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自主创新?_国际分工论文

中国为什么要自主创新?_国际分工论文

中国为什么要自主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主创新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为什么要强调自主创新?主要由这样两个严峻的事实决定的:第一,中国难以持续地和长久地以有形的实物资源交换发达国家无形的知识和技术资源。第二,在有形与无形产品的交换过程中,无形产品的利润率大大高于有形产品。中国如果长期处在有形产品的生产阶段,在国际分工中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国民财富便很难有实质性地增加。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已经被国际分工分配到一个初级工业品制造加工的生产地位,这种国家主要是给国际市场提供资源类和简单的机械加工类产品。在与外国的贸易交往中,这类国家往往需要付出大量有形的实物资源来换取发达国家的知识和技术产品。而物质产品往往需要消耗本国实实在在的物质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如果中国长期陷入这样一种国际分工角色,那么本国的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很快便会消耗殆尽。最终世界将出现这样一种局面:以知识换实物的发达国家将生活在青山绿水的环境中,而以实物换知识的国家最终将出现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发展难以持续。

这种国际分工目前已经到达何种程度?看看航空业就清楚了。整个中国民航使用的全是外国飞机,一个行业被外部产品所垄断。这种国际分工还在继续进行,如果中国不改变发展战略,过不了多久,很多领域都可能出现严重的分化。

因此,中国不能盲目地夸大国际分工的好处,任何一种制度和原理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国际分工也是如此,既有优点,也有弊端。一旦某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被国际分工定格到一个工业制造加工的位置,那么这个国家将长久地从事简单的生产制造工作,既不能从国家贸易交换中获得高利润,也会因资源透支而导致不可持续发展。

当前的国际分工对中国已经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举一个数字便可以看出,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目前都已达到10万亿美元以上的程度,但是,美国的年钢铁生产量从来没有超过1.5亿吨。而我们国家,目前的GDP以美元计算仅仅只有1.5万亿美元,而每年消耗的钢铁量已经超过了3亿吨,至于煤炭、水泥、木材、铜、铝等有色金属的消耗量都已达到占世界总消耗量1/3的程度。

所以,中国今天的经济模型是一个大量消耗基础能源、实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模型。这种发展模式看来在短期内发展速度很快,但从长远看,不仅难以为继,并且隐藏着较大的危机。

中国走上了这么一条道路,反思起来主要是与追求快速增长的发展思路有关。为了快速致富,为了追求以GDP为标志的政绩,不少地方政府都采取了涸泽而渔式的发展方法。但是,中国在国际上拿得出手的可以交换的东西只有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于是,快速发展便成了快速地掠夺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并且,我们国家的资源和环境是有限的。今天消耗得越多,明天便会越快地出现资源枯竭和能源危机。

特别是,一种国际分工一旦形成,便可能使社会生活和劳动分工出现一定的固化现象,中国人便会习惯地长久地从事简单的加工制造生产,知识生产便会成为发达国家的专利。这对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培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中国成了物质产品的主要生产国,而不是人力资源的生产国。

目前,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主要的财富资源。发达国家的财富量主要以人力资源为标志。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人力资源不得不靠出口实物资源来交换知识产品。如果发展中国家长期被固化在物质生产的分工领域,那么,这个国家的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将长期呈现薄弱现象。因此,改变被西方经济学国际分工理论定格的命运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中国人面前。中国应尽量快速转换目前的这种发展模式和贸易模式,尽快地从以廉价劳动力贸易为主转换到在一定程度上用知识和技术换取外部的实物资源。

标签:;  ;  

中国为什么要自主创新?_国际分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