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庖丁
——医学论文写作漫谈
文/韩振军
相信很多人在中学课本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庖丁解牛”。这个神奇的庖丁,他解牛的节奏犹如“桑林”之舞,解牛发出的声音恰似“经首”之乐。普通的庖丁,一个月就能用坏一把刀;即便是优秀的庖丁,一把刀也用不了一年。而这位先生的刀用了十九年,解牛成千上万,依然如新打磨的一样锋利。他为什么那么神奇?因为他对牛的解剖知识了如指掌——哪是骨头哪是肉,哪是关节哪是筋(肌腱),在他大脑里形成了完美的解剖图,所以才游刃有余。
然而,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我们后人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他没有给我们留下片言只语的文字记录!
我们为什么能够记得孔、孟、老、庄、达尔文、巴斯德、孟德尔、李斯特?因为他们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文字资料,他们的思想、技术因之被我们传承。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理念。因此,在果树的防虫治虫的过程当中,同样可以将绿色理念融入其中。绿色防治方式在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不但可以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而且对周边环境起到环保的作用。基于此,果树管理人员需要当期对果园进行清理,例如果园当中的杂草、枯萎的树木、落叶等进行及时的清理,并将此部分的废弃物采取火烧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可以将病虫害进行消除,而且还极大的保持了果园的清洁度。
一个优秀的医生,如果他想让自己先进的技术、理念广泛传播,惠及世界,唯一的办法就是发文章(论文、科普、随笔等文字记录)。如果他想让后世永远铭记,也只有留下文字。
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临床实践观察结果显示,每年均有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撤销LSTs的情况发生;撤销LSTs的原因有经济情况、陪护时间、陪护成本等多种因素。撤销LSTs的建议无论由何方提出,其决定因素为患者或患者家属。因此建议对相关问题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在相应的法律法规未能完善之前对临终期患者或家属有强烈意愿的情况下,撤销LSTs时,医生应在不违背诊疗规范的基础上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应在有高级职称人员参与,至少2个治疗小组会商,确定继续治疗价值有限时,履行完善的知情同意告知并签字程序后,方可进行撤销LSTs的操作。
在低密度负荷区配电网工程中,涉及到中压线路的选型应明确低密度负荷区中压线路总负荷水平及负荷的整体分布状况,综合考虑区域发展阶段及项目经济效益和安全性,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确定低密度负荷区的中压架空线路的选型与供电半径。
然而,时下风气是:上至顶尖级的三甲医院,下至社区,一提写论文,临床医生怨声载道。不愿写文章的理由车载斗量。
对比剂流入感兴趣区的总量由曲线下面积(AUC)表示,正如在常规超声中看到的低回声区域一样,胰腺癌和胰腺炎肿块的AUC值远远低于正常组织,而二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表明对比剂经过两种病灶的总量是相似的[29]。
这是医学科学的退步!要知道,我们老一代的医学科学家设计晋升必须有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医生的再教育。通过写论文,以科学的方式让医生的知识系统化,学会理性思维,做一个明白人。对医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表5表明,西藏自治区GDP呈现逐年增长态势,1986-2016年间增长了1 133.14亿元;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学生人数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说明西藏自治区居民明显重视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教职工人数也随着学生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师资力量为发展高等教育提供了支撑;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数量在30年间共增加了4所。
所谓的医学论文,其实就是我们的实验室或者临床试验的工作总结与报告。在选题之前,作者必须浏览大量的文章,了解该课题的国内外进展情况,以决定是否开展研究,从哪方面入手。确定题目后,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指南、规范等,制定诊疗试验(实验)方案。试验或者实验结束后,依据获得的数据,对照国内外文献,讨论该课题的学术价值与地位。这样,一篇论文就出来了。一个优秀的论文写出来,作者需要浏览阅读成百上千篇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论文、综述、规范、指南。这样就理顺了作者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系统,培养了科学思维方式。以后对所有遇到的问题,都会用科学思维方式处理,再也不会人云亦云,成为一个“真正的医生”,而不再是“医匠”。
另一个不愿写论文的因素是:医学论文写作有难度。有的人尽管做得很好,就是无法形成文字,于是就放弃写作,甚至劝导别人:写论文可难了!你看我这个水平就写不好,你们呀,也别写了。这种情况下从古到今都有。齐桓公正在读书的时候,一个叫轮扁的车轮制造高手过来对他说:“别读书,书记录下来的都是糟粕!”齐桓公感到好奇,就问为什么。轮扁这样回答:“真正精髓的东西,是无法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比如我做车轮,哪个地方该动作快,那个地方给动作慢,哪个地方该不快不慢,全凭心里感觉,却无法用语言表达。也就是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我的技术这么好,却无法教我儿子,我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学到什么。我儿子什么时候达到我这水平,只有他在做车轮的实践过程中慢慢体会,不可能用语言教诲。”这段话出自于《庄子》,常常被实践论者引用。
