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毕业生教育工作的思考
赵峰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摘 要: 毕业生教育工作是学校为帮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顺利毕业而专门开展的一项教育活动。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使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教育工作不能照搬普通高校,而应在加强毕业生择业教育的基础上,认真抓实毕业生就业教育、大力开展毕业生创业教育,积极推进毕业生科学择业、顺利就业,并为将来可能创业打好基础。
关键词: 毕业生教育;择业教育;就业教育;创业教育
毕业生教育工作是学校为帮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顺利毕业而专门开展的一项教育活动。临近毕业了,面对还很陌生的社会,大学生们能否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以及能否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是整个社会,包括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都非常关注和关心的问题。作为“一件关系到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事”[1],客观上讲,各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毕业生教育工作,设置了专门的就业指导和管理机构,及时向学生发布就业信息,介绍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以及传授求职择业技巧等,工作卓有成效。这项工作在高校一般叫做“就业指导”。但是通过对毕业生教育工作这一整体的认真反思,我们可以把毕业生教育工作分为择业教育、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三个方面。其中,择业教育是为推进学生顺利就业而开展的以提高毕业生求职择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就业教育指为帮助学生顺利从业而开展的以提高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创业教育则指为学生将来可能创业打基础而开展的以提高毕业生创业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这样看来,目前各高等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其实只是开展了“择业教育”,可见,我们的毕业生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这里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教育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要从以上三个方面认真抓好这项工作,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需要,帮助学生认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世界,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掌握社会需求信息和市场供需状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培养就业技巧,不断提高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2],并为将来可能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继续加强毕业生择业教育
择业教育关注青年学生的现在,它是毕业生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高等院校必须认真抓好的内容之一。在新形势下,高职毕业生择业教育工作尚需注意三个方面。
(一) 要注意引导高职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
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和高等教育界非常关注的问题,事关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毕业生逐年增多,历年沉淀下来尚未就业的毕业生还为数不少,加上社会上的人事改革调整,以及下岗职工的增多,都给大学生就业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200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共212万,总体就业率约为90%;200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共280万,总体就业率约为73%;200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338万,至9月份的总体就业率约为70%;2006年全国大学毕业生预计达400万人,比2005年多62万人。可见,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这种形势下,加上社会上存在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部分人鄙薄职业教育现象以及部分高职毕业生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等等,使得高职毕业生就业则是困难重重。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是高职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前提,它对于高职大学生尽早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合理自我定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学生所在的大学校园毕竟是一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小小世界,毕业生们对社会的了解尚不够全面,尤其是对形势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因此,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教育和引导高职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政策,使他们树立不等分配找市场、不究性质(不管就业单位的所有制形式)看单位、不惟对口用所长、不求从业求创业和先立足后立业的就业观念。”[3]
(二) 要注意引导高职大学生正确进行自我定位
面对异常严峻的就业市场,教育以“失败者”心态进入高职院校、深感前途无望的高职生们及时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4]。正确自我定位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能在就业前静下心来,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全面的认识,对于顺利择业意义重大。只有准确、全面自我定位,才能做到明己长、知己短,对自己有恰当的期望值,并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做到自强、自信、乐观向上,并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获得成功;才能适应变化多端的现代社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创造美好的明天。引导高职生正确自我定位,要求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客观地、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既要认清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找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一方面,要教育高职生进行层次定位。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就业形势逼人,但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高职生,依然是人才奇缺的中国社会的佼佼者,高职生不应妄自菲薄,而应清楚认识自己所处的层次和自身优势所在,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要敢于到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去拼搏,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实现自身价值,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另一方面,要教育高职生进行素质能力定位。现实生活中,毕业生的素质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用人单位的要求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素质和能力之间都存在差距。不清楚这些差距,我们的高职生就不能进行科学的素质和能力定位,往往会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清高,不愿到艰苦行业和艰苦地区就业,不愿低下身子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表现为“眼高手低”,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严重影响了高职生求职择业的成功率[5];另一种是自卑,觉得自己啥都不行,不敢去条件好的单位应聘或就业,也不敢努力去争取好的机会,结果是“错失良机”,从而影响了高职生的长远发展。因此,进行科学的素质和能力定位非常重要,可以帮助高职生明白自身存在的缺陷,及时查漏补缺,尽早进行自我优化;同时,还可以帮助高职生清楚自身优势所在,科学求职、顺利择业。
