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专教育的特点_中专论文

论中专教育的特点_中专论文

试论中专教育特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中专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专招生并轨全面推行,使中专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改革新形势,中专学校自身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情况。我国的中专教育诞生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长期以政府部门办学为主,与改革开放时期发展起来的职业高中相比,中专办学形式不灵活,应变与承担风险的能力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使中专教育面临着教育内部在劳动市场上的竞争及企业社会对人才的多规格、多品种的要求两方面的压力。中专学校如何抓住时机,深化改革,迎接挑战?笔者认为中专教育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骨干力量,必须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和优势,这样才能使中专教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不断发展,才能使自己培养出的学生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受到社会的欢迎。

一、中专教育特色的基本问题

中专教育的特色是由中专教育的目的决定的,中专学校要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成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实用人才。也就是中专教育的特色应该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适用人才,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应用”人才是中专教育特色的根本,是中专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中专教育的特色既体现在“中”字上,又体现在“专”字上。“中”字是中专教育的程度,说明它既不同于高等学校培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也不同于技工学校培养的一般熟练技术工人,它是培养常规工艺、常规业务和常规管理的实施人员——应用型人才。它与高等学校学生相比,应有较强的实践知识和动手能力;与技校学生比较,又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组织能力。“专”字是中专教育的本质属性、或者说是它的基本特色。中专教育不是通才教育,重在“专”字,这里所说的“专”有四层意思:一是中专学校的设立必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必须与一定时期社会的专业人才结构相适应;二是学校的专业设置应有明显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必须与本地区本系统企业生产中的某一需要直接对口;三是教学内容要与对口工厂企业的生产和工作需要紧密结合;四是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专门性的技术训练,使学生有一技之长,毕业后能胜任某项专业工作和职业活动。

对中专教育特色的研究,关键是对培养人才规格的研究,这些问题不明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安排和要求乃至质量评估就失去了前提。只有明确了业务规格,才能在教学计划规定中将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目标具体化,在课程设置上做到削枝强干、主辅分明;在教材建设上,摆脱内容的“浓缩”,建立起突出应用性、形成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教材体系;在教学方式上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注意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才干;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传统的灌输讲授的方法,突出启发式,因材施教。

中专人才的业务规格与其从事的业务工作范围和性质息息相关。中专人才的工作特性属于“应用型”或“转换型”工作,即是把上一层次所确定的设计方案、总体规划等,通过自己的“应用技术”专长和组织能力,创造性地组织下一生产层次的技术工人去付诸实施。所以中专人才在业务规模方面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从人才类型上看,他们属于应用型或实践型人才

人才可以分为创造型、发现型和应用型。创造型人才独创精神旺盛,在科学理论和技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发现型人才在前人经验基础上继续有所提高和发明。应用型人才善于积累知识,并能有效地进行由设计、构思到生产的转换、再现和应用。经济建设需要创造者,也需要实施者。任何一项科学发明、理论突破总是要通过实践者的工作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中专人才应是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应用”与“创造”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只是程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二)从业务特色上看,中专人才的业务知识的培养,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应是“必要的”

要求中专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应该是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技术员的专业技能与为这种专业技能服务的不甚完整、不甚系统的专业理论相结合。不片面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把“实施人员”所需的专业技能训练好。中专教育在理论上不向高校攀比,中专人才的任务主要不在于解决“为什么做”,而在于解决“怎么帮”、“如何做得更好”。所以在教学内容上不在于深钻设计的理论,而在于通晓设计的方法;不在于所学知识的深度,而在于有针对性、有侧重面、有实用价值。

(三)从能力特色上看,中专人才的某些能力应特别突出

其特点,一是具有能迅速处理生产现场许多问题的应变能力;二是在新技术、新工艺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具有吸取专门知识的能力。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应用技术是中专人才的主要特点,它直接影响着中专学生的素质和作用的发挥。

(四)从素质教育上看,中专人才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中专生的素质教育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所说的“素质”是有区别的,有其特定的含义。我们把受教育者能适应毕业后工作所需素质称为职业素质的话,就可以试下这样的定义:职业素质是在人的自然秉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环境影响和主体参与的职业教育活动的实践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从事职业所要求的素质和品质。作为一个中专毕业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体系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品德素质。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观点、基本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这是一个合格现代公民最基本的条件,是做人的根本。二是身体素质。其内容应包括:较强的体质、健康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适应紧张的市场竞争、获得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身体素质是整体素质结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三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赢得工作、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在形成和发展人的智能素质形成中发挥着调节机制。四是智能素质。这是学生将来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迎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的必备素质,也是将来就业的必要条件。五是审美素质。良好的审美素质有助于人追求真善美,是学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六是劳动素质。这一素质一经形成又能促进其他素质的发展。七是基本职业素质。包括专业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这一素质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及其相应的知识、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以及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等,是在智能素质上发展起来的,是竞争的必备条件,是中专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具体体现。八是综合职业素质。这一素质是指具体的专业素质以外的能力素质,这种素质可使人能够在变化了的新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因此,这种对任何人都应具备的能力应称之为跨职业素质,这种素质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尤为重要。人一生不可能只从事一种职业,要不断学习,多次就业,必须具备这种素质。

