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患者CT论文_赵国军

赵国军 黑龙江省宝清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宝清 155600

【摘 要】目的:本文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CT、核磁共振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诊断的准确性进行了对比。方法:本文结合某医院2012年1 月至2014 年6 月收治的40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CT 诊断以及核磁共振诊断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采用CT 方式进行诊断,检出率为84.7%,采用核磁共振方法MRI 进行诊断,检出率达到了97.2%,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 影像学与MRI 影像学确诊部位分别为61、70,所以,MRI 的确诊率更高。结论:CT 与核磁共振都是一种有效的股骨头坏死诊断方法,通过比较发现,MRI 的敏感性更高,在股骨头坏死检查中,可作为首选方法。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CT;核磁共振;诊断;比较【中图分类号】R85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142-01

股骨头坏死是指患者的股骨头出现了缺血性损伤,出现这一疾病的原因很多,根据不同的病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股骨头坏死可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两种,其中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由创伤引起的股骨颈骨折问题,会影响股骨部位的正常供血。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病因比较复杂,其与患者的生活习惯有着较大的关系,可能是患者长期使用激素或者饮酒引起的。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可以采用CT 法或者核磁共振MRI 法,本文对两种诊断法的应用效果以及价值进行了对比,希望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了某医院在2012 年1 月到2014 年6 月收治的40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对CT 与核磁共振诊断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这些患者中,男性为28 例,女性为12 例,年龄在28-6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 岁,这些患者中,有7 例由于身体原因长期服用激素,有2 例有酗酒的习惯。这些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髋关节疼痛、间歇性跛行、活动不便等。

1.2 方法在对40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诊断时,医院分别使用了CT 法与核磁共振法,并且对诊断的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种诊断法的影像学价值。在CT 检查时,患者需要采用仰卧的姿势,而采用核磁共振法,有时还需要对病例进行扫冠状面操作。

1.3 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采用ARCO 法对ANFH 进行分期:I 期:x 线、CT 正常但MRI有异常。Ⅱ期:X 线检查无明显异常,但CT 及MRI 可以显示硬化、骨小梁缺失及局部囊变等征象。Ⅲ期:X 线有半月征改变。Ⅳ期:出现骨关节炎、关节间隙变窄,髋臼改变、关节破坏。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CT 与核磁共振诊断的准确性比较CT 与核磁共振MRI 检查法的检出率比较,如表1 所示。通过对比可以看出,CT 诊断法的检出率为84.7%,而核磁共振MRI 诊断的检出率为97.2,CT 检查的漏诊数为11 例,MRI 检查的漏诊数仅为2例,可以看出,采用核磁共振法,可以提高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的概率,两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在股骨头坏死疾病的诊疗中,应该优先选择核磁共振MRI 法,在检查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多次复查,这样才能保证确诊的概率。

表1 CT 与MRI 在股骨头坏死患者检出率中的比较

2.2CT 分期结果本组CT 影像学检查确诊61 处ANFH,检出率为84.7%。其中I期16 个部位,表现为星芒结构增粗、变形;Ⅱ期28 个部位,主要表现为星芒状结构消失并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Ⅲ期l2 个部位,表现为“新月征”及轻度骨碎裂和关节面微陷;Ⅳ期5 个部位,表现为关节面塌陷、畸形及关节间隙变窄。

2.3 核磁共振分期结果本组MRI 影像学检查确诊70 处ANFH,检出率为97.2%。其中I期18 个部位,在T2 加权像上,于低信号硬化反应线的内侧还可见一条高信号线,形成双线征;Ⅱ期30 个部位,在T1 加权像与T2 加权像上均为高信号;Ⅲ期16 个部位,在T1 加权像上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是高信号;Ⅳ期6 个部位,在T1、T2 加权像上呈低信号,股骨头塌陷变形,关节间隙变窄。

3、讨论

3.1CT 检查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诊断的价值CT 法是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中常用的检查方法,其诊断的准确率高,对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疾病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实践证明,对医院40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CT 检查法,检出率达到了84.7%,所以,在股骨头坏死疾病的治疗中,可以大力推广这种检查方法。在应用CT 技术时,可以进行多层面的扫描,这与螺旋CT 的特性有着较大的关系,由于螺旋CT 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在连续扫描的过程中,可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有的患者会出现内骨小梁变形现象,医学中将其称为“星征”现象,这也是CT 检查的特征表现,采用CT 技术,可以显示出股骨头损伤或者增生现象,有利于确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法。CT 检查能很好的呈现股骨头内有无死骨形成,有无碎裂,并观察关节有无脱位及关节周围情况等。

3.2MRI 检查对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价值核磁共振检查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的金标准。骨坏死在MRI 影像中有其特定的表现,当股骨头的外上区发生坏死后,骨质的修复开始于坏死区和正常骨质之间的界面,形成的新骨组织覆盖于坏死上,从而产生一个硬化边缘。出现此"线样征"时,可确立骨坏死的诊断,修复过程继续进行,在硬化边缘的内侧形成纤维肉芽组织带,在T2 加权相上其表现为高信号,此"双线征"为MRI 骨坏死的特征性表现。另外,在MRI 抑脂相中,骨坏死组织表现为高信号。MRI 检查应用于发现骨坏死的存在,除非单侧骨坏死患者用于确定另一侧是否发生坏死,而在病情随访中复查MRI 用于了解病情的进展是错误的。

核磁共振具有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使用造影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MRI 能清楚、全面地显示心腔、心肌、心包及心内其它细小结构,是诊断各种心脏病以及心功能检查的可靠方法。MRI 扫描是诊断股骨头缺血软死最敏感、最准确的检查方法,本组MRI 检查检出率达到97.2%,可作为股骨头坏死的首选检查方法。MRI 检查的主要优势有:①MRI检查所需射频脉冲为电磁波,对人体损伤小,是近乎无辐射的检查手段;②MRI 可多技术连用来获得所需的多参数信息,更有利于病变的显示及定性;③MRI 不受扫描限制,可任意断面成像,为患病部位组织提供详尽的解剖及病变信息;④MRI 还能提供有关的病理及生化方面的信息,对合并关节积液的显示也明显优于CT 检查。

综上所述:MRI 及CT 诊断早期ANFH 均较敏感,且有较好的一致性。但MRI 对ANFH 病灶数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MRI 的多轴位、多层面、多参数扫描的特点,及其对软组织、关节积液有较好的分辨率,且无放射损伤,可作为股骨头坏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1]赵丽娜.100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 与核磁共振诊治中的比较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7)[2]胡跃春,曾秋华,刘晓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 诊断[J].罕少疾病杂志.2011(03)[3]马云辉,张寿.股骨头坏死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1(06)[4]袁媛,张友珍.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影像诊断价值的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3)

论文作者:赵国军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0

标签:;  ;  ;  ;  ;  ;  ;  ;  

股骨头坏死患者CT论文_赵国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