这就牵涉到医生的修养与写作能力问题,即所谓的综合素质。常言道:功夫在诗外。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求职业技术精湛,而且还要道德高尚。要提高道德水平,必须加强人文修养。在中国,人们习惯称呼医生为“先生”。先生,先知先觉者也!是博学敦厚仁爱的含义;英文称医生为“Doctor”,也是博学仁爱的意思。这就是说作为医生一要德高,二要博学。作为中国人,在中国当医生,你就要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要想当好医生,必须先做好人。要做人,必须多读书,读好书。仁者爱人,非仁者不能行仁术。医乃仁术,非仁者不能为良医!话扯远了,一个医生要想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只有一个办法:多读书!秒笔生花,只是神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才是真理!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教育方式与现代接轨,科学思想得到普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有今天的局面。
在靠天吃饭农耕文明的中国,掌握一门技术,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重要生存资源,技术垄断是必须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带徒弟,即便是心腹,关键点不到临死绝对不会传授。有个典故叫猫教老虎留一手,说得就是这回事。即便是家庭传授技术,也是传男不传女。如果让他们写一篇文章,把他掌握的技术昭告天下,传授世人,无异于与虎谋皮!现代的中国,物资已经是极大丰富了,这种情况应该灭绝了,但是许多人的“匠心情结”还存在,所以在科学如此昌明的今天,民间及网络上还有兜售 “祖传秘方”这样的“冷笑话”。即便是在现代化的医院里,还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技术带头人,所传授的人,也只是他认可的人,其实就是这种传统思想作怪。
右边的照片是我写这篇文章的起始动因,用《诗》的话讲叫“兴”,是在武当山太子庙拍摄的。这条上山的路,从上往下看,一个台阶都看不到,好似一个平台一个平台连接的。但是,从下往上看,全是台阶,一个平台都看不到。是工程技术与视觉艺术的完美统一。后面整个庙的建筑群都是这样的艺术品,因为不是专业摄影师,就不再展示照片了。然而,这样优秀的工程,后人却无法复制,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我们国内这样独一无二的建筑很多。在感叹与赞美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到遗憾!如果我们的工匠,把每一个建筑的设计图纸、设计原理详细描述成文字资料,我们国家的工程技术水平恐怕在唐宋时代就能达到西方国家现代的水平。非常可惜,从秦汉以来,再也没有春秋战国时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人们的意识形态局限在“儒”的范围内,科学思维局限在“阴阳五行”,工程技术基本原理还没有突破“勾三股四”商周时代的理论范畴。说得难听一点,截止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的意识形态、科学思维,一直固定在春秋战国时代,没有超前!所以中国在近代落后挨打是必然的。
首先,论文写作是医生成长的必由之路,文章开头我已经写过了。第二,医生写论文,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责任所在。
论文写作不受重视的根源暂且先谈到这里。我们再谈谈临床医生为什么要写论文。
第三个就是中国人的“匠心”情结。与轮扁不会写、写不好不同,有些人不屑于写文章,或者从心底回避写文章。他们追求的是个人技术的完美,以精湛的技术赢得世人的赞誉,获得心灵陶醉。我们姑且称之为“技术至上主义”者。写论文、搞理论是形而上的,与普通老百姓离得很远,很难赢得世人乃至同行的关注,通俗地说:不接地气。所以常常做冷板凳。而技术不同,做出来的东西是摸得着、看得见的,直接让世人受益,容易获得世人的关注。所以我们常常听到的是:某医生手术做得漂亮,术后连个疤痕都不留;某某特别有名气,慕名而来看病的摩肩接踵。他们给医院既带来了经济效益,又带来了社会效益,所以领导欢喜、百姓满意。他们再发“轮扁式言论”,更容易得到领导的信任,普通人的共鸣。这恐怕是论文写作普遍遭摒弃最最重要的根源。因为这是有文化基础的。
庖丁,如果他能把对牛的解剖知识记录下来,形成文字,那么,他就是一个优秀的解剖学家,是我们解剖学的开山鼻祖。非常可惜,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永远是一个不知姓甚名谁的“庖丁”——白话讲“一个做饭的”。
现在我们的高铁、桥梁等工程技术世界领先,要知道,这些知识的核心都是西方科学家撰写的!现在中国的医疗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持平,但核心知识依然是西方科学家传授的!
首先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忙!非常忙!无与伦比地忙!医生做好临床工作就好了,哪有时间写那玩意!于是乎,面对这样的舆情,许多省市在晋升的时候也取消了对论文的要求。
仿真分析自卸车液压系统热力学模型,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第一阶段仿真结束后油箱温度为70 ℃,试验数据为68 ℃。第二阶段软件仿真温度为49 ℃,试验数据为52 ℃。第三阶段软件仿真温度为71 ℃,试验数据为69 ℃。仿真分析结果与自卸车实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证明建立的自卸车的液压系统热力学模型能够准确的仿真实际情况。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是毛泽东对我们后人的嘱托!怎样实现伟人的宏愿?只有科学创新,不断进取。把我们科学创新的过程、成就、经验记录下来,把我们探索过程中失败的教训,也记录下来,展示给全世界,让整个人类受益,这就是“贡献”。我们记录的文字,就是“论文”。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大腕科学家的事,我们是普通百姓,平平凡凡的医生,即便写下来,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可有可无,何必呢!
我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30年前,一个刚毕业的年轻医生,做了一个当时看来非常没有科技含量,非常简单的研究:就是对47位因肺心病死亡的病例进行尸体解剖,统计一下这些死亡患者大大小小肺血管内有多少条血栓,写了一篇文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肺细小动脉血栓形成的病理观察》。然而,就是这篇不起眼的文章,在全球医学界引起了震动,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肺微血栓学说,开创了一个新的学科——肺血管病学!这位青年就是后来的王辰院士!
说到这,人们可能还是不服气:院士有天赋,是天才,普通人没法比。我再说一个人:丁震。整个中国,包括搞呼吸病学的医生,医学界知道他是谁的恐怕不多。但是,2018与2019年GOLD引用6篇中国作者的文献中有他的2篇!丁震是谁呢?是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秀主任团队中的一个普通基层青年医生!
好了,我总结一下,论文写作之于医生有两个好处:于己,利于成长,是一个修炼;于人,是对人类世界的贡献,是医生的天职所在,义不容辞!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人民医院
标签:文字记录论文; 医学论文写作论文; 春秋战国时代论文; 全世界论文; 齐桓公论文; 文字资料论文; 新中国成立论文; 意识形态论文; 安徽省临泉县人民医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