对中专教育的评估,也应把中专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办学的社会价值及教育效益作为重点,评价中专人才的质量应以应用技术为核心,这个质量的高低,还要用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作用与成绩、贡献与功劳来证实,中专生毕业能在人才市场上顺利就业,并且就业后有发展、有贡献,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这就能反映出学校的教育质量是高的。这样靠合格的名牌学生就可确立学校在该地区的名牌学校地位。

二、中专教育特色的主要体现

为体现和发挥中专教育特色,中专学校在办学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突出应用性

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培养中专人才,应以应用技术为主,在应用技术方面应使中专生有所专长。为此,一是中专教学内容应该从理论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及应用为中心,改变重讲解、轻训练,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二是加强厂校间横向协作联系,教学内容应注重用人单位的需要,教学途径与方式应与用人单位共同进行协商;三是要学习面向未来的本学科的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在基础学科理论教学和技术基础理论教学中应删简经典理论成份,加强应用理论成份,如加强数学中的工程数学,物理中的激光、超声理论,机床中的数控、电控,“设备”中的防噪防尘,电气化,机械等专业中应加强工程设计预算,各学科都要加强外语、计算机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以适应经济建设需要。

(二)注意针对性

这是中专教育的基本特点,为了体现中专教育特色,在工作去向上,要针对本行业、本专业的基层技术工作;在对口技术上,要针对常规技术、常规工艺;在人才规格上,要针对生产第一线中等技术人才的一般需要;在工作任务上,要针对中专毕业生一般是在生产部门从事产品的结构工艺、生产施工、产品检验和设备维修等工作。因此中专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专业和企业生产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精选教学内容,抓住主干课程,建立主干课程体系。要注意系统性和针对性相结合,不能离开中专人才这个培养目标而去片面加强基础,也不能离开业务范围去追求现代新技术。要适当削减基础理论教学,对那些与专业关系不大而难度较大、应用不多的理论知识应删简,不追求严密的论证,不过分强调课程的完整体系。对专业课要加强主要课程,并进行本专业现代化生产的技术理论和知识的教育。基础理论课程要根据专业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本专业的应用理论。另外,要根据中专招生并轨,生源差别较大,或学校举办乡镇企业班、国家统招学生、专为企业办的中专班等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各自的合格标准,如一直沿用过去统一的考核学生成绩的标准,在实际考试考核成绩评定中很难掌握。

(三)加强实践性

中专学生掌握应用技术主要是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去完成。各科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现在的实践性教学时数约25%的比例增加到40%左右为宜。中专学校的实验室,保证尽可能开出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课目。工科学校应有条件较好的实习工厂。建立稳定的、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实习基地是很重要的。近年来,工矿企业实行经营承包后,再加上交通、住宿等费用大幅度上涨,普遍感到经费缺额太大,实习比较困难,为此学校要创造条件,筹建校办实习基地,以解决实习难的问题。另外学校要加强教研教改,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参加政府主管部门举办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多种证书制度。

(四)具有灵活性

中专人才的工作要面向生产,面向基础。他们要处理许多问题和意想不到的困难,这就要求他们的知识结构是纵横结合的综合型。这种结构宽窄并存,博专结合。他们的知识面要宽但也要专业化。所谓宽是针对专业需要的宽,是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要宽,如一个机械专业的人才的横向知识应该是机电结合,“软”、“硬”结合,技术与管理知识结合的综合基础知识。灵活性是根据生产的需要和科技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不断地更新和充实。如钢铁冶炼专业,将有色冶炼、某些化工冶金等知识加进去,可以使毕业生适应钢铁冶炼、铁合金冶炼、有色金属冶炼等生产的需要;对于轧钢专业,可以将其他金属压力加工知识、金属材料知识、工程材料知识等加进去,以使毕业生适应轨钢、铸造等金属压力加工、金属材料热处理等工作需要。将采矿专业和选矿专业合并成采选专业,因为采矿和选矿都是矿山对中等层次技术管理人才的需要,而且可以适应大型矿山的需要,扩大了毕业生在矿业部门工作的适应面。对于机械电气专业,可根据21世纪机电科技发展趋势,合并为既懂电又懂机的机电一体化人才,这就是在课程上的面宽、适应性强的大专业。

(五)强调适应性

这是中专教育的本色,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特别是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更需要适应性强的中等技术人员。现代社会和现代生产对中专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应当能够熟练地掌握生产工具和设备,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原理,而且要参加工具和设备的更新和发展,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能与工人、干部及高层科技人员很好地合作共事,既参加生产还要参加管理。他们当中不少人还要从事以技术知识为基础的管理经营工作,成为基层管理干部的后备力量,因此,学生必须有广泛的适应能力,这就要求他们既有必要的坚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知识;既在中等专业技术人员所必需的足够的普通文化知识,又要有相当的专业技能;既要有基本素养,又要有不断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中专学校要能达到上述目的,必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借鉴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经验,总结已有的经验,根据市场经济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力求在教育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标签:;  ;  ;  

论中专教育的特点_中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