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6:呼唤企业家重拾实业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拾论文,企业家论文,精神论文,专栏论文,实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两会期间,一份由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和全国工商联联合提交的《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引人关注。提案特别强调,实体经济贫血造成的产业空心化正在逐步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潜在风险。当前迫切需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挤压“炒”经济的空间。
据浙江省的一份调查显示,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开始出现萎缩。2003年,温州在全行业有一定规模的制鞋企业有4000多家,如今降到3000多家;曾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鼎盛时有500多家企业,如今只剩下100家左右,真正在专心经营的只有30多家……
“很多传统制造企业对实业信心不足,实体不稳,这是很值得担心的。”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新旧产业“青黄不接”和“脱离制造业”倾向是产业空心化的一种先兆。
所谓“产业空心化”,一般是指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由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土地紧缺等因素,将大部分物质生产和资本转移到了欠发达地区,造成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比重大幅下降,导致产业结构失衡。更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炒”等虚拟经济,不再把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上,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
据浙江的一位朋友讲,民间资金炒房、炒煤、炒蒜等,已经成为民营经济巨大收益的来源,但他们也正开始为此付出代价,一个直接的表象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影响,这些涉猎房地产的企业及炒作资金,发展动力出现衰竭迹象。
忽视实体经济发展而过度依赖虚拟经济必然会出现严重的后果,日本和美国等都是前车之鉴。相反,德国也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而正是由于注重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发展,德国才能够成功抵御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成为应对当前持续恶化的欧债危机的“定海神针”。
实体经济平均利润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提高实体经济行业利润率需要引导行业进行整合。目前,企业家实业精神衰退,呈现出“来钱快”的浮躁心态。对此,我们大声疾呼,企业要回归实体经济,毕竟虚拟经济是分配财富的,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如果大家都不创造财富,最后我国经济就要出大问题的。
要让企业家重拾实业精神,实现实业强本固基,政府部门也要扎扎实实做几件实事:应加强产业政策宣传,编制公布扶持产业项目目录及扶持政策,促成项目与资本对接;要将更多投资领域向民间资金敞开,发挥民间资金在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的作用,将资本的效率最大化;政府和企业要联手应对高成本,防止多种因素叠加过快推高成本致使大量企业“硬着陆”,增加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必须在财税、信贷等方面大力支持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传统制造业的效益得到回升,提高企业投资实业的积极性,吸引资本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