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论文_张茗楠

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论文_张茗楠

恒大地产集团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 300041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仍处于初始阶段,多数地区电网并未建立新型供配电系统管理模式,智能化、自动化输送电能的任务相对艰巨。将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于供配电系统,有利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基于此,研究与分析了现阶段电气自动化控制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化;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

引言:

我国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一直都在不断发展,现如今有关电力系统的相关建设规模也更加成熟,无论是日常用电还是社会发展均离不开电力企业,因此整个社会对用电网络的安全性能也日益提高。电力系统只有不断优化自身的技术才能够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从根本上保证整体的自动化应用技术降低人为操作引起的工作失误现象。

1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概述

电网设计中,供配电系统为核心内容,由多个电力高压输送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及用电设备构成。系统管理人员需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电气施工技术和验收规则。目前,大型建筑或远程电力输送通常采用10kV电压,需利用供配电系统将电网高电压转化为10kV,然后为各终端设施分配电力。供配电系统能将电压自动转换为220V或380V,保证电力系统和相关设备正常运行。电气自动化技术是融合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科学技术,能实现电力设备管理过程的全面控制,保证供配电系统正常运行。传统供配电系统中,依靠手工操作进行系统管理,容易导致电力供应受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无法充分发挥供配电系统的作用。现代供配电系统建设中,普遍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借助计算机实现系统各设备的自动控制管理,为配电一体化操作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2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功能与特点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电力工程逐渐占据一定的地位。输配电是我国监督、管理电网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气自动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可以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相融合,即电气自动化并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融合。在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下,对电网输配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全面控制电力设备管理的整个过程。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信息控制,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解决了供配电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保证供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如果没有可靠的供配电设备,一切电力设备将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在供配电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改良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保证了供配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第一,电气自动化应用于供配电系统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监测功能。由于供配电系统运行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设备维护、操作以及管理过程中危险点极多,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预防、管理危险点,为电气自动化应用提供空间。监测功能作为最重要的功能,包括监测运行参数、监测远程计量、供配电系统故障报警以及监测电能质量等多方面内容,其可以自动分析整个供配电系统,记录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还可以实时跟踪、监督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相关工作人员可根据设备运行变化识别电气工程发展及存在的异常现象,并在收到误差数据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第二,电气自动化的控制功能。电气自动化控制对保证供配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传统上由于其独特的精密性和特殊性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的变化、湿度的跌涨、气压的大小等,这些都会影响供配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电气自动化技术使得供配电操作不仅仅局限于就近的设备操作,而且突破了传统上人工操作的弊端,还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为了检测处理结果与过程,通过自动化技术远程操作设备,设置检测结果,合理配置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而保证检测的结果与过程更加准确、可靠。第三,电气自动化的保护功能。传统上采用人工操作,但人员操作会出现很多错误,这些错误又无法被轻易发现,进而降低了信息处理的精准度,对供配电系统运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保护供配电系统,尤其是继电保护的自动化技术,即实现继电的自动化保护就保证了供配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针对自动化技术的自动控制装置,可以及时发现供配电系统中的故障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出现停电或者传输问题,以此保证整个电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

3.1系统自动化控制

供配电系统能否维持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各种电力设备能否正常工作。应用电气自动化进行系统自动化控制,能改良系统运行状态,为系统正常供电提供保障。实际供配电系统运行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外界气压变化、温湿度变化及电磁场等。系统具有一定特殊性和精密性,一旦受到外界影响将导致系统运行稳定性被破坏。过去只能进行就近设备的操作控制,且存在人员技术不熟练等问题,容易导致系统操作出现问题。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突破以往操作弊端,借助远程操作设备进行供配电系统运行控制,能配合电力人员进行检测结果的处理,实现系统准确操控,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此外,可采用双层以太网结构实现系统监控。针对电动隔离和断路器等装置,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实现远程控制。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的操作权限等级管理功能,人员通过输入正确的监控口令,可对供配电系统自动化装置进行控制。系统需针对各项控制操作进行逻辑判断,确定无误后执行控制命令,以免出现操作错误。采用网络集中监控方式,能方便管理人员理解系统控制原理,有效控制系统。

3.2提高技术共享水平应用

供电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改善系统的正常运行模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这样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操作。应用这种技术能够提升网络技术的安全应用水平,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相关数据,进而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大大保证了配电网路的正常运行性能。由此可以看出,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保证系统的整行运行质量,保证了数据的根本安全性能。电力调度工作也是自动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体现,也与配电网络的正常运行工作息息相关。只有运用科学合理、安全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才能够不断优化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更加有利于完善现有的工作制度,从根本上提高有关技术人员的管理工作水平。如果工作人员操作不科学或者是对有关设备不熟练出现工作失误时,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更加准确的改善这种不足之处。科学合理的应用配电系统运行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电气自动化的网络技术应用,这样能够从整体上提升数据的整个工作,保障电力生产的根本安全性能。

3.3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网络安全性

供配电系统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电能的合理调度,它决定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转。将电气自动化应用于供配电系统将改变原有的电力调度模式,实现电力调度机制的升级,满足社会的电能需求。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网络安全,必须完善传统的管理机制,将电气自动化技术、PLC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供配电系统管理制度相结合,制定新型的网络安全监管制度,实现电力系统的系统化管理,发挥电气自动化的独特优势。管理部门需重视对工作人员系统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使用合法、有效的措施运行供配电系统,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此外,借助电气自动化可实现供配电系统的双向数据传输,当某个供配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能直接启用备用供配电系统,全面提高了供配电系统的使用效率。

3.4借助电气自动化完善供配电系统的功能

如果发生大规模断电、停电事故,就会导致社会生产的中断,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为妥善解决该问题,需借助电气自动化对地区电能进行均衡处理,保障地区供电和输电的稳定性。借助计算机技术可收集地区电力使用的详细数据,通过电气自动化设备实现电能的合理分配输送,避免地区电力资源的浪费。此外,分析电能输送的反馈数据可实时检测线路状况,对电力传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维修,保证企业和居民的正常用电,实现现代化社会电能的智能化、自动化输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完善,推进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与城乡电网改造,对供配电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有效应用,提高了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艳红,王怀群.两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C].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17.

[2]杨云英.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C].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18年优秀论文集,2018.

[3]吴晓君.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设置和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C].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17.

[4]王诗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实践[C].201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18.

论文作者:张茗楠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9

标签:;  ;  ;  ;  ;  ;  ;  ;  

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论文_张茗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