确信实践必获成功等等。而这种信仰、信念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一种内在的意志和决心,而意志和决心,成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直接影响人们的行动,通过这种意志的努力,实践成功的可能就转化为现实。在帮助人们确定信念、培养人们的意志方面,毛泽东是有其极大贡献的,他不仅通过自己的思想、通过政治工作去让广大指战员对前途充满信心,以坚强的意志投入战斗,而且让老百姓也对光明的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同战士们一起怀着极大的热情共同战斗,去争取自己的解放。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点,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成为必然。当然这又是以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革命性为前提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人们决不会有这种信念和意志。

人们的自发倾向和情绪也是重要的社会心理要素,它们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这里所讲的自发倾向,不是指那种与思想理论等义的观念,也不是指实践观念,而是指通常意义上的那种狭隘的观念、意向,是指人们关于某一类事物的一定的、自发的看法,它交织着理性与非理性的因素。理论的抽象性使其不能直接地指导实践,而需要还原为这种倾向性的东西,而这种倾向则是通过影响人的情绪、感情来作用于实践的,因为人们的情绪、感情是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所以在实践中,直接影响人们行动的,并非直接是观念。情绪、感情都有积极的与消极的之分,积极的情绪、感情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积极作用,而消极的情绪、感情则起相反的作用。在这方面,毛泽东十分重视培养部队战士和群众的民族自尊心、爱国精神、进取心和乐观主义,反对那种自悲、颓废、恐惧心理和民族虚无主义,因而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精神,提高和增强了部队的士气,为革命的胜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心理条件。

以上我们讨论了社会心理,人们的行为是其心理的直接表现和反映,因此,这里讲社会心理实际上已经到了理论向实践转化过程中抽象理论向实践转换的尾声、具体实践的序曲。经历了一系列的中介,跨过了一个长过程之后,理论终于要同实践相结合了。

四、使经验成为联系的环节——结合的反馈

前面我们分析了理论向实践转换的进程。理论沿着实践的方面一步一步转化为实践观念、实践方案,并进而转化为具体的行动,那么这一过程是否正确?先前的实践方案是否可行?就需要接受实践的反馈,这就要对经验进行分析。

经验在毛泽东的思想体系中是有很重要的地位的,实践经验,在毛泽东看来,是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重要环节。因为对从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体来说,若没有实践经验,实践是不可能成功的,再好的方案、措施也难以实现。

实践经验就是关于实践活动如何进行的知识,它既有感性的方面,也有理性的方面,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因而它可以作为中介。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客观的实际出发,就要分析特殊的条件下的经验,那是以往实践的积累,这些经验能否适用于当下的实践,那就要根据新的条件、新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探索性试验。

毛泽东说:“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他提出调查研究的方法,这就抓住了实际情况和工作方针之间,即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调查研究,才能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才能确实弄清实践活动如何进行,才能形成正确的实践经验。当然在调查研究中,要努力克服认识中的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做到客观、全面、本质地看问题。毛泽东有着丰富的调查研究实践活动,而且在调查研究理论方面,他也是有诸多成果的,他从来就是把调查研究当成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他善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他善于抓住典型、总结经验,并运用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方法,以点带面,以成功的经验去指导普遍的工作。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正因为毛泽东正确运用了调查研究方法,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才使得科学的理论同具体的实践达成了有机的结合。

进行探索性试验,也是形成正确的实践经验的有效途径。如果说正式的实践是实践的主部,那么试验则是该实践的前奏,而由之获得的实践经验则是抽象理论的尾声。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大规模的群体实践活动前,还必须进行小规模的试验,以获取实践经验。这一知识首先会给实践方案一个反馈,验证它的可行性。同时,由于实践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它就可以给大规模的实践主体,提供这样那样的经验依据。毛泽东是很重视这种试验活动的,它领导的在井冈山建立的中国革命第一个根据地,本身就是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一个试验,通过试验,获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从而为指导下一步的革命活动造成“燎原之势”打下了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了前提和条件。

由理论过渡到实践的一系列中介环节应看成是一个立体的网络,上述这四个方面是相互制约的,是它们的共同作用才架起了由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另外由理论通向实践的过程我们也不要简单化,这一过程中同样包含着它的许多逆过程,它们是同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这两个过程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只是为了在阐述上的方便,才抛开了另一过程,单独来分析理论回到实践的机制。

标签:;  

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间环节--对毛泽东方法论的理解_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