(三) 要注意加强高职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教育
临近毕业的高职大学生,处于毕业前的最后一学年。这一阶段,高职生大多开始实习实训,并开始步入社会。在实习实训时,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又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竟是那么大,曾经的远大理想是那么遥远;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社会舆论的影响、屡屡受挫的经历、人生实践的缺乏和社会认知的偏差,于是,在茫然无措和悄然产生的自卑中,巨大的压力与对生活的恐惧接踵而至,此时的大学生们常常会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产生一些心理障碍或心理误区,主要表现在焦虑不安、自卑、孤傲、犹豫不决等。如果不能及时并尽早地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就会对大学生们的求职择业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一些学生的人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在择业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及时进行心理调适和心理承受力训练,尽早排除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正确处理“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的关系,[3]勇敢面对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顺利就业。
二 认真抓实毕业生就业教育
就业教育关注学生的发展,倡导在大学毕业生中开展以“职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6],以教育青年学生针对即将从事的职业,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前景,熟知行业内部要求,掌握行业发展动向,提高生存竞争能力,努力开创事业发展的良好开端。
(一) 要引导毕业生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再强化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的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构想和规划。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以及为什么选择这种职业,通常都是以其职业理想为出发点的。[7]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经过大学几年的教育成长,随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多向性转化,青年学生的职业理想一般会发生一些变化。此时,很有必要引导大学生在进行正确自我定位的基础上,根据已签约单位或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及时对入学阶段树立的职业理想进行调整。要组织毕业生广泛开展“职业”主题实践活动,促使高职大学生能够真正认真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摆正自己的职业定位,了解所学专业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努力将自己的职业理想调整到最佳状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使他们树立更加实事求是的职业理想,为将来成为“职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要引导毕业生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
要教育毕业生在准确自我定位的基础上,针对已签约单位或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认真查找自身在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仅有的一点宝贵的在校时光,强化自身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再提升。对职业素质的提升方面,着重对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如职业习惯、职业态度、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等,其中包括一些社交礼仪、商务礼仪、团队协同、人际关系处理、职业形象展示、工作技能训练等等方面都需要学习与提高。对职业能力的提升方面,不单单要对本专业的的一些技术性的职业能力进行提升,如职业经验的提升、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对非技术性的职业能力进行提升,如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心理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根据高职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再强化。(1)在实习实训中加强对青年学生的职业教育。要认真抓好毕业生实习实训工作,在通过实习实训重点提高业务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外,还要积极营造企事业单位与学校、学生的良性互动关系,使毕业生在服务企业、了解企业、认识企业中真正感受新时期产业工人的光辉品质,将产业工人优秀的职业形象印入大学生的头脑,刻入大学生的心,通过产业工人崇高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作用,使学生能够在今后入职时尽早进行角色,适应企业需要,在各方面全面均衡的发展。(2)开展系列专题讲座。要聘请有关专家和成功人士走进校园为毕业生开展专题讲座,讲座的主题要涉及“职业”“社会”“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职业”主题讲座,加强学生对“职业”内涵的把握,增进青年学生对可能从事或即将从事的职业的认识,清楚该职业对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为促进毕业生有意识地尽早成为“职业”人打下“业务”基础;通过“社会”主题讲座,使青年学生对社会有更清楚的认识,知道社会所需人才的基本特征,使毕业生能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尽快打好“能力”基础;通过“发展”主题讲座,使青年学生认识发展的内涵和发展的要求,知道不断学生与提高的重要性,尽早设计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好自己毕业后几年的社会生活,为将来打下“发展”基础。(3)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这些年,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许多高职毕业生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大学毕业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也在实际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真正实现了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为各地的地方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有极少数的高职毕业生也给社会“抹黑”,造成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如不能快速适应社会需要,频繁跳槽、不能与领导和同事和谐相处、对工作中的突发事件不能及时予以处理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人生观出现偏差,对自己的毁约行为不以为然,信用缺失、恶意拖欠助学贷款、违背社会公德等现象层出不穷,他们只从个人立场出发,不考虑对方立场和社会影响。从长远来看,这些问题也很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虽然这些问题或多或少与当今的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教育缺失,与大学生的日常教育不够还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毕业生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强化毕业生诚信意识和合同意识的培养。
(三) 要引导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进行调整
最后将四段波纹软管另一端旋入落果收集筒对应的端口,安装阀门,在落果收集筒下方放置收集框,当落果收集完成时,打开落果收集筒底部的片状式插板阀门,落果进入到收集框中完成收获作业。
4.2.2 特色建设对学校的师资配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超出平常教学需要的投入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职业生涯设计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结合目前的发展环境,制订出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过程,是个人对自己的一种职业前途瞻望。职业生涯设计非常重要,它有利于职业理想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在社会上奋力拼搏和努力进取。青年学生在即将毕业时,自己的职业理想会做出一些调整,这时,必须认真对照自身条件、结合自身职业理想对当初的职业生涯设计也进行一些调整。在调整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两点要求:一是要把职业生涯设计与社会发展需要想适应,要与个人的职业前途相适应,要把这几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在调整个人职业理想时,要把大局出发,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融于一体,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到首位努力将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相一致,成为一名真正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真正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二是要注意在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后,时时调整自己的状态的方向,有时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为自身发展作好规划。
