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竹彦
(广西省柳州市工人医院心内一病区 广西 柳州 545005)
【摘要】 目的:探析品管圈降低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6周内120份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为研究资料,对所有护理记录的缺陷率进行调查和计算。成立品管圈小组,并根据调查所得结果设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对策,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管理前的电子护理记录缺陷率为78%,管理后为35.5%(P<0.05);应用品管圈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及责任感均明显优于管理前(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管理可降低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的缺陷率,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维护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 冠脉介入;电子护理记录;缺陷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259-01
电子护理记录作为电子化的医疗记录,可对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保存和管理,是病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则关系到护理工作及患者治疗方案等多方面的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选取120份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为研究资料,对品管圈降低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的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14日~2015年6月25日我科120份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为研究资料,其中,运行病例60份,出院病例60份,本次活动由10名护理人员参与。
1.2 方法
1.2.1品管圈管理小组成立
品管圈由10名成员组成,平均年龄为25.6岁。圈名命名为“安心圈”,意义在于让患者及其家属真正安心、放心,同时也是科室医护人员共同的心愿。本圈的活动特点在于团结一致、思维活跃、积极向上,有组织性和纪律性,主要工作为降低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缺陷率,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切实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整体护理质量。
1.2.2主题设定
圈内成员共提出五项主题评价题目,并通过对五项题目的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综合评价、排名等方式进行评分和筛选。最终选出排名第一位的主体作为本次研究的课题,即:“降低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缺陷率”。
1.2.3制定计划
根据具体的活动情况,制定活动进度计划,并要求圈内护理人员认真履行相关的责任和义务,此次计划获得护理部批
准[1]。
1.2.4现状把握
在现状把握阶段,由圈内成员负责收集2015年5月14日~2015年6月25日我科120份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病例,共78份存在护理缺陷。其中,表格及记录单漏项占40%,书写或手术填写不合规范占32.5%,错别字或绘制不符实际占12.5%,记录不连贯或不一致占8.7%,手术同意未签字占6.3%。
1.3 对策及效果评价
1.3.1对策内容及具体实施
首先,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并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和考核,让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到准确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利用晨会、业务学习以及圈会等时间,带领护理人员共同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相关的护理规范、病例书写规范等,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教育和培养,切实保障护理记录的准确性。
其次,建立健全质量监控制度,切实、及时对护理记录进行完善和规范。具体而言,相关责任护士需例行查房,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康复情况进行记录,每日一次。出院病历由质控员及护理长进行检查和核对,并对病历的书写情况进行评分,最终将评价情况汇总,反馈给相关的责任护士,增加与责任护士间的沟通和交流。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再次,完善电子护理记录的书写规范。采用表格式的书写方式,增加规范化和统一化,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写作能力和观察处理能力。同时,鼓励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关系,通过增强护患间的良性沟通,增加书面交接班的可执行度,保障护理记录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最后,将护理记录缺陷率与考核制度相挂钩。具体而言,根据科室的病人数量及护理人员自身的工作量,实施弹性排班的排班工作制度,解决记录不连贯的问题。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安排患者实施各项检查、治疗及护理。同时,汇总没为护理人员的月护理记录缺陷率,并将其列入绩效考核中。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管理前的电子护理记录缺陷率为78%,管理后为35.5%(P<0.05);应用品管圈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及责任感均明显优于管理前(P<0.05)。
3.讨论
品管圈是近年来临床上逐渐兴起的护理管理模式,有研究显示[2-3],其主要内容在于建立科室内部圈,并在圈内完成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的系列活动,从而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改善机制,完成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在降低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的缺陷率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应用品管圈进行管理,不仅获得了有形效果,降低记录缺陷率,同时也提升了护理人员间的协作和沟通能力,明确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优化工作态度。通过获得上述成效,以提升医院、患者等多方满意度。
综上所述,应用品管圈管理可降低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的缺陷率,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维护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付静.品管圈对降低老年病科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6):189-190.
[2]常淑莹,姚卓娅,李漫春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动力器械缺陷率中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4):1271-1273.
[3]洪涵涵,王伟.品管圈活动在提升表格式电子文书书写合格率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35):3329-3331.
论文作者:吕竹彦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4
标签:患者论文; 缺陷论文; 电子论文; 品管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发生率论文; 病例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