生活规划是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实际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的安排和打算,是为实现人生目标而进行的准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前做好准备十分重要。需要指出的是,生活规划与职业生涯设计有一定的区别,职业生涯设计是长期的、全面的,方向明确;生活规划是短期的、具体的,目标明确,它是针对职业生涯设计中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进行的详尽而具体的规划。引导毕业生结合实际对自己大学毕业后几年的社会生活进行科学规划是毕业生就业教育的一个重点。第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来规划。大学刚毕业后的几年是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阶段,要在深入了解可能或即将从事职业对自身素质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该职业的发展方向,尽早安排好毕业后几年的社会生活,认真制定实现职业目标的相关措施,并积极落实这些措施。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来规划。要引导毕业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调整的同时,认真思考毕业后几年的生活历程,也可把毕业后几年的生活规划作为职业生涯设计的部分内容,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规划:(1)学习规划,包括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及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提高等;(2)生活规划,包括如何度过毕业后几年的生活等;(3)工作规划,包括计划如何去努力及准备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等等。
(四) 要引导毕业生科学规划大学毕业后几年的社会生活
师:次数越高,方程越复杂.数学史上,人们很希望能像低次方程那样去求解高次方程,但经过长期的努力,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1824年,年仅22岁的挪威天才数学家阿贝尔(N.H.Abel,1802—1829)成功地证明了五次及以上的一般方程没有根式解.那么,我们是否还有其他的途径解决方程是否有实数根的问题?
三 大力开展毕业生创业教育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是从而实现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裕。在高校里,创业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将来,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加强创业教育,一方面既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大学生都成为狭义的创业者,即创办自己的组织,但至少能够使有创业潜能的大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己、为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为,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人就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对创业的程序和创业所需要的条件等不太清楚或根本不知道。因此,我们要把学生创业教育作为毕业生教育中的一个重点,使大学生们在校期间就能积淀一定的创业理念和创业能力,为大学毕业后的创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 要对青年学生进行创业理念教育
创业理念是指创业主体对创业行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素养,它包括创业意识、创业人格和创业思维等。培养青年学生的创业理念,首先,要加强青年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目前,大学生对创业的有关知识掌握不多,创业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因此,应注意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创业的意义、了解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树立“自主创业、自主发展”的观念,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的方法和途径,使创业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为他们真正成为具有创业精神的一代新人做好思想和行动准备。其次,要加强青年学生创业人格的培养。创业人格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坚持不懈的意志、勇于追梦的精神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培养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让他们走出校门后能够经得起诱惑、扛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真正成为事业和生活的强者。第三,要加强青年学生创业思维的养成。要致力于推动学校、社区和企业三者的结合,抓实学生实习实训工作,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能充分接触企业、参与企业管理,逐步学会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培养创业思维。
(二) 要对青年学生进行创业能力教育
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创业竞赛、邀请创业家作报告等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了解法律、金融、工商、税务、市场流通、所在行业专业等进行创业必须的知识,不断加强科学的理论素养和宽厚的文化积淀,要向大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创业信息和必要的技术指导,以多种形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着重提高青年学生搜索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发展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等方面的能力。
结合表2中数据结果分析,综合组80例接种儿童的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相较于参照组,综合组家长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更高,P<0.05。详细数据可见下表2。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 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在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Z1):4-9.
[2] 李小兰.全面开拓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8):51-52.
[3] 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研究课题组.大学生需要职业指导——衡水师专大学生择业、创业问题调查报告[J].衡水师专学报,2003(02):57-60.
[4] 蒋乃平.社会能力训练应得到充分重视[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13):19-21.
[5] 赵瑛主编.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
[6] 蒋乃平.社会能力训练应得到充分重视[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13):19-21.
[7] 国家教委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8] 王本贤.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J].教育与职业,2003(11):50-51.
本文引用格式: 赵峰.关于高职毕业生教育工作的思考[J]. 教育现代化,2019,6(74):289-29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4.121
作者简介: 赵峰,女,河南洛阳人,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
标签:毕业生教育论文; 择业教育论文; 就业教育论文; 创业教育